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吴峻青王伟王波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

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

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维持高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调适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薪酬水平降低,工厂倒闭、公司破产,企业用人减少,工人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全国普通高校2007届毕业生495万人,2008届毕业生559万人,2009届毕业生达到611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根据2006—2008年山东省各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数据以及2009—2011年山东省各用人单位预计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作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调查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才需求和就业行业特征明显。

从山东省内历年的本专科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六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第二,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渠道。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接收本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

2006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3.53%;2007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9.98%;2008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96.21%。

第三,未来三年人才需求预计。

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

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仍将成为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采矿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专业、国际贸易、金融专业、市场营销、建筑土木工程相关专业预计将成未来三年的热门专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畏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在所难免。

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

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时间,影响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实事求是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

就业是人生阶段的一个节点,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经历,要坦然面对。

要在困境中发现希望,黑暗中看到曙光,比较中找到优势。

应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优势,清醒地认识社会发展中的行业优势并客观看待自己的专业优势。

要思想上放松,行动上重视;从宏观上着眼,于微观处入手。

要注重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经验积累,材料准备;做到掌握政策,了解规定,明白程序,清楚后果。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就业本身就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也是正常的。

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自卑心理及调适大学生求职时对自己的弱项有自知之明是明智的,这有助于避开自己不擅长的工作。

但是过度自卑则是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

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的心理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

还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

在求职时畏首畏尾容易给人以无能的印象。

要消除自卑心理,至关重要的是要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首先,正确评价自己是建立自信、消除自卑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积极进行补偿。

积极补偿的方法有“以勤补拙”“扬长补短”等;再次,要克服自卑感还必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

比如,如何接近陌生人,如何进行开场白,学会如何平静地与人交谈,如何使谈话继续和终止等技巧。

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

首先,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同时,应把就业看作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应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因此“不以成败论英雄”。

其次,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

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你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

总之,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二)自负心理及调适大学生择业时的自负是指对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眼高手低,反而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造成择业困难。

大学生求职时不能没有自信,但是自信过了头,就成了自负。

自负的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夸大了自己的优势,设定目标通常会高于实际能力,因此当心目中的高目标不能达到时,便会产生失望、挫折的心理。

在就业市场上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人,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缘故。

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

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

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岗的可能,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

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

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三)依赖心理及调适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表现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独立性不强,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心存依赖,不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不敢向用人单位展示和推销自己、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一味地依赖学校、朋友、社会关系给自己找门路,或依靠家长代替自己去奔波。

这种消极被动的求职方式与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很不合拍,毕业生最终可能错失良机。

依赖他人的帮助,毕业生有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从长远来说,依赖的心理对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却是有害的,因为依赖的习惯会使人逐渐丧失自信、失去自我,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越来越重要。

因此,要克服依赖心理,毕业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其次,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通过行动上不断累积的成功来强化自己动手的习惯。

(四)盲从心理及调适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

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容易忽视自身所学专业和特长而盲目从众,在择业单位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千方百计拥向外资高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

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共挤独木桥,毕业生从心理上限制了自己,择业面变窄,直接导致求职失败和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

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从,要时时记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就业问题上,克服从众心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认清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弄清自己的条件(优势和劣势),摆正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而不是盲目随大流。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己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

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也要重视。

总之,盲目去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才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并不是理智的选择。

三、初入职场的心理调适人生的成长过程其实是一个心灵的进化旅程。

个人的成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是思想境界的不断升华。

成长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过程,非常痛苦,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

(一)心态决定命运成才要先成人。

人才两个字,一是“人”,二是“才”。

如果人品不行,那么人的能力越大,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企业和单位都喜欢德才兼备的人,不过也可以接受有德无才的人,能力是可以锻炼的,但决不会要一个有才无德之人。

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取长补短,培养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企业就会欣赏你,你的心态自然就会变得豁达开朗。

工作心态很要紧,不要心高气傲,眼高手低。

企业强调的是结果,谁能出成绩谁就是好样的,而与你的学历和来自什么学校无关,要知道,越是名牌院校的学生,企业寄予的期望就越高,一旦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你带给企业的失望就会越大。

最后,找工作就是人岗匹配,适合自己,不能高攀,高攀了很难找到,也不能低就,低就了就会浪费自己的资源,导致心态不好,引发跳槽。

其实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优缺点,大公司能学到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更好的福利保障和培训机制,但晋升机会较少,发展也更平稳。

大学生刚毕业,选择工作的角度无外乎公司规模、福利待遇、自身发展空间、技能增长等。

作为大学生来说,初入职场,首先要为自己定下目标,确定发展方向,以能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或者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而不应该把金钱当作好工作的首要标准,首要做的是更快地提升自身素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能为丰富自己工作经历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