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通连:
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1. 前:眶下裂---眼眶 2. 后内:翼管---破裂孔 3. 后上:圆孔---颅中窝 4. 后下:腭咽管---鼻咽 5. 内:蝶腭孔---鼻腔 6. 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7. 下:翼腭管---腭大、小孔---翼突 翼板 茎突
翼腭窝 下颌骨冠突
R
IM T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
张雁山 MD
甘肃武威肿瘤医院 甘肃重离子医院
1
鼻咽癌是通过放疗可以治愈的疾病,精准的影像技能是靶 区勾画与放疗计划制定的基础,为了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效 果,特此献上本幻灯。
顺祝精准学习快乐。
2
鼻咽解剖
鼻咽
鼻咽位于头部中心部位,它紧接于鼻腔之后,软腭的上方,其 下方则承接口咽
近年也有学者主张其应被称作鞍旁结构(Laterna sellar compartmen, LSC) 海绵窦是眼眶到蝶骨细长神经轴硬膜外结构局部扩张的一段,
位于蝶窦、蝶鞍、垂体两旁,由眶上裂至颞骨岩尖前方,是一前后狭长的不规则六面体 上、外和后壁由硬膜构成,内侧壁和下壁由垂体囊和蝶骨体骨膜构成,前壁为眶上裂神经血管鞘
枕鳞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颈动脉管
颈静脉孔衍化为乙状窦 枕骨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顶)
34
Image 8
颧蝶缝 圆孔
蝶鳞缝 鼓鳞裂
岩枕裂
眶下裂 下颌窝(顶)
中耳 颈动脉管
枕骨颈静脉结节
35
Image 9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颈动脉管
耳蜗基底转 中耳
36
Image 10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2. 后壁紧邻第一、二颈椎及颈椎旁的肌肉束,因此可能 引起颈部不适或运动异常
3. 上壁即颅底,颅底本身的孔道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 经过,因此一旦出现鼻咽病变时,可能出现相关的神 经血管症状
4. 下壁其前三分之二为软腭,后三分之一则为通往口咽 部之通道,此部位发生病变,可能影响软腭功能,出 现吞咽或发生异常
4
先理解T1看解剖,T2 看病变的意思? 详细解释请看下方备注讲义。
5
6
7
8
看了这个结构,将帮你记住腭帆提肌、腭帆张肌、翼内肌
翼外肌的立体结构,帮助您在CT\MRI平面水平记忆口决(
提张内外)四块肌肉。
9
10
正常鼻咽腔
横断(上部)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咽隐窝 腭帆提肌、腭帆张肌 翼外肌、颞肌、咬肌、椎前肌
正常鼻咽腔
横断(下部) 咽旁间隙(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
翼内肌
软腭、上颌骨牙槽嵴
正常鼻咽腔
矢状(正中)
顶壁(粘膜):2-3mm、平直、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
• 平直或微凹 • 向鼻咽腔突出属于异常
T1W I
T1WI +C
正常鼻咽腔
冠状(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下颌骨髁突颈部 乳突
枕髁
25
Image 2
翼上颌裂 翼突 翼板
茎突
翼腭窝
下颌骨髁突
枕髁
乳突
26
Image 3
翼突 翼板
茎突 枕乳缝
颧骨 翼腭窝
(左)蝶棘 乳突 枕骨(基底部和枕髁)
27
Image 4
颧面孔 颧弓 蝶骨大翼
翼突
舌下神经管 枕鳞
蝶腭孔 翼腭窝 翼板 蝶棘 茎突基底部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卵圆孔 棘孔 颞骨(鼓部和岩部) 鼓乳裂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29
鳞部
Image 6
鼓部
蝶腭孔 蝶骨体
岩部
岩枕裂 颈静脉孔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翼管 岩蝶裂
颈动脉管外口 舌下神经管
斜坡(枕骨段)
30
鳞部
31
鼓部
32
岩部
33
Image 7
蝶骨大翼 蝶鳞缝 鼓鳞裂 岩蝶裂 岩枕裂 斜坡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向前上约呈45°角倾斜 • 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两侧毗邻破裂孔、岩枕裂、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
• 与垂体、脑干、第3~8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静脉球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2切8
Image 5
蝶腭孔 蝶骨大翼
蝶鳞缝 蝶棘
舌下神经管 枕鳞
眶下裂 翼腭窝
内听道 耳蜗
中耳
37
Image 11
眶上裂
视神经管:位于眶尖的 眶上裂内侧的蝶骨小翼 骨管内,其中包括视神 经、眼动脉和交感神经
内听道
中耳
耳蜗(含外半规管)
38
Image 12
眶上裂
耳蜗(含后半规管)
39
颞骨岩尖
蝶骨体 翼管
(前)岩蝶裂 (内)破裂孔
(后)岩枕裂
翼腭窝 (外)卵圆孔 (外)棘孔
5. 侧壁主要由咽鼓管的咽口所构成,所以侧壁有病变时 ,容易造成咽鼓管机能障碍,并由咽鼓管经过的路径 而侵犯与鼻咽有一墙之隔的咽旁间隙,其中包含重要 的颈A、颈V及第九、十、十一、十二等四对颅神经
鼻咽侧壁及后壁相交处有一咽隐窝,此隐窝随年龄增长而加深,至成人时可深达2.5cm,其为鼻咽癌最常发生之处, 一旦发生于此处,其紧邻之破裂孔、卵圆孔、颈动脉管、颞骨岩尖等结构则因受波及而呈现各种相关症状
▪ 冠状(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正常鼻咽腔
翼腭窝与颅底
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内侧、眶尖后下方的狭小骨性间隙,由上颌窦后壁、蝶骨体、蝶 骨翼突、腭骨及颞下窝围成。上部较宽广, 下部逐渐狭窄, 移行于翼腭管
1. 前:上颌骨的颞下面 2. 后:蝶骨翼突根部及大翼前面的下部 3. 上:蝶骨体的下面 4. 内:腭骨垂直板、眶突及蝶突
(外)颈动脉管外口
(外)颈静脉孔
岩尖综合征(Gradenigo 综合征):颞部岩骨尖端病变损伤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所致的综
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眼球内斜视,同侧眼支区域及面部疼痛或麻木,并有感觉减退,
脑膜炎症状、体征
40
海绵窦(鞍旁结构)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以其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而倍受重视,自1734年 Winslou 对其命名以来,一直是解剖学、颅底外科学重点研究的部位,Parkinson 称其为“解剖学的珠宝箱”
成人鼻咽部的大小:上下高约4cm,左右宽约4cm,而前后径约
3cm,其上所覆盖的粘膜表面积50cm2
1. 前段近鼻腔之处属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第五对颅神经(三叉)控制 2. 后段近口咽部则为鳞状上皮细胞,由第九对颅神经(舌咽)控制其知觉,而
由第十对颅神经(迷走)掌管其运动
3
鼻咽周围结构
1. 前壁是由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缘所构成,经由后鼻孔与 鼻腔相通,因而可影响鼻腔甚至鼻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