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郊型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规划
城郊型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规划
区域指导思想分析
规划构思 突破口
生态休闲农业
从各个农业(农庄)景区的特点和发展上看,大致有以下几 个代表类型: (1)综合性观光农庄。 (2)森林公园。 (3)乡村民俗文化型。 都市型农业:位于城市主城区内,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 善,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密切,市场容量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资源丰富。 近郊区农业:区城土地面积大、农业人口较多,靠近都市区 交通方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以及 旅游、生态观光等项目。 远郊区农业:农业总人口多、资源充足、适宜发展农、林、 牧、副、渔等资源要求较为丰富的产业。
规划原则
生态原则
价值原则
尊重场地精神原则
功能原则
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生态环 境和谐共生,生态优先。保护 恢复场地内的生态系统和自然 资源,采用物质循环再利用系 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综合利用土地,将农村产业 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良好 结合,实现土地的最优化配 置和农村经济的最大化效益。
秉承当地深厚的稻作历史和 梯田文化积淀,延续当地文 脉,促使场地文化的再生。
目标定位
空间布局
两片、一带、四区
两片: 即整个规划区分为南北两个片区,高科农 业观光片区和休闲农业体验片区。 一带:滨河休闲文化商业带 四区: 休闲度假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 田园生态区; 生态餐饮区;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计算
面积法 现规划可游览面积为481.6万平方米(规划总面积的70%),人均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景点 开放时间12小时,游完景点所需时间6小时。景区日环境容量: C=A*D/a 式中: 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a-----每位游人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游完景点所需时间=2。 则:C=481.6*2/200=48160人次 设定年旅游旺季5个月,平均每天能达到日环境容量的70%。旅游淡季为7个月,平 均每天能达到日环境容量的30%,一年按可游览天数300天计算。 旺季日接待量:48160*70%人次=33712人次 淡季日接待量:48160*30%人次=14448人次 旺季月接待量:33712*(300/12)=84.3万人次 淡季月接待量:14448*(300/12)=36.1万人次 年接待量:84.3*5+36.1*7=674.2万人次
农业园
*****市*****城郊型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
*****市委、市政府也将旅游业发展置于空前重要的地位,进 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大 旅游、大文化、大运输”的全新发展思路。*****区充分发挥区域 特色、区位优势,依托城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满足城市人群 亲近自然、求新求变、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把发展休闲观光农 业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来抓。
汇报框架
前瞻性
创新性
抓手性
必要性
战略性
5.建设篇 4.战略篇 3.解读篇 2.分析篇
1.背景篇 总体理念 功能定位 创新策略 区位关系 现状分析 指导思想 发展战略 主题定位 形象定位 目标定位 空间布局 规划布局 分区项目 专项规划
分期建设
总体理念
战略功能定位
低碳农业示范项目及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及高科技农业产业,以*****地方文化及蒙元 文化为灵魂,构建城郊型现代化高科农业产业园,建成集农业生产、园艺 博览、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生态餐饮、运动娱乐多个产业同频共振的“ 农业产业化项目”和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
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及高科技农业产业,以*****地方文化及蒙元文化为
坚持规划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和实用性,与现状可利用资 源紧密结合,满足园区特定 的功能需求。
战略篇
总体理念 战略功能定位 主题定位 形象定位 目标定位 空间布局
“智慧田园” • 溶合自然山水、林田草舍,用自然的方式诠释生态农业人文 公园。.延续历史文化痕迹,构筑场所深厚田园文化背景。
“休闲农业” • 创新“农业+观光+X”开发模式,融合农业产业、蒙元文化、 山水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构建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商务会 议、度假养生、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度假产业集群。 “度假乡村” • 突出四性原则,即突出旅游品牌的差异性、旅游功能的复合 性、产业支撑的发展性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构建花园式度 假环境,以建设“国际花园社区”为目标,以保护利用自然 环境原始风貌为前提,加强绿化和生态建设,打造*****郊外 环境优美、景观独特的度假胜地。
35771.5 236093.2 994540 1272806.1 297748.5 64952.5 6873120(688公顷)
总 计
本次主要在荒地、荒山荒地、荒山平地及现状建成区建设用地2413亩 进行规划布局
现状分析
(一)开发现状 规划区位于*****市中心城区东侧*****区创业园区,区域内自然风貌保持较为完整,山形环境优美,有部分成林,但基础设施落后。 (二)主要问题 场地缺乏统一的规划,不管是道路、建筑还是其他设施等要素比较简陋。场地水土流失导致植物种类少,长势欠佳。农业生产规模较小, 并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场地表达主题体现凌乱,不明确。有待对场地进行综合规划,提高场地功能,挖掘场地特征,形成具有特色的绿地 环境。
分析篇
区位关系 现状分析
区位分析
一、区位条件分析 (一)地理区位 (二)城市功能区位 二、用地要素分析 (一)地形、地貌、地质 (二)气象 (三)水文 (四)土壤 (五)植被 (六)鸟类、野生动物 (七)用地平衡表
现状用地分析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面积(㎡) (ha)
占总用地面积比例(%)
二、*****市农业状况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 我市农业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主要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 衡、丰年有余,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买方市 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形成; 2.农业发展已由受资源约束为主转变为受资源、市 场和生态环境多重约束; 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已由单纯强调产量增加 转变为追求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 4.农牧民收入的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农产品产量和 提高价格转变为依靠调整结构和发展非农产业等方式增 加收入; 5.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转变为 现代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 6.广大农牧民生活正在由温饱型消费转变为小康型 消费; 7.扩大内需,启动农村消费,开发农村市场日益成 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农业和农村经济与整 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更加紧密。
主题定位
灵魂,构建城郊型现代化高科农业产业园,建成集农业生产、园艺博览、旅 游观光、休闲养生、生态餐饮、运动娱乐多个产业同频共振的“农业产业化 项目”和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
形象定位
高新农业 美丽家园
一个功能板块: *****市生态农业观光及历史文化展示为主的旅游经济板块,同时也是全市窗 口景区和城市居民的休闲公园。 五张城市名片: ◇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构建农业休闲产业聚集区。 ◇构建*****市近郊休闲度假胜地。 ◇创建城市生态后花园。 ◇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
W T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其它交通用地 道路广地 绿地
98517
7
G
其 中
公共绿地 防护绿地(山体) 生产绿地 2797200 22403.9 3971208.2 100.00
合 计 8 E
建成区建设总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水域 荒山平地 荒山山地 荒地 农林种植地 临时用地
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市*****区东部的*****村及郝兆奎村,紧邻*****区环城路。规划范围:主要为*****区*****村及 郝兆奎村部分用地,总面积约为6.88平方公里。
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二)标准规范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18972-2003)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0001-2000) ◇《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16766-199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三)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区政府工作报告》、 ◇*****市旅游局乔明同志的讲话——*****旅游:把握新机遇 奋战“十二五” ◇ 前期调研资料 ◇北京、西安、成都都市生态农业考察报告
发展战略条件分析
区位条件分析 *****市*****区西北部的*****村。东面包茂高速从此经过,东南面为*****商贸城,南 面为城市控规范围。现场有六条高压走廊(30KV一条、11KV两条、11万KV两条、 22万KV一条)。区位建设发展条件得天独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片农 田村庄正在逐渐转变为城市用地。传统意义的田园风光正在消失。城市的发展使人们 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日益薄弱,回归自然、感悟自然正成为城市居民广泛上升的心理 需求。 用地要素分析 地形、地貌、地质 综合现状分析 项目概况 交通条件 自然资源 现状土地利用 相关规划分析 1、《*****城市总体规划》 2、《*****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 3、《*****市“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