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花中四君子”是指梅、、竹、。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
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叫。
C.我国不少城市有古称或别称,如南京叫金陵,苏州
叫,扬州叫,杭州叫,开封叫。
3,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
以下解说
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B.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
4,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
A.打扰斧正指教包涵
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
C.打扰斧正包涵指教
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
5,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②“须眉”代③“巾帼”代
④“桑梓”代⑤“轩辕”代⑥“三尺”代
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使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使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在古代,“仆”可作为成年男子的谦称,“妾” 可作为成年女子的谦称。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C。
①③④⑤D。
①②⑤⑥
7,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
下为“卿”“爱卿”。
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8,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故合称为“社稷”,并用来代称国家。
B.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
变徵,声调悲凉。
C.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
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刎颈之交、莫逆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9,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
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10,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
情景。
按节令的顺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