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流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

3.4.1 平流式沉淀池尺寸
平流式沉淀池分设2座,每组设计流量:
s m h m Q 33429.0=8.1545=74200= ; 沉淀时间T=2.0h ,沉淀池容积:W=QT=1545.8×2=3091.6m 3;
考虑絮凝池尺寸,沉淀池池宽B=3.4×3+0.2×2=10.6m ;
取沉淀池的有效水深:H=3.5m ,超高0.5m ,则池子总高度为4.0m ;
沉淀池长:L=W/Bh=3091.6/(10.6×3.5)=83.3m ,取L=85m ;
此时,沉淀池水平流速:v=L/3600T=85/(3600×2)=0.0118m/s=11.8mm/s
在10~25mm/s 范围内。

沉淀池长宽比:L/B=85/10.6=8.02>4,长深比:L/h=85/3.5=24.28>10
满足设计要求。

沉淀池放空时间以2小时计算,则放空管直径为:
m T B L H
d 40.0=3600
×25.3×85×6.10×7.0=7.0=5.05.0; 采用钢制DN500mm ,排泥管也采用同样的管径。

3.4.2 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
每池中间设两道200mm 的隔墙将沉淀池分成三格,每格宽3.4m 。

水力半径:R=ω/χ=3.5×3.4/(3.5×2+3.4)=1.14m
弗劳德数:F r =v 2/2g=0.01182/(2×9.81)=1.24×10-5 (在1×10-5~1×10-4之间)
雷诺数:Re=vR/γ=0.0118×1.14/(1.007×10-6)=1.33×104 (在4000~15000之间) 沉淀池示意见下图:
图3-3 平流沉淀池示意图
3.4.3 沉淀池的进水设计
进水采用穿孔墙布置,尽量做到在进水断面上水流的均匀分布,避免已形成
的絮体破碎。

单座池墙长10.6m ,墙高4.0m ,有效水深3.5m ;
根据设计手册:当进水端用穿孔配水墙时,穿孔墙在池底积泥面以上0.3~
0.5m 处至池底部分不设孔眼,以免冲动沉泥。

本设计采用0.5m ;
孔眼尺寸考虑施工方便,采用尺寸:15cm×8cm ;
单个孔眼的面积:20m 012.0=08.0x 15.0=W ;
孔眼流速采用:s /m 1.0=v 1;
孔眼总面积:Ω0=q/v 1=0.429/0.1=4.29m 2;
孔眼总数:0n =Ω0/ω0=4.29/0.012=357.5个,取358个;
孔眼实际流速:v=q/0n W 0=0.429/(358×0.012)= 0.100m/s ;
孔眼布置成7排,每排孔眼数为358/7=52个。

水平方向孔眼的间距取100mm ,
则计算的水平长度为:52×0.08+51×0.1=9.26m ;
竖直方向的间距为150mm ,最上一排孔眼的淹没深度假定为0.5m ,最下一排
孔眼距池底为0.5m ,则竖向的计算高度为7×0.15+6×0.2+0.5+0.5=3.25m 。

3.4.4 沉淀池的集水系统设计
沉淀池的出口布置要求在池宽方向上均匀集水,并尽量滗取上层澄清水,减
小下层沉淀水的卷起,目前采用的办法多为采用指形槽出水。

1.指形槽的个数 : N=7;
2.指形槽的中心距 :a=B/N=10.6/7≈1.5m ;
3.指形槽中的流量:q 0=Q/N=0.429/7=0.061m 3/s ,考虑到池子的超载系数
20%,故槽中流量为:q=1.2q 0=0.061×1.2=0.073m 3/s ;
4.指形槽的尺寸
指形槽的槽宽:b=0.9q 00.4=0.9×0.0730.4=0.32m ,为便于施工,取b=0.4m ;
取堰上负荷为q 0=250m 3/m.d ,则指形槽长度:
L=1.2Q/q 0=1.2×74200/(250×2)=178.1m
7个集水槽,双侧进水。

每根槽长:178.1/7/2=12.72m ,取13m ;
起点槽中水深:H 1=0.75b=0.75×0.4=0.3m ;
终点槽中水深:H 2=1.25b=1.25×0.4=0.5m ;
为便于施工,槽中水深统一取H 2=0.5m ;
5.总出水槽宽:B=0.9Q 0.4=0.9×0.4290.4=0.64m ,采用1.0m ,则出水渠起端
水深:H=1.73m gB Q 46.0=1×8.9429.0×73.1=32
2322;
为保证自由落水,跌落高度采用0.1m ,溢流堰上淹没水头0.1m ,沉淀池超高0.5m ,则出水渠总深度为:
H=0.46+0.1+0.5+0.1+0.1+0.5=1.76m ;
6.槽的高度
集水方法采用锯齿形三角堰自由出流方式,跌落高度取0.05m ,槽的超高
取0.15m 。

则指形槽的总高度H=0.5+0.15+0.05=0.70m (说明:该高度为三角堰底到槽底的距离)。

7.三角堰的计算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 1=1.343h 2.47=1.343×0.052.47=0.00082m 3/s ;
三角堰的个数:n=Q/q 1=0.429/0.00082=523.2个;
每个指形槽上有523.2/7=74.7≈75个三角堰;
三角堰的中心距:d=13×2/75=0.35m 。

3.4.5 沉淀池排泥
排泥是否顺畅关系到沉淀池净水效果,当排泥不畅、泥渣淤积过多时,将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排泥方法有多斗重力排泥、穿孔管排泥和机械排泥。

机械排泥具有排泥效果好、可连续排泥、池底结构简单、劳动强度小、操作方便可以配合自动化等优点。

故本设计采用虹吸式机械排泥。

采用SXH型虹吸式吸泥机,轨距l=11000mm。

排泥管采用和放空管相同的管径:DN50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