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第一章教师职业与专业化概述一、单选1、教师的概念:狭义的教师特指学校教师,是指学校中以培养人为职业,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其智力、能力和体力的人。

2、教学是教师活动的基本内容。

3、专门职业对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的重要性表现在它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4、从事专门职业需要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行事;而从事普通职业无须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只需按例规行事。

5、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6、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当的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的能力。

7、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一般教学情况下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的能力。

8、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

9、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二、多选1、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包括:(1)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

(2)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

(3)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

(4)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

2、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容结构:(1)教育教学活动;(2)科学研究活动;(3)人际交往活动3、教师职业的心理特点:(1)爱生爱才;(2)善启善诱;(3)勤学敬业;(4)以身作则4、“关注”阶段论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任教前关注阶段;第二阶段为早期求生存阶段;第三阶段是关注教学情境阶段;第四阶段为关注学生阶段。

5、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构成部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水平。

三、辨析1、教师职业是专业。

答:错误。

现代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

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

正因为如此,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正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四、论文1、试论述教育、教学、科研三者之间的关系(500-800字)(一)教育、教学、科研的含义(1)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的含义:广义的“教学”是一定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使指教的人知道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只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显然,我们这里要探讨的是狭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学的关系。

(3)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二)教育与教学的关系:(1)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可能是不道德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一个支撑点。

(2)教育是灵魂、是宗旨、是着眼点和落脚点,教学是践行教育宗旨、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渠道之一,当然,是占有突出地位的重要途径、渠道。

(三)教育、教学、科研三者之间的关系:(1)教育、教学和科研,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还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需要不断获取与积累相关的新信息、新知识,需要与同行教师互相交流思想、经验,这就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课题,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2)科研是教育和教学的后盾,科研能帮助教师悟出很多东西,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法,并使新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断的进入课堂,只有教师联系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才能激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故科研做得好的教师对其自身的发展和学生都很有好处。

(810字)第二章教师的教育能力一、单选1、林崇德将教师的教育能力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一种是狭义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又叫教师的德育能力)2、提高教学语言的技艺,关键在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3、班级管理要遵循民主和科学两条原则。

4、有志于教育科研的教师,首先要学习教育理论。

5、教师要发展自我,首先要有清楚的自我意识。

二、多选1、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五种能力。

2、设计教案的能力:(1)确定教学目标;(2)设计教学活动;(3)预测学生行为;(4)准备教学媒体;(5)分配教学时间三.辨析1、科研和教学的关系:教育教学和科研,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还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需要不断获取与积累相关的新信息、新知识,需要与同行教师互相交流思想、经验,这就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课题,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四、案例分析1、语言表达能力案例题:①分三步走,第一步:回归:此案例所涉及的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3分)。

第二步:分析:结合理论与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第三步:表明态度。

②切记审题。

③字数无限(100字左右)答:1、此案例涉及的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书面语表达能力(一)口语表达能力1、教师的口语应做到:(1)准确简练,叙述连贯,逻辑性强;(2)通俗易懂,设问多,比喻多,停顿多;(3)讲究艺术,富于情感。

2、力求做到“八戒”:一戒拖泥带水,尽说些与主题无关的废话;二戒颠三倒四,尽说些文理不通的胡话;三戒满口专业术语,尽说些故作高深的古话;四戒滥用词藻,尽说些华而不实的巧话;五戒不懂装懂,尽说些模棱两可的混话;六戒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尽说些使人昏昏欲睡的淡话;七戒挖苦讥笑,低级趣味,尽说些不干不净的粗话;八戒陈词滥调,生搬口号,尽说些八股味浓的套话。

3、提高教学语言的技艺,关键在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

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如泉思绪,哪会口若悬河;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因此,掌握语言技艺,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丰厚基础。

(二)体态语表达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不可或缺的能力。

体态语包括表情、动作、手势、姿势、外表修饰等,它既可以作为言语的辅助手段,也可以代替言语,进行信息交流。

(三)书面语表达能力书面语表达能力与教师的语文功底有关,如果这方面的能力不强,学生在阅读教师编写的教案、教科书、教参以及给学生写的总结、鉴定等时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缺乏书面语表达能力,教师很艰难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职业生涯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发展。

3、根据案例表明态度。

五、论文1、班级管理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至少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组织教学环境的能力。

教学环境分为教学的物理环境和教学的心理环境。

二是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

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班级活动能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缩短师生、生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是选拔与培养班干部的能力。

一般来说,班干部应具有如下特征:有甘心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品德高尚,有威信,善于观察,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要遵循民主和科学两条原则。

所谓民主,是指班级管理中学生有参与班级事务或对班级事务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既不能专制独裁,也不能放任自流。

民主管理要从以下五方面人手:(1)班主任要有公仆之心;(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3)发展学生自然的人性;(4)发展学生的主人作用;(5)决策过程注重商量、对话和集体表决。

所谓科学,是指班级管理不能只靠说教,而应制定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使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

“法治”既能避免师生的行为偏差,又能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性。

科学的班级管理应该建立健全三个系统:计划立法系统(即系统制定班规班法)、监督检查系统(即监督法规的执行情况)和反馈系统(即通过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法规)。

(521字)一、单选1、师德行为是教师在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师德意志的支配下,在教育活动中对他人、集体、社会所作出的反应及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它是师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也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志。

2、师德动机是指在职业道德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职业道德行为的直接原因或内部动力。

3、与知识的获得相比,师德形成与发展具有更大的反复性。

4、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即是指教师在与他人(主要是指学生)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二、多选1、师德的特征:(1)内容的社会性;(2)表现的统一性;(3)抉择的自觉性;(4)功能的调节性。

2、师德形成的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内化阶段(4)角色外化阶段。

三、辨析1、当前高校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取决于学生素质。

答:错。

行为科学的研究指出,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教师)、被领导者(学生)和环境三要素,即领导效力=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四、案例教师教育影响力答:1、此案例涉及的是教师教育影响力。

2、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即是指教师在与他人(主要是指学生)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这个概念隐含着这样几层意思:(1)从所指对象上来说,教师的教育影响力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2)从使用工具或载体上来说,教师是以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利来对学生施加影响;(3)从影响过程上来说,这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产生的,是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之一;(4)从作用的形式上来说,教师的影响力对学生发展起着感召力、推动力和控制力的作用。

3、根据案例表明态度。

第四章教师的心理素质一、单选1、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某项专门职业的人自身所必备的基本品质。

2、认知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机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征因素,是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