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一:复杂的社会环境二:文人思想的禁锢(程朱理学,八股文,文字狱)三:明代文学的发展:前期:衰微冷落,短期繁荣诗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台阁体(三杨:杨浦,杨士奇,杨荣)茶陵派:李东阳散文: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章回体小说)戏曲:宫廷派杂剧,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曲纶《太和正音谱》朱有燉的喜庆剧,神仙剧,苍义道德剧传奇:邱睿《五伦金备记》邵璨《香囊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期:沉寂,肃杀,小说空白,诗歌粉绝现实,戏曲宣扬礼教诗文:吴中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微明,周文宾)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杂剧:王九思、康海的《中山狼》——东郭先生和狼三大传奇:《宝剑记》(李开先),《浣纱记》(梁辰鱼)《鸣凤记》(王世贞)后期:高度繁荣诗文:李贽童心说,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小品文的兴盛,张岱《西游七月半》小说:长篇《西游记》、《金瓶梅》白话短篇“三言,二拍”: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
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
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戏剧;杂剧徐渭的“四声猿”:《渔阳三弄》、《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
沈汤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
他们之间,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
后人称之为“汤沈之争”。
因为汤显祖籍属临川,沈璟乃吴江人氏,各自拥有一批遵奉者,所以戏曲史上又名之为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四、明代文学的特点:1文人世俗化,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2作品内容的市民化,文学作品塑造商人新形象。
3艺术审美趋向,世俗之趣。
4文学创作商业化,文人以谋生而写作;书肆为牟利而刊行。
5“心学‘的兴起,自我意识的觉醒;离经叛道,张扬个性。
6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流不息明代小说。
一、明代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瞿佑《剪灯新话》二、小说《三国演》与《水浒传》章回体小说,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特点:分章叙事,分回标目,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或者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好理想。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1、正邪之辩 2、拥刘反曹的倾向3、人格上的价值取向:恪守忠义4、对仁政的向往5、崇尚智勇6、历史大悲剧(诸葛亮传,书中第三十八回至一百零二回)《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完整细密的宏伟结构2史实基础上的大胆虚构3非凡的叙事才能4描写战争的成就(40多次的战争)5塑造人物形象,类型化。
6语言结构:半文半白,雅俗共赏简洁明快,生动。
四《水浒传》: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作者版本:分为简本和繁本最早版本《忠义水浒传》——百传《水浒传》的思想倾向:1、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2、“替天行道”与“忠义”3、官逼民反。
4、英雄传奇的赞歌。
5、“仗义疏财”的理想自由生活。
二:《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2“板块”串联的结构。
3人物形象的塑造个性化。
4情节的生动曲折。
补:《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
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五:《西游记》的讲解1成书: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取经史实2作者:吴承恩3两个基本的文学母题:1个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的约制的矛盾处境2历险记,必须经历过千难万险才能获得最终完善和幸福的含义4全书的内容构造:一(1-7回)孙悟空大闹天宫放心二(8-12回)被压与五行山下定心三(13-100回)西行取经修成正果,修心。
5、神话艺术形象的塑造:既以现实的人性为基础,又加以作为其原型的各种动物的特征,再加上浪漫的想象,写得生动活泼,令人喜爱。
人性,神性与物性的统一:猪八戒:憨直,淳朴,浑厚,呆拙,本色,生活以那种超凡脱俗一切束缚和顾虑,达到忘我地步的天真性格,都非常逗人喜爱。
六:明中期的历史小说1《列国图志》:(金邵鱼:述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2《北宋志佳》: 书写北宋末年杨家将袭击契丹七侵的故事3《英雄传》 :书写朱元璋及其诸位功臣反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过程。
七:《金瓶梅》讲解(明后期小说)1、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2、书名为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名字的结合3、作者:兰陵笑笑生(作者真实名姓不详)4、版本:1抄本(袁中郎) 2张评本 3洁本5、小说内容提要:第一部:(1-28回)主要写西门庆,得官以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29-54 回)官场得意,暴发户变成有权有钱有势的人。
第三部分(55-79回)写西门庆由于过度放荡纵欲而亡。
第四部分(80-100回)写西门庆死后的世态,人情及西门妻妾的结局。
《金瓶梅》的写实内容与时代特征:1鲜明的晚清时代的特征。
2官商关系和金钱对封建政治的侵略。
3商人与封建政权是出于游离状态的。
4反映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写出了众多无告的沉冤难雪的不平。
5大量描写了那种时代中人性的普通弱点和丑恶,尤其是金钱对人性的扭曲。
6追求物欲与情欲的满足时人性中不可抑制的力量。
7色情描写。
《金瓶梅》的艺术特色与地位:1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世情小说。
2淡化故事情节,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形象。
3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
4语言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口语化、俚语化。
明后期的文言短篇小说;1反映商贾生活的作品增多。
2妓女对爱情的渴望。
3商人对家庭的婚姻波折。
4大量与历史有关“情”的历史故事,笔记及传奇。
5灵异故事。
明代前期的戏剧:戏剧为封建政教服务,点缀开平的娱乐土作和宣扬封建道德的作品。
明中期的杂剧:1、王九思《杜甫游春》,康海《中山狼》;冯惟敦《僧尼共犯》,徐渭《四声猿》2、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风记》“三言”的特点:1、大量描写了普通市井人物的凡俗生活。
2、肯定人物按照自身意欲追求生活幸福的权力。
3、“二拍”凌濛初的《初刻拍案传奇》、《二刻拍案惊奇》汤显祖的戏剧观:1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2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互情。
3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互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
《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柳梦梅1尊情,抑理,尚奇2题材来源,明代活本小说,《杜丽娘暮色还魂》3通过杜,柳两人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情与理的冲突,“杜,柳”与封建家庭之间的尖锐矛盾4人物形象:杜丽娘追求爱情,坚持理想,生死以文,敢于斗争性格的三度发展。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1抒情气氛极为浓厚。
2大量的内心独白。
3富赡才华的优美文辞。
清代文学一:概述前期:自清人入关至雍正末年(1644-1735)中期: 自乾隆初年至道光十九年(1736-1839)后期: 自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1840-1911)二、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1文化专制: 独尊程朱理学,加强对读书人和普通人民众的奴化熏陶。
2文化现状: 康熙时庄廷金龙《明史稿》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时吕留良诗文案。
3八股文取士: 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四库全书》4考据之风: “乾隆之学”三、诗歌1钱谦盖:重性情,重学问2吴伟业、王士祯:重真情实感,讲究诗歌的艺术性。
3沈德潜:“格调论”4袁枚“性灵说”5龚自珍:“强烈的自我意识”四:词陈维崧:“阳羡词派”朱彝尊: “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凄婉词派”。
“京华三绝”:纳兰性德、顾贞观、曹贞吉张慧言:“常州词派”五、散文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婉桐域派:方苞,刘大櫆和姚鼐骈文:袁枚、阮元、洪亮吉、汪中、孔星衍六戏文和小说1、金圣叹:“六才子书”《西厢记》、《水浒传》、《庄子》、《离骚》、《史记》、《杜诗》2《聊斋志异》(蒲松龄) 3《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4、《水浒后传》《说岳金传》《儒林外史》《红楼梦》5、李渔《闲情偶寄》《竺翁十种曲》(风情喜剧)《奈何天》、《比目鱼》、《唇中楼》、《怜香伴》、《风筝误》、《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6、李玉“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7、洪昇:《长生殿》8、孔尚任《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采用“正”、“斜”对立来描述政治斗争;悲剧结局:悲凉与幻灭之感。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人物类型的多样性和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戏剧的结构。
曲辞偏于典雅。
9、《四婵娟》A《咏雪》(谢道韫)、《簪花》(卫茂漪)、《斗茗》(李清照)、《画竹》(管仲姬)“四才女”的故事。
七清代小说1清代前期小说李渔短篇小说集《十二集》《无声戏》2文言传奇张潮《虐初新志》 20卷3文言小说《聊斋志异》4、《聊斋志异》的特点;篇幅短小而不惧有故事情节,属于各类奇异传闻的简单记录。
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多为神鬼,狐妖,花木精灵的传奇故事。
作者的材料来源。
蒲松龄喜人谈鬼,路边闲谈。
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
《聊斋志异》的内容驳杂:1、他才华出众而毕生潦倒,在科举中经历数十年的精神折磨,而又以低贱。
2、攻击科举弊端:《三生》、《王子安》、《司文郎》3、揭露政治黑暗:《席方平》、《促织》、《续黄粱》4、狐鬼与人恋爱的美丽故事:《娇娜》、《青风》、《阿宝》、《香玉》八、《儒林外史》的思想1、以明清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2、情节: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喻世全书为主旨。
第二回至32回;分别写各地和各类型的儒林人物。
3、内容: 1对科举大力抨击,周进,范进。
2作为儒林群像的画普,反映了在读书人中普遍存在的极端空虚的精神状况,从而反映出社会文化的萎靡状态,马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