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讲义陈国远深圳市创为实技术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8月目录第一章状态监测的基本知识 (4)一、有关的名词和术语 (4)1. 振动的基本参量:幅值、周期(频率)和相位 (4)2. 通频振动、选频振动、工频振动 (6)3. 径向振动、水平振动、垂直振动、轴向振动 (6)4. 同步振动、异步振动 (7)5. 谐波、次谐波、亚异步、超异步 (7)6. 相对轴振动、绝对轴振动、轴承座振动 (7)7. 自由振动、受迫振动、自激振动、随机振动 (7)8. 高点和重点 (8)9. 刚度、阻尼和临界阻尼 (8)10. 共振、临界转速、固有频率 (9)11. 分数谐波共振、高次谐波共振和参数激振 (9)12. 涡动、正进动和反进动 (9)13. 同相振动和反相振动 (10)14. 轴振型和节点 (10)15. 转子挠曲 (11)16. 电气偏差、机械偏差、晃度 (11)17. 偏心和轴心位置 (11)18. 间隙电压、油膜压力 (11)二、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12)1.振动传感器 (12)2.电涡流振动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3)3. 电动力式振动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3)⒋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4)第二章状态监测常用图谱 (15)1.波德图 (15)2.极坐标图 (16)3.频谱瀑布图 (16)4.极联图 (17)5.轴心位置图 (18)6.轴心轨迹图 (18)7.振动趋势图 (19)8.波形频谱图 (20)第三章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 (22)1. 不平衡 (22)2. 不对中 (23)3. 轴弯曲和热弯曲 (26)4. 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 (27)5. 蒸汽激振 (30)6. 机械松动 (33)7. 转子断叶片与脱落 (33)8. 摩擦 (38)9. 轴裂纹 (40)10. 旋转失速与喘振 (40)11. 机械偏差和电气偏差 (43)第一章状态监测的基本知识一、有关的名词和术语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摆动并随时间变化的一种运动。
机械振动通常以其幅值、周期(频率)和相位来描述,它们是描述振动的三个基本参量。
以下介绍在振动测量和分析中经常用到的有关名词和术语。
1. 振动的基本参量:幅值、周期(频率)和相位a.幅值:表示物体动态运动或振动的幅度,它是机械振动强度的标志,也是机器振动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机器运转状态的好坏绝大多数情况是根据振动幅值的大小来判别的。
振幅的大小可以表示为峰-峰值(P-P)、单峰值(0-P)、有效值(RMS)或平均值(Average)。
峰-峰值等于正峰和负峰之间的最大偏差值,峰值等于峰-峰值的1/2。
只有在纯正弦波的情况下,均方根值才等于峰值的0.707倍,平均值等于峰值的0.637倍。
而平均值在振动测量中一般则很少使用。
图1-1 振动的峰-峰值、单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峰峰值=2×单峰值=2×21/2×有效值表述振动幅值的大小通常采用振动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值为度量单位。
一般在振动测量中,除特别注明外,振动位移(D)以峰-峰值表示,单位一般是微米(μm)或密耳(mil);振动速度(V)常用有效值表示,单位用毫米/秒(mm/s)或英寸/秒(IPS)。
振动速度的有效值又称为“振动烈度”。
有的行业的设备振动标准就是以“振动烈度”来作为基础的。
振动加速度(A)积分一次即为振动速度;而振动速度再积分一次就成了振动位移。
即:V=2πfD;A=2πfV=(2πf)2D以上仅仅是对简谐振动而言是正确的,因其频率f值为一常数;而对于一个复杂振动或波形来说,由于其振动频率f值的多重性而会带来误差。
b.周期:物体完成一个完整的振动所需要的时间,以T0表示。
单位一般是用“秒”来表示。
例如一个单摆,它的周期就是重锤从左运动到右,再从右运动回左边起点所需要的时间。
c.频率:是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1秒)内所产生振动的次数,即Hz,以f0表示。
很显然,f0=1/T0。
对于旋转机械的振动来说,存在下述令人感兴趣的频率:a)转动轴的旋转频率;b)各种振动分量的频率;c)机器自身和基础或其它附着物的固有频率。
由于某些机器故障仅仅在某些特定的频率下才产生振动,这种现象就有助于区别各种不同种类的机器故障。
例如:不平衡故障的结果一定会导致工频能量的异常升高。
但是,反过来我们必须注意到,振动频率和机器故障的关系并不是一一相对应的。
也就是说,某一特定频率的振动,可能和多种机器的故障有关联。
因此,我们不要企图将某一固定的振动频率与某一特定的机器故障建立直接的联系。
在对旋转机械进行振动分析与故障诊断时,振动的频率是非常重要的参量,是分析振动原因的重要依据,它有助于我们对机器的故障进行判别,根据振动频率可以初步查明振动的性质和来源。
但是,它仅仅只是一种参量而已。
为了得到正确的诊断结论,我们还必须对机器所有的参量进行估计和分析。
振动频率可采用赫兹(HZ)、周/ 分钟(CPM)、转/分钟(RPM)等度量单位,或以相对于转速频率的倍数为度量单位,如一倍频(1X)、二倍频(2X)、半频(0.5X)…...,等等。
d.相位:是指旋转机械测量中某一瞬间机器的选频振动信号(如基频)与轴上某一固定标志(如键相器)之间的相位差。
相位可用来描述某一特定时刻机器转子的位置,一个好的相位测量系统能够确定每一个传感器所在的机器转子上“高点”相对机器轴系上某一固定的标志点的位置。
而平衡状态的变化将会引起“高点”位置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通过相位角的变化而表示出来。
相位的度量单位为度(°),通常振动相位在0°~360°范围之间变化。
振动的相位在振动分折中十分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不平衡分量的相对位置,在动平衡中必不可少,而且在故障诊断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专门说一下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三者之间的相位关系。
以单摆的简谐振动为例:图1-2 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三者之间的相位关系把一个单摆横向来看,当重锤向上摆,通过起始点0时,其位移为零,而速度为正方向最大,加速度为零;当重锤运动到上死点时,位移为正方向最大,此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方向最大;重锤向下回零时,位移为零,速度为负方向最大,加速度为零;当重锤运动到下死点时,位移为负方向最大,而此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方向最大。
结论:振动速度相位超前振动位移90°;振动加速度相位超前振动速度90°;振动加速度相位超前振动位移180°。
相位如果没有明确指明,其角度增加的方向总是与转子的转动方向相反。
2. 通频振动、选频振动、工频振动通频振动表示振动原始波形的振动幅值。
选频振动表示所选定的某一频率正弦振动的幅值。
工频振动表示与所测机器转子的旋转频率相同的正弦振动的幅值。
对于工作转速为6000r/min的机器,工频振动频率是100HZ。
工频振动又叫基频振动。
3. 径向振动、水平振动、垂直振动、轴向振动径向振动是指垂直于机器转轴中心线方向的振功。
径向振动有时也称为横向振动。
水平振动是指与水平方向一致的径向振动。
垂直振动是指与垂直方向一致的径向振动。
轴向振动是指与转轴中心线同一方向的振动。
4. 同步振动、异步振动同步振动是指与转速频率成正比变化的振动频率成分。
一般情况(但不是全部情况)下,同步成分是旋转频率的整数倍或者整分数倍,不管转速如何,它们总保持这一关系,如一倍频(1X),二倍频(2X),三倍频(3X)……,半频(1/2X),三分之一倍频(1/3X)……等。
异步振动是指与转速频率无关的振动频率成份,也可称为非同步运动。
5. 谐波、次谐波、亚异步、超异步一个复杂振动信号所含频率等于旋转频率整数倍的信号分量,也称谐波、超谐波或同步。
一个复杂振动信号中所含频率等于旋转频率分数倍的信号分量,也称为次谐波或分数谐波。
亚异步振动是指频率低于旋转频率的非同步振动分量。
超异步振动是指频率高于旋转频率的非同步振动分量。
6. 相对轴振动、绝对轴振动、轴承座振动转子的相对轴振动是指转子轴颈相对于轴承座的振动,它一般是用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来测量。
转子的绝对轴振动是指转子轴相对于大地的振动,它可用接触式传感器或用一个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和一个惯性传感器组成的复合传感器来测量。
两个传感器所测量的值进行矢量相加就可得到转子轴相对于大地的振动。
轴承座振动是指轴承座相对于大地的振动,它可用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
7. 自由振动、受迫振动、自激振动、随机振动自由振动一般是指力学体系在经历某一初始扰动(位置或速度的变化)后,不再受外界力的激励和干扰的情形下所发生的振动。
根据扰动的类型,力学体系以自身的一种或多种固有频率发生自由振动。
受迫振动是指在外来力函数的激励下而产生的振动。
通常,受迫振动按照激励力的频率振动。
自激振动是指由振动体自身所激励的振动。
维持振动的交变力是由运动本身产生或控制的。
自激振动通常有下述特点:①振动频率为亚异步或超异步,与转子转速不同步。
②自激振动的频率以转子的固有频率为主。
③多数为径向振动。
④振幅可能发生急剧上升,直到受非线性作用以极限圆为界。
⑤振幅的变化与转速或负荷关系密切。
⑥失稳状态下的振动能量来源于系统本身。
随机振动是指当描述系统振动的状态变量不能用确切的时间函数来表述,无法确定状态变量在某瞬时的确切数值,其物理过程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预知性时,也就是在任何时刻,其振动的大小不能正确预知的振动。
8. 高点和重点高点是指当转轴和振动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最近时,转轴上振动传感器所对应的那一点任一时刻的角位置。
也意味着当振动传感器产生正的峰值振动信号时,转轴表面振动传感器对应点的位置。
高点可能随转子的动力特性的变化(如转速变化)而移动。
重点是指在转轴上某一特定横向位置处,不平衡矢量的角位置。
重点一般不随转速变化。
在一定的转速下,重点和高点之间的夹角称为机械滞后角。
9. 刚度、阻尼和临界阻尼刚度是一种机械或液压元件在负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化量。
一般机械结构的刚度包括静刚度和动刚度两个部分,静刚度决定于结构的材料和几何尺寸,而动刚度既与静刚度有关,也与连接刚度和共振状态有关。
阻尼是指振动系统中的能量转换(从机械能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一般是热能),这种能量转换抑制了每次振荡的振幅值。
当转轴运动时,阻尼来自轴承中的油、密封等。
临界阻尼是指能够保证系统回到平衡位置而不发生振荡所要求的最小阻尼。
10. 共振、临界转速、固有频率共振是振幅和相位的变化响应状态,由对某一特殊频率的作用力敏感的相应系统所引起。
一个共振通常通过振幅的显著增加和相应的相位移动来识别。
在共振发生时,当激振频率稍有变化(频率上升或下降)时,其振动响应就会明显地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