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rcGIS空间数据库设计

ArcGIS空间数据库设计

《空间数据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ArcGIS空间数据库设计指导老师:
姓名:
时间:2010-11-8
第一部分:数据库安装与SDE的配置第一、安装Oracle 10g服务器:
指定数据库方案和口令
选择安装类型
设定用户名口令急登录密码
安装完成后在网页中登录。

在服务选项中启动服务。

服务启动后在网页中登录
Oracle 数据库启动后就要安装ArcSDE。

选择安装目录,一般我们默认安装在于ArcGIS的目录之下。

一般安装选择完全安装
设定SDE的用户名的密码。

一般我们设SDE的密码和用户名为sde因为SDE有一个超级用户为sde,所以不要去更改默认的超级用户,这样有利于在后期登录能够顺利。

设定登录服务网点名字,既自己创建的Orcale 数据库名字。

如果登录成功就会显示登录信息,不成功则会引导用户重新设置登录。

输入要接入的服务。

一般选择esri_sde
登录的密码为自己设定的密码,用户名也一样
登录成功后选择连接的空间数据库,一般我们选择添加空间数据库连接如图:
输入服务器名称,一般我们选择的服务器名称为自己的主机(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可以找到)。

服务类型为“esri_sde”,在Database里不输入东西。

直接在用户名和密码输入设定的SDE 的用户名的密码(一般用户名为:sde,密码为sde)
选择测试连接。

如果成功,则可以建立数据表,如果不成功,则重新队数据库的监听进行配置,还要对数据库的网络连接服务也要进行配置。

第一、直接连接:
直接输入服务名称为:sde:orcale10g但是,此时要输入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

此时还可以选择sde的版本信息,一般我们创建sde:DEFAULT
填写相关参数。

Service填写“sde:oracle10g”;用户密码填写格式为“原密码@oracle网络服务名”,例如用户密码为“12345”、oracle网络服务名为“qhdgis”,那么密码应该填写“12345@qhdgis”。

点击“Test Connection”进行连接测试。

测试连接
为连接重新命名,使用“用户名@服务器@DIR”的形式。

例如:用户名为“ACTC”、服务器为“IBM61-QHD”,那么连接命名为“ACTC@ IBM61-QHD @DIR”。

至此,应用服务器连接创建完成,可以使用ArcSDE进行数据操作。

使用ArcSDE进行数据加载
此时我们的基本工作已经做完,加载数据完全和personalDatabase相同,此处就不在赘述!
第二部分数据库安装于SDE配置过程遇到的问题
第一,我们在安装过程中遇到了SDE无法与Orcale正确配置。

分析问题,主要是我们刚刚开始的数据库版本与SDE所要求的不一致,我们配置的数据库是10.0的版本,我们在这个版本是做了好长时间,就是配置监听不成功,或者是配置成功但是和SDE的连接始终无法成功。

我想,者可能是数据库版本的问题。

果然我们重新装在10.2版本。

在测试的时候再没有出现过问题。

第二,到后期制图的时候我们有出现坐标无法匹配。

分析问题,我们在数据矢量化的过程中没有加载坐标,导致我们每个人的版本出项问题。

这样在矢量化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坐标系导致每个人做的图没有统一的版本管理的坐标混乱。

在分析完问题后,我们重新把地图加载了一遍。

但是,我们没有很快的在开始矢量化,而是我们为地图进行了坐标匹配,既影响配准。

配准后我们又对此图的点线面建立了不同的数据集。

有组长统一管理为每一位画图人员设定了版本信息分配了画图权限。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我们在设定的服务器上只保留数据再没有进行操作,只是通过远程的连接其他机器来操作数据。

这样我们的数据基本上再没有出项问题。

第三、数据的处理
第一、数据分类:
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一、点数据层次:
第四部分各个组员的任务及我的工作总结
我们小组一共有5个人。

其中胡丛华和唐熙负责乐山市小路及周边界限的矢量化。

她们在工作中表现积极,任劳任怨,尤其是唐熙,对问题的及时纠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他绘制的小路很多,每一个小路都上了属性字段。

闫俊和我主要负责点数据的整理。

点数据最多。

每一个点数据都有很多属性,如何合理的吧所有的属性字段上齐上全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但是我们利用Google地图和百度地图的资料,我们利用2天左右时间把他上全了。

吴思江主要负责面要素的绘制。

例如大渡河,青衣江,面邀素还有省界道……。

总之,我们同力配合工作的很好,圆满完成了工作。

第五、心得总结
这一次的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好多东西。

首先,我认识到了空间数据库是什么,他是如何工作的。

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空间数据库的研究始于20 世纪 70年代的地图制图与遥感图像处理领域,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卫星遥感资源迅速绘制出各种经济专题地图。

由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空间数据的表示、存储、管理、检索上存在许多缺陷,从而形成了空间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研究领域。

而传统数据库系统只针对简单对象,无法有效的支持复杂对象(如图形、图像)。

我们利用空间数据库可以协同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进行相同的工作,这样可以极大的促进工作的效率,同时节约时间和成本。

这就是SDE+数据库带来的好处。

空间数据库可以把我们以不同形式的数据例如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时间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等,一不同的二进制流组织到一个抽象的集合中加以合理的调度,达到优化数据和安全高效的利用。

第二,我了解到了在大型公司部门进行地图矢量化的工作流程。

我知道了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数据。

SDE+空间数据库通过不同的版本控制,我们可以对不同的人员进行不同的权限设置,使得不同的人员可以编辑不同的版本,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质量有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例如,我们要矢量化一张大型地图,利用一般的数据库我们很难完成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没有及时的数据更行,达不到安全高效的利用组织的优势。

但是,我们利用空间数据库便可以做到。

指定不同的版本权限,指定数据入库的要求等等规范,利用SDE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达到我们所要的要求。

第三,在这一次的空间数据库设计中,我还学到了一个团队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在我们短短两个星期的配合中,我们没个人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每个人都承担了团队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每个人独自去做。

我们可能有好多问题都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但是在团队里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共同解决。

所以我们在几天的配合中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

这一次的课程设计我受益良多,在今后还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