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才测评技术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人才测评技术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测评》课程教学大纲前言部分一、课程代码:二、课程类型: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性质: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它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高效、科学的用人需求,和个体了解自己、寻求人职最佳匹配、规划个人事业发展的心理需要,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的人事管理方法之上引入了更加客观、公正的现代人才素质测评技术,通过对人稳定的素质特点实现区分,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备人员素质测评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能独立选择和操作常用的能力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测验、心理健康测验等人力测评工具,并能作出简单有效的解释。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本课程分为原理和工具的使用两大部分。

在有关原理学习中,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思想、基本假设、测量的误差来源、测量工具的性能指标等等。

在有关工具的使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测评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人才测评》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和统计学功底,能将《心理测量学》和《统计学》知识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对有关原理的理解,教师最好结合实际测评工具的使用来进行。

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一宾的教学条件,如实训室和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机房和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学时分配参考表:七、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期总成绩为100 分。

考核形式:可采取平时作业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考核的方法。

评分方法: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平时作业与实际操作的内容和形式自行拟定。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点和难点,是该专业的技能性课程。

《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是它的前导课程。

九、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的教材1 、《人员素质测评》,萧鸣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 、《实用人事测量》,王垒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3 、《人事测评技术》,王继承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年版。

4 、《人员测评》,顾海根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教学参考书1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萧鸣政主编,中国劳动出版社,2000 年7 月第2 次印刷。

2 、《心理测量》,金瑜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年6 月第2 次印刷3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年5 月第3 次印刷4、《人才测评实务》,张志红、朱冽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8 月第1 次印刷5、各相关测验工具的手册和其它心理测量学教材十、执笔人:马瑞平审定人:主体部分理论教学: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及其构成,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功能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途径和类型。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概述(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内涵(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概念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一)心理测评的历史(二)科学心理测评的兴起第三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与用途(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功能(二)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认识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二)教学难点:理解人员素质测评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人员素质测评原理、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前提与条件,理解人员素质测评模型,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核心要素和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前提(一)个体与工作的差异性(二)人—岗匹配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理论基础(一)行为与心理的关系(二)心理特征的特点第三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模式(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模式(二)人员素质测评三要素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了解人员素质测评模型的建立条件。

(二)教学难点:理解心理现象的特点与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人员素质测评程序与类型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能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领域,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类型,了解人员素质测评过程中主要步骤的内容和意义。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程序(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功能(二)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一)标准化纸笔测试(二)行为观察类测量(三)基于工作情境的综合测试(四)投射测验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人员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应用领域;2、人员素质测评各种类型的主要特点;(二)教学难点:人员素质测评各种类型的主要特点第四章人员素质测评分数的解释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标准化控制原理,理解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内涵及其基本检测方式;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结果解释的不同参照标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一)原始分数(二)导出分数第二节常模参照分数(一)常模及其意义(二)常模的类型第三节效标参照分数(一)内容参照效标(二)结果参照效标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认识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标准化控制原理;(二)教学难点: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解释中,效标参照标准与常模参照标准的区别。

第五章人员素质测评质量分析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解释原则,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结果解释的意义,掌握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内涵及其基本检测方式。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测量的信度(一)信度及其影响因素(二)信度的评估方法第二节测量的效度(一)效度及其影响因素(二)效度的评估方法第三节项目分析(一)测量的难度分析(二)测量的鉴别度分析(三)测量的诱答分析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测评信度、效度、区分度的内涵;测评信度、效度与难度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测评信度、效度的检测方法第六章心理测验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心理测验的概念和心理测验的形式,理解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态度测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理测验的科学性与局限性,具备使用和解使心理测验成绩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认知测验(一)一般能力测验(二)特殊能力测验(三)能力性向测验第二节人格测验(一)态度测验(二)兴趣测验(三)气质测验(四)性格测验(五)品德测验第三节心理健康测验(一)心理健康测评的含义(二)心理健康问卷的种类(三)心理健康问卷的选择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2、掌握心理测验方法及其结果的使用和解释。

(二)教学难点:理测验方法及其结果的使用和解释第七章面试方法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面试形式的特点与意义,了解面试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依据,认识各种面试方法,掌握基本的面试技巧,提高面试的有效性。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面试方法概述(一)面试的概念与特点(二)面试的主要功能第二节面试方法的理论基础(一)面试方法的依据(二)面试的内容(三)面试的形式(四)面试技巧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理解知识考试与面试的理论依据;2、掌握面试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知识考试与面试的理论依据第八章评价中心技术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评价中心技术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特殊重要性,认识评价中心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价值,理解评价中心技术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评价中技术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功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评价中心技术概述(一)评价中心技术的概念(二)评价中心技术的特点第二节评价中心技术的基本形式(一)公文处理(二)无领导小组讨论(三)角色扮演(四)其他第三节评价中心技术的使用(一)评价中心技术的使用程序(二)评价中记述的评分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了解评价中心技术的概念与特点;2、认识评价中心技术的形式与适用对象;(二)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中心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

第九章人员素质测评的应用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不同组织程序的基本特点,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组织标准,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组织依据(一)适用方法(二)排列次序(三)实施人员选择(四)标准设置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二)先定性后定量(三)先非结构式后结构式(四)先经验式后科学式(五)先花费低后花费高(六)先淘汰后选取第三节几种可参考的组合程序(一)斯科特程序(二)弗兰西程序(三)美国管理协会程序(四)中国私有企业程序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二)教学难点:认识人员素质测评不同组织程序的基本特点实践教学:一、实践名称:创造力测评1、目的任务:通过实际参与创造力测评及对测评结果的分析、讨论,深入体会创造力测评对个人任职和职业发展的影响,掌握创造力测评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应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模式。

2、实践内容:了解创造力测评的理论基础,掌握创造力测评的实际内涵,了解此类测评工具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运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方式。

认真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真实地记录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

实践完成后,应根据实践情况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⑴实验目的;⑵ 实验内容;⑶ 实验步骤;⑷ 实验结果;⑸ 问题讨论与实验心得。

3、仪器设备:计算机、网络、创造力测评量表4、参考学时:2 二、实践名称:16PF 人格测验1、目的任务通过实际参与测评及对报告的分析、讨论,掌握16PF人格测验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的实际测验体验其信效度以及相关测验结果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具体运用。

2、实践内容了解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具体运用和具体操作方式。

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完成规定的测验内容,真实地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并绘出整个测评过程运作的流程图。

实验完成后,应根据实验情况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⑴实验目的;(2)实验内容;(3)实验步骤;⑷实验结果;⑸问题讨论与实验心得。

3、仪器设备:计算机、网络与16PF人格测验量表4、参考学时:4三、实践名称: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1、目的任务通过实际参与测评及对测评结果的分析、讨论,了解人员职业兴趣的内涵,深入体会职业兴趣对个人任职和职业发展的影响,掌握人员职业兴趣测评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应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模式2、实践内容了解人员职业兴趣测评的理论基础,掌握人员职业兴趣的实际内涵,了解此类测评工具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运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