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史》研究参考书

《宋史》研究参考书

宋史研究参考书目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97年本书于1951年初版,以后三次增订。

作者认为: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本书的目的之一是要反驳自南宋以来所形成的对王安石的传统成见,恢复王安石的本来面目,使一个政治改革家的本来风度和丰采,再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是一本关于王安石的个人传记,更是反映北宋熙丰改革史事的实录。

本书作者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临邑人,生前为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本书是在1944年的《岳飞》和1955年的《岳飞传》基础上,再次修改而成的。

本书勾画出了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描绘了岳飞一生所建立的事功,他的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并对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做出公允的评价。

该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位英雄人物的传记,是一部两宋之际的政治史、军事史,是一部两宋之际的宋金战争史。

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社1998年本书是“中国古代社会史”丛书之一种,利用大量文献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深入考察了辽、宋、西夏、金时期社会生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饮食、服饰、居室、交通、妇女、婚姻、生育、丧葬、社会交谊、宗教信仰、鬼神崇拜、巫卜、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称谓、排行、避讳、押字、刺字纹身、休假、语言文字、家族、节日等,是目前本领域最为重要的专著。

本书作者朱瑞熙,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张邦炜,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复生、蔡崇榜,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曾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白钢全书主编、朱瑞熙分卷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6卷“宋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本书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除介绍宋代各项制度外,着重在阐述其运行机制和特点;同时,首次论述宋代的中央决策体制,探讨中央决策机构和决策的依据,信息传递渠道,决策和政策贯彻执行的程序、方式,决策的特点与效应等。

这是目前最为全面地阐述宋代国家制度史的著作。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88年本书依据丰富的史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宋代农业生产、土地关系、手工业发展、国家专利制度、商业和城市经济、对外贸易、货币及经济思想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和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本书作者漆侠(1923-2002),山东巨野人,生前为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河北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中华书局1983年本书试图按现代军制学的规范,重新研讨宋朝兵制,主要介绍了北宋禁兵和南宋屯驻大兵的演变、编制、指挥系统等问题,以及宋朝募兵制、装备、通信、后勤、军费、军法、军政等各个方面,勾廓了宋代兵制的全貌,是该领域研究的开创性著作。

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这是一部试图全面描述宋代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专著,从宋代乡村户与坊郭户、官户与民户等对称户名中,提出户口分类制度的概念,并通过户口分类,论述宋代的社会阶级。

此书屏弃了作者认为不科学的“封建社会”的概念,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个命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梁太济《两宋阶级关系的若干问题》,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本书从几个具体的侧面,讨论两宋时期的阶级关系,如家业钱的估算内容及其演变、五等户定制及其细分化形式化倾向、五等下户的经济地位和所占比例、乡村客户的侨寓特点和主要构成、客户诸称辨析、土地买卖的盛行及其社会影响、分种和租种两种租佃基本形式、夫役征发的形式和承担者、身丁钱物的除放过程、两税法的演进,以及阶级对抗的若干新现象等,全书分析深入,往往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本书作者梁太济,浙江台州人,1934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本书讨论在人口增加、土地兼并与商业发达前提之下,南宋农村社会经济的冲突与协调。

全书从户口状况、土地分配、租佃制度、农家劳力与资本、以及农产市场与价格等经济活动的各个侧面,阐释南宋农村贫富不均状态下政府与富家协调经济的各种努力及其成效,立意新颖。

本书作者梁庚尧,1948年生,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其凡《两宋历史文化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本书类似于宋代史的研究手册,全书从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等方面纵线条地描述了宋代历史发展的概况,并特设一节,介绍宋代的科学成就,然后又从各方面对宋代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做出了自己的估价。

最后一章对20世纪中国宋史研究学术史的回顾,较为详细。

本书作者张其凡,四川蓬溪人,1949年生,现为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员。

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本书探讨宋代任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如文官选任主管部门、考课法、资与资序、荐举制度、磨勘制度、差遣除授制度等,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宋代铨选制度的专著。

作者选择了宋代官制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作了独创性的论述,钩沉索隐,梳理十分细致,尤其重视追溯制度演变的渊源,因此能推陈出新,发人深省。

本书作者邓小南,女,1950年生,现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本书法文原著出版于1962年。

二战以后,西方汉学界开始反思自19世纪以来所形成的关于“永恒不变的中国”的观点,逐步认识到中国数千年前近代时期在社会各方面深刻的发展变迁,宋代则是当时西方学者首先关注的一个历史时期。

本书以1275年前后的临安城为例,描述了中华文明在当时所达到的成就,是西方汉学学术史上的代表性论著。

本书作者贾克•谢和耐(Jacques Gernet),1921年生,法国汉学家,法兰西学院汉学教授。

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本书是一部规模较大、论述较为完备的南宋史,目前完成的是其政治、军事和文化篇,为相对簿弱的南宋史研究补充了学术成果。

本书在某些论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认为“绍兴和议”是战争双方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达到某种平衡的产物;南宋末年贾似道推行的“公田法”,主要是由于遭到江南地主阶级的攻击而失败,不应全盘否定,等等。

本书作者何忠礼,1938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吉军,1961年生,现为杭州出版社副总编。

葛剑雄主编、吴松弟著《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本书是目前较为全面的关于辽宋金元时期人口史的专著。

全书搜寻资料较为完备,通过考证自北宋初期至南宋后期的6个标准时点的全国和分区域户口数据系列,并大体恢复了当时全国和分区域户口数据。

同时,本书也讨论了诸如宋代户口调查统计制度、人口发展过程,各区域人口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因素,及其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等等重要问题。

此外,对当时城镇人口、各朝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本书作者吴松弟,1954年生,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本书是近年来日本学者研究宋代史的代表性论著。

全书灵活运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家之间学际对话的方式、历史研究传统的实证主义原则及区域经济、广义社会史学等研究手法对宋代江南社会经济的诸层面进行了系统考察,令人信服地对江南地区的生态演变、农田水利、经济开发、移民定居、城市发展、社会流动、商业交通、户籍税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作者斯波义信,1930年生,曾任东京人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

曾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本书是一本强调学科整合的战争史著作,将战略文化的理论引进军事史的研究,用大战略、战略、战术等新概念重新评析宋辽战争中的各场战役,从而解释北宋经略幽燕演成军事灾难的原因,批判本领域“强干弱枝”、“重文轻武”、“先南后北”等传统命题,立论新颖合理。

本书作者曾瑞龙(1960-2003),生前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本书从整体上对宋朝财政进行了客观详尽的描述,从而揭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同时勾勒出中国中古时期财政演进史的一个横切面的轮廓。

本书着重于制度的阐释,从宋朝各代财政史的发展沿革、财政收支和财政管理体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比较全面。

本书作者汪圣铎,1948年生,现为河北大学教授。

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本书通过宋代地方财政史的个案研究,点到为止地归纳有关中国帝制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般性的论题。

全书从宋代两税税额的基本固定化与实际征收持续增长这一现象入手,考察了宋代税赋征调上不能循名责实、名实相符的情况,以及中央政府不停增加从地方调拔的方法,将税赋增收的责任转嫁给地方政府的过程,认为宋代地方财政史的现实,体现了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与地方无序的双重特性。

本书作者包伟民,1956年生,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1. 包弼德《斯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刘宁译2. 陈峰《武士的悲哀》,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 陈智超《陈智超自选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4. 程遂营《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 程毅中《宋元话本》,中华书局1980年6. 邓广铭《辛稼轩年谱》,上海古籍1979年7. 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8. 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9. 傅伯星、胡安森《南宋皇城探秘》,杭州出版社,200210.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11. 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2. 葛瑞汉《二程兄弟的新儒学》,大象出版社,2000年13. 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14. 关长龙《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学林出版社,200115. 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6. 郭朋《宋元佛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17. 韩茂利《宋代农业地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272页18. 何冠环《北宋武将研究》,中华书局,200319. 何忠礼等《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20. 黄宽重《南宋地方武力》,作者赠,东大图书公司200221. 贾二强《唐宋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22. 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623. 孔令宏《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24. 李昌宪《司马光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 李华瑞《宋夏关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926. 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27. 梁太济《两宋阶级关系的若干问题》,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28.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9. 柳立言编《宋元时代法律思想和社会》,国立编译馆,2001年30. 苗春德主编《宋代教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31.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32.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33. 屈超立《宋代地方政府民事审判职能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34. 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1998,376页35. 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36. 苏基朗《唐宋法制史研究》,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37. 孙国栋《唐宋史论丛》,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38. 田浩编《宋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9.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中华书局1995年40. 王善军《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41. 王文成《宋代白银货币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42. 王曾瑜《荒淫无道宋高宗》,河北人民,199943. 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44. 魏天安《宋代行会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745.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46.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47. 徐规《仰素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48. 徐杨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论》,中华书局1995年49. 杨渭生等《两宋文化史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50.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上、下),2003,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51. 虞云国《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52. 曾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53. 张邦炜《宋代婚姻家族史论》,人民出版社200354. 张家驹《沈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55. 张文《宋朝社会救济研究》,西南师大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