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第4版第9章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第4版第9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 细胞通讯步骤与功能
Figure 15-8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一、细胞通讯
• 化学信号通讯 • 接触依赖性通讯(contact-dependent signaling) P157 •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胞间连丝(plasmodesma)
–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 , 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导致受体 激活
– 受体构象改变,导致信号初级跨膜转 导,靶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活化的 信号蛋白
– 胞内第二信使或胞内信号蛋白复合物 装配,起始胞内信号放大的级联反应
– 细胞应答反应 – 受体脱敏或受体下调,终止或降低细
胞反应
蛋白质模式结合域(modular binding domain)
一、细胞内核受体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 3 个功能域
– C 端激素结合结构域 – 中部DNA 或Hsp90 结合结构域 – N 端转录激活结构域
• 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依赖激素激活 的转录因子。
• 信号分子的作用是将抑制性蛋白从 细胞内受体上解离,使受体上的 DNA结合位点暴露而激活。
• 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与激素反应元 件(HRE)结 合,调节基因转录。
一细胞,常见于癌变细胞。 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
放,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二、几个基本概念
• 信号分子 • 受体 • 第二信使 • 分子开关
1. 化学信号分子
• 根据其溶解性分类: • 亲水性信号分子——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
IP3、PIP3
• cAM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第二信使。1971年获诺贝 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萨瑟兰(Earl W. Sutherland, Jr) 1915 ~ 1974
4. 分子开关
分子开关 ( molecular switch ):分子开关是指通过活化 (开启) 和失活(关闭) 2种状态的转换来控制下游靶蛋白的 活性的调控蛋白。
α1 肾上腺素受体 M 乙酰胆碱受体
嗅觉受体(鼻腔)
Gqα
磷脂酶C
IP3,DAG(升高) α 2 肾上腺素受体
Goα
磷脂酶C
IP3,DAG(升高) 乙酰胆碱受体(内皮细胞)
Gtα
cGMP 磷酸二酯酶 cGMP(降低) 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光受体)
• 为什么不同的信号(配体)通过类似的机制会引 发多种不同的细胞反应? GPCR存在的多种异构体、G蛋白不同亚基 组合的多样性以及一些酶存在的多种异构体决定 了通过类似机制可产生众多不同的细胞反应。
、局部化学递质、大多数肽类激素,介导短暂的反应 ,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产生第二信使以引起细胞的 应答。 • *前列腺素为脂溶性,但不能穿过质膜,与表面受体 结合。
• 疏水性信号分子——甾类激素(皮质醇、雌二 醇和睾酮)和甲状腺素,分子小,疏水性强, 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介导长时间的持续反 应,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气体信号分子——NO、CO、H2S等
(不同的靶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应答于相同的化学信号) P159右
2. 受体
•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or) • 细胞表面受体(cell-surface receptor)
–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ion channel-coupled receptor) – G 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 – 酶联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s)
类型: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
受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激活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
受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激活
• 同一细胞具有不同受体,受多信号的调控,如心肌 细胞上有乙酰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
• 不同细胞具有相同受体,但反应各异。 如心肌和分泌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相同。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通讯方式
A. 内分泌 B. 旁分泌 C. 化学突触 D. 自分泌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
内分泌(endocrine):①低浓度;②全身性;③长时效。 旁分泌(paracrine):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
于邻近的细胞。包括各类细胞因子和气体信号分子。 自分泌(autocrine):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
G蛋白结构
哺乳类三聚 体G 蛋白的主要种类及其效应器
Gα 类型 结合的效应器
第二信使
腺苷酸环化酶 Gsα
cAMP(升高)
Giα Golfα
腺苷酸环化酶 K+ 通道(Gβγ 激活 效应器)
cAMP(降低) 膜电位改变
腺苷酸环化酶
cAMP(升高)
受体举例
β 肾上腺素受体,胰高血糖素 受体,血中复合胺受体,后叶 加压素受体
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硝负酸 荷•甘和油心炸治肌药疗的?心需绞氧抗痛量心,。其绞作痛用药机理?是在体内转化为NO,可舒张血管,减轻心脏 • 舌下含化?为啥不是口服?
这是因为硝酸甘油主要在肝脏代谢,口服后因肝脏的首过作用,生物利用度仅为 8环%hm2,t3ti,tp9e:0生_//8nw而3iwt0r物o2wg舌7.zl1y利a5cz下7ez8r用lie6n.含7_c2po度3om6化s/tw可caa时rrdn高-in,g达_f药ille8d0物_w%it通h_。d过yn由a口于腔含丰化富片的h0作t1tp0毛:0/用/8w2细w9时8w0.血s0c间0i7e管1n短9ce被di,re迅ct舌.c速om下/直sc含ie接nc化e吸/a半rti收cl衰e/进pi期i/S入0仅3 血1~液4循分 钟,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不合适。
• 亲脂性小分子
– 类固醇激素、视黄酸、 维生素D 和甲状腺素受 体在细胞核内
• 脂溶性气体分子NO
– 受体具有鸟苷酸环化 酶 活性
• 个别亲脂性小分子(如 前列腺素)受体在细胞 质膜上
Figure 15-3b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GTPase 超家族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பைடு நூலகம்酸化 Ca2+ 的结合或解离
4. 分子开关——GTPase 超家族
• GTPase 超家族:
– 三聚体GTP 结合蛋白 – 单体 GTP 结合蛋白
GTPase 超家族
4. 分子开关——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 通过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使靶蛋白磷酸 化,通过蛋白磷酸水解 酶(protein phosphatase)使靶蛋 白去磷酸化,从而调节 靶蛋白的活性
– ① 快速的初级反应阶段 – ② 延迟的次级反应阶段
快速的初级反应和延迟的次级反应
直接激活少数特殊基因转录
初级反应的基因产物再激活其它基因 转录,对初级反应起放大作用。
Figure 15-15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4. 分子开关——Ca2+ 的结合或解离 P161
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
三、信号系统及其特性
Figure 15-1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一)信号转导系统基本组成及信号蛋白相互作用
•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5 个 步骤组成:
(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指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为 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这是实现细胞间通讯的关键过程。
细胞信号传递(cell signaling):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将外界信号经细胞质膜传递至细胞内部,通常传递至细胞核,并引发 特异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信号通路(signaling pathway):指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 特定的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 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细胞表面受体转导胞外信号引发快反应和慢反应
Figure 15-6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p159
3. 第二信使
• 第二信使 学说(second messenger theory)p160 • 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cAMP、cGMP、Ca2+、DAG、
信号分子特点:①特异性;②高效性;
③被灭活性。
• 气体性信 号分子:NO、CO • 疏水性信号分子:主要是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 亲水性信号分子: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多数蛋白类激素
2. 受体
概念: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
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 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 。
• SH2 结构域(Src homology 2 domain)
(二)细胞内信号蛋白复合物的装配
(三)信号系统的主要特性 p163
第二节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 的基因调控蛋白。在细胞内, 受体与抑制性蛋白结合形成复 合物,导致基因处于非活化状 态,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导致 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 来,受体的DNA结合位点被激 活。
/cms/s/2012huaxuejiang/index.html
一、G 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激活
•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细胞表面受体中最大的多样性家族 • GPCR超家族:线虫基因组19000个基因中大约编码1000种GPCR • 超过50%的临床药物以及正在研发中的药物都作用于GPCR,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