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材地面施工工艺

石材地面施工工艺

1 1 石材地面施工工艺
2 1.1 工艺流程
试拼编号→ 基底处理→ 弹线找方、找平→ 铺设结合层砂浆→ 铺石材→ 养护→ 擦缝、打磨→上蜡→ 检查验收
3 1.2 操作工艺
(1)试拼编号
在正式铺设前,对每一房间的石材板块,应按排砖图试拼,试拼后按逐一编号排列,然后按编号码放整齐。

对需刷防护剂处理的石材,应在石材进场后石材铺贴前进行5个面防护处理,涂刷应按防护剂的技术要求进行。

(2)基层处理
把沾在基层上的浮浆、落地灰等用錾子或钢丝刷清理掉,再用扫帚将浮土清扫干净。

(3)弹线、找方
在房间的主要部位弹相互垂直的控制十字线,作为检查和控制石材板块的位置,十字线可以弹在混凝土垫层上,并引至墙面底部。

并根据墙面+500mm线,找出面层标高在墙上弹好水平线,注意要与楼道面层标高一致。

按照排砖图尺寸对房间找方,保证每个房间的尺寸一致,以保证粘贴质量。

(4)铺设结合层砂浆
铺设前应提前10小时浇水将基底湿润,并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浆或界面结合剂,随刷随铺设搅拌均匀的干硬性水泥砂浆。

干硬性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例1:3~1:4(体积比),其干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摊铺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时,摊铺长度应在1米以上,宽度要超出石板20~30mm,摊铺厚度为20~40mm。

楼板面、地面虚铺的砂浆应比地面标高线高出3~4mm,砂浆应从室内向门口铺抹,然后用大杠刮平,用抹子拍实找平。

(5)铺石材
铺前将板材预先浸湿阴干后备用,先进行试铺,对好纵横缝,用橡皮锤敲击木垫板,振实砂浆至铺设高度后,将石材掀起移置一旁,检查砂浆上表面与板材之间是否吻合,如发现有空虚之处,应用砂浆填补,然后正式镶铺。

正式镶铺时,先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上满浇一层水灰比0.5的素水泥浆结合层,再铺石材板块,安放时四角同时往下落,用橡皮锤轻击木垫板,根据水平线用水平尺找平,铺完第一块向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镶铺。

石材板块之间,接缝要严,一般不留缝隙。

(6)养护
当大理石面层铺贴完应养护,正常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2昼夜。

(7)擦缝、打磨
在铺砌后1-2昼夜进行灌浆擦缝。

根据石材颜色,选择相同颜色矿物颜料和水泥拌合均匀调成1:1稀水泥浆,用浆壶徐徐灌入石材板块之间缝隙(分几次进行),并用长把刮板把流出的水泥浆向缝隙内喂灰。

灌浆1-2小时后,用棉丝团蘸原稀水泥浆擦缝,与板面擦平,同时将板面上的水泥浆擦净。

然后用专用打磨机对地面进行打磨,保证地面平整度及接缝处的偏差。

最后面层加覆盖层保护。

(8)上蜡
当结合层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各工序完工不再上人时方可打蜡,达到光滑洁净。

打蜡时,先要将清洗干净后的石材地面晾干擦净。

用干净的布或麻丝沾稀糊状的成蜡,涂在石材面上,并应均匀,用磨石机压磨,擦打第一遍蜡。

同样方法涂第二遍蜡,要求光亮,颜色一致。

踢脚板人工涂蜡,擦打两遍出光成活。

4 1.3 细部节点
地漏周边细部做法:地漏口周边应按2%做泛水找坡,裁砖成放射状,坡向地漏中心。

不得有倒坡现象,地漏篦子略低于地面层3—5mm。

5 1.4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材料应符合国家材质标准的要求。

2)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

检验方法: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

3)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应严密牢固,无渗漏。

(2)一般项目
1)石材面层表面应洁净、平整,无磨痕,且应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平整,周边顺直,镶嵌正确,板块无裂纹、缺楞、掉角等缺陷。

2)踢脚线表面应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

3)大理石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的规定:
石材面层的允许偏差表1-1
6 1.5 关键控制要求
(1)材料关键要求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在32.5以上;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

2)砂:应选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3)大理石:规格、品种、颜色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颜色一致、表面平整,形状尺寸正确,厚度一致并符合设计要求,边角齐整,无翘曲、裂纹、污染、掉角等缺陷。

(2)技术关键要求
1)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冬季应有保温防冻措施,防止受冻;
2)底层必须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透,避免面层与下一层的粘结力不够,而造成空鼓;
3)刷素水泥浆必须到位,并随刷随抹灰,避免砂浆与素水泥浆结合层之间的粘结力不够,而形成空鼓。

4)养护必须及时,避免因水泥收缩过大,而造成空鼓。

(3)质量关键要求
1)凡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均应返修或返工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2)有泛水的房间必须找好坡度,避免地面积水。

(4)缺陷分析
1)末端出现大小头:铺贴前房间没有找方,铺砌时操作者未拉通线或不同操作者在同一行铺设时掌握板块之间的缝隙大小不一造成。

2)接缝高低不平、缝隙宽窄不匀:主要原因是板块本身有厚薄、宽窄、串角、翘曲等缺陷,预先未严格挑选。

房间内水平标高线不统一,铺砌时未严格拉通线等因素均易产生接缝高低不平、缝子不均匀等缺陷。

3)板面与基层空鼓:混凝土垫层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刷素水泥浆不均匀或刷完时间过长已风干,找平层用的素水泥砂浆结合层变成了隔离层,石材为浸水湿润等因素引起空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