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生产布局、消费及贸易分析
摘要:目前世界石油格局似乎呈现出“五分天下”的局面。
正如世界石油格局的发展演变,当今正处于“中心与外围对峙的时代”,世界“石油核心地带”的政治形势越来越严峻,相比同时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一方面,由于石油资源所具有储量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同时随着各国对石油资源的消耗不断增长,造成了石油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另一方面,在全球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超过一半的石油储量集中分布在中东海湾地区,而世界最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却分布在离中东地区较远的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石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衡,各个石油进口国为了获得石油资源充分的供应,纷纷从本国利益出发,通过国际贸易和其它的政治经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对石油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西方各发达国家之间,新兴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以及产油国与消费国之间对世界石油能源的占领和争夺在不断的加剧。
从消费情况看,世界石油的主要消费地是北美、西欧、远东和亚洲等地区的国家,石油资源主要生产地和主要消费地的严重不平衡、不一致。
关键词:石油、生产、消费、国际贸易
一、世界石油生产格局
(一)美国、欧佩克仍然是世界石油格局中的主角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最大的进口国,也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的数据,2010年底,美国探明石油储量为3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2%。
石油消费量为8.5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1%。
早在1995年,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超过其总需求量的50%。
2005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67.2%,石油进口量为6.35亿吨。
根据美国能源部情报局预计,未来10年,美国的石油消耗量将增加1/3,石油产量将下降12%。
2010—2020年间,美国所需石油依赖从国外进口的比率将达到70%,此后还会进一步增加。
2010年欧佩克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068十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2%。
由于美国对石油强大的需求并且美国拥有雄厚的石油资源储备及其生产能力,使得美国对石油市场和世界石油格局的影响是目前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无法企及的。
美国的影响同样体现在石油的定价机制上,把石油以美元计价,不仅巩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而且几乎控制了世界财富的流向。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OPEC占全球石油供给的份额将从目前的40%增至48%。
(二)俄罗斯、里海、非洲等非欧佩克国家和地区激烈竞逐
俄罗斯—中亚—里海地区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崛起。
俄罗斯是欧佩克成员之外石油储量最丰富和生产、出口能力最强的国家。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国,2010年产原油5.05亿吨左右,原油也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和出口物资,年出口量约2亿吨左右。
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原油工业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产业部门。
根据世界能源署统计,里海的石油储量约在 1100亿桶到2400亿桶之间,约
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8%。
作为里海邻国的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两国的石油储量加在一起,比美国石油储备的三倍还要多。
苏联解体之后,里海的石油成为外西方石油消费国竞相追逐的对象。
近年来,非洲在世界石油市场根据BP数据显示,非洲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122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9.4%,日产量为9260千桶,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1.4%。
作为非欧佩克成员的非洲多数产油国并不受欧佩克石油政策的影响,当他们相继进入国际石油市场后,从石油储量、价格以及未来的市场潜力方面看,对欧佩克的地位造成了一定冲击。
(三)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主要有中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澳大利亚等产油国。
亚太地区的石油蕴藏量仅占世界石油已探明蕴藏总量的 5.5%。
印度储量与产量对全球格局没有多大影响。
中国石油生产类同北海体系,以全球可采储量 1.3%生产全球近5%的石油产量。
二、石油资源分布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石油资源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基础作用,因此,石油资源和石油贸易是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已探明的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东、中俄罗斯和北非地区,而最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却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石油资源地理区域的分布不均衡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造是国际石油贸易得到大规模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在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限制开采和出口量的规定出台后,所形成的世界石油资源需求量和出口量的差额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国际石油贸易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随着国际石油贸易的大规模发展,石油贸易成为了石油进出口各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和发展国际石油贸易成为了各国制定内政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因此,国际石油贸易在未来国际关系构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不断增强。
国际石油贸易的重要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对世界经济和人类文明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也表现在它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产生的特殊影响力,并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和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世界主要国家石油消费趋势
(一)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情况
从经济总量规模来看,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印度、加拿大、韩国、巴西是经济总量大国,这些多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和日本既是全世界的经济大国,也是全世界石油消耗大国,美国每年需要消费石油资源9亿吨,国内生产不足4亿吨,即将近60%的石油资源要依靠从国际市场进口,日本每年消费将近3亿吨原油,其国内基本上没有这种资源,全部要依靠进口。
以德国、法国、英国为核心的西欧国家的石油消费量也非常巨大,并且大多需要从国外进口,石油的高消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化程度越高,重工业发展的越完全其石油的油耗必然会产生很大。
(二)主要以国际贸易为主,主要消费国都需要进口石油
世界上的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从分布地区看主要分布于在中东、北非、欧亚和北美地区。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这几个主要产油地区占据了世界80%的探明储量,其中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中,63.3%分布在中东地区,从消费情况看,世界石油的主要消费地是北美、西欧、远东和亚洲等地区的国家。
石油资源主要生产地和主要消费地的严重不平衡、不一致,再加上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一次性消耗完毕的特性,必然导致石油消费国想方设法争夺这一重要石油资源,而进口石油是最直接、简单、快捷的方法。
据有关部门估计,美国的战略储备石油达到了6个月,而对于自己国家己经探明的阿拉斯加地域的石油则采取埋藏的方式,不准任何人任何机构将其开采使用,以立法形式规定本国大陆架区域禁止开采石油,而是从中东进口大量石油作为战略储备,不但以国家为代表的国防部储存石油,而且诸如埃克森美孚,德士古等石油公司也保存着大量的商业储备。
由此可见,以美国为代表的石油消费国大部分石油以进口为主。
(三)新兴国家石油消费情况
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式下,新兴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处于上升进步阶段,对石油等能源资源需求旺盛。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石油消费有着越来越严重的依赖性,可以说经济发展如果缺少了石油等能源资源的保障供应,经济发展将会停止或者后退。
从世界范围看,新兴国家是未来石油消费的主要增量市场,传统发达国家面临着新的竞争对手,诸如像俄罗斯、巴西、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近几年的发展极为迅猛,而且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以重工业化带动轻工业发展的国家,都大力发展类似汽车、钢铁、化工等产业,因此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韩国、新加坡这些小国家虽然重工业不是很完整,但由于其生活水平高,因此人均汽车拥有量很大,所以对于石油的消费也不容忽视。
世界石油能源及其市场变化,特别是油价的变幻莫测、因石油而发生的双边或多边间的磨擦此起彼伏,牵制着世界和各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人们的视野和对石油形势的判断。
但是应当说,世界石油格局的基本态势大体上是清晰的。
很长时间内剩余可采储量仍较丰富,世界石油主要需求地区不变,但供需格局中长期将发生较大变化。
石油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和能源国际合作中政治倾向的加强,影响着石油能源供需平衡和油价振荡,也往往是引起一些石油热点地区政治磨擦与冲突的原因。
石油资源的分布是客观存在,资源国与消费国只有通过经济互补、平等合作、互利双赢、协商对话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能源合作和经济互补将有利于全球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坚持能源清洁化,适度控制石油需求增长,发展节约型经济是必须的选择。
另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石油能源的紧张局面。
参考资料:
[1]施鸿熙.国际石油经济[M].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2.
[2]柳剑平.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2.
[3]罗伯特·A·蒙代尔、罗·扎克.货币稳定与经济增长[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江红.为石油而战:美国石油霸权的历史透视[M].东方出版社,2002.
[5]施鸿熙.国际石油经济[M].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2.
[6]宋新宁.国际政治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童媛春.石油真相[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8]舒先林.美国中东石油战略研究[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2).
[9]王安建.世界资源格局与展望[J].地球学报,2010.
[10]王安建,王高尚,陈其慎,于汉加,周凤英,韩淑琴,闰强,张照志,牛建英,汪丽,
耿诺.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仁[M].北京:地质出版社.
[11]李小地.国际石油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06,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