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振荡器实验

振荡器实验

第一章实验环节及要求为了达到实验预期目的和效果,需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几个主要环节。

一、实验预习(30分)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预习和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因此每次实验前,需要阅读实验讲义,明确实验目的与任务,掌握必要的实验理论和方法,了解实验内容和所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要写出预习报告,内容包括: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要求简明扼要)4、实验电路图(原理图,交流等效图)5、实验设备6、完成预习思考题,预期实验结果7、实验内容(只要求列出实验项目及记录数据的空白表格)二、实验过程(40分)正确的操作程序和良好的工作方法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

因此,实验时要求做到:1、按编号入座,认真检查实验使用电子仪器设备的状况,若发现故障应报告指导教师及时排除,以免耽误上课时间。

2、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对实验的介绍。

3、根据实验电路的结构特点,按实验内容要求接线。

接线完毕,要养成自查的习惯。

4、实验电路接好后,接入电源。

要求实验前“先接实验电路,后接通电源”,实验完毕后,“先断开电源,后拆实验电路”。

5、电路接通后,不要急于测定数据,先按实验预习时所预期的实验结果,概略地观察全部现象及各仪表的读数变化范围。

然后,逐项实验,测量时要有选择地读取几组数据。

读取数据时,要尽可能在仪器仪表的同一量程内读数,减少由于仪器仪表量程不同而引起的误差。

6、若实验中要求绘制曲线,至少要读取10组数据,而且,在曲线弯曲部分应多读几组数据,这样画出的曲线就比较平滑准确。

7、测量数据经自审无误后,送指导教师复核,经检查正确后才可拆掉电路,以免因数据错误需要重新接线测量而花费不必要的时间。

8、实验结束后,应做好仪器设备和导线的整理以及实验台面的清洁工作,做到善始善终。

(10分)三、实验报告(30分)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

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撰写实验报告是一种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写实验报告,能深化对技术基础理论的认识,提高理论的应用能力,提高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学风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锻炼科技文章的写作能力。

因此,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可忽视。

具体要求如下:1、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对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列表写出测量值和理论值。

按要求绘制波形图、曲线图等。

2、运用实验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说明,从而得出结论。

3、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思考题。

4、对实验方法、实验电路的选择、老师的教学方法等提出有创意性的建议。

实验箱使用注意事项1、本实验箱提供了本课程所有的实验项目,每次实验通常只做其中某一个单元电路的实验,因此不要随意操作与本次实验无关的单元电路。

2、开启实验箱,在实验板上找到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单元电路,并对照实验原理图,认清各个元器件的位置与作用,特别是要学会如何使用“短路帽”来切换电路的结构形式。

用“短路帽”换接电路时,动作要轻巧,更不能丢失“短路帽”,以免影响后续实验的正常进行。

3、在打开的实验箱箱盖上不可堆放重物,以免损坏机箱的零部件。

4、实验完毕时必须按开启电源的逆顺序逐级切换相应的电源开关。

实验一LC与晶体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初步认识实际的硬件振荡电路的组成,尤其要重视实际电路比原理性电路,多添加的辅助性元件的作用,以培养良好的识图习惯,增强识图能力。

2. 掌握交流等效电路的绘制方法。

3. 对振荡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对振荡的建立、输出波形等振荡特性的影响进行观测。

目的在于为设计振荡电路时,如何正确选择静态工作点和反馈系数,提供依据和方法。

4. 比较LC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5. 通过对实验电路的仿真,掌握仿真的基本方法,并学会利用仿真方法,对电路的特性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1. 并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西勒振荡器本实验以在短波、超短波通信机,电视接收机等高频设备中得到非常广泛应用的西勒振荡器(即并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为例,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

西勒振荡器是在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电路(克拉泼振荡器)的基础上,在L1两端并联一个小电容C4,且C4>C3,振荡频率主要由L1和C4决定,调节C4可改变振荡频率。

西勒电路的优点是进一步提高振荡频率的稳定性,振荡频率可以做得较高,2. 交流等效电路分析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是把电路的交流系统从电路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分析的一种方法,因此其关键在于正确地绘制交流等效电路。

下面给出绘制交流等效电路的一般原则:(1)直流电源看作短路(2)交流旁路电容看作短路(3)隔直耦合电容看作短路(4)为简化交流等效图,一些技术性元件可以删除,而原理性元件则不能随便删除和变更位置。

从电路中各元件对信号的放大、处理有无直接关系来分,可以分为技术性元件与原理性元件两类。

原理性元件指那些与信号的放大、处理有直接关系的元件。

技术性元件指辅助电路完成原理性工作,以及为了使电路达到某些技术指标而加入的,但并不影响电路的基本工作的元件。

判别的方法是看该元件是不是电路基本功能(如放大或振荡功能)必不可少的,如果将它去掉后,电路仍具有基本功能,说明该元件是技术性元件。

否则,该元件是原理性元件。

判别时应考虑电路所处理的信号频率和元件在电路中的位置。

如果元件是与其它元件并联的,应采用开路的方法来判别。

如果元件是串联在某回路中的,则采用短路的方法来判别。

交流旁路电容和隔直耦合电容的判别,一般根据电容所在的位置及其容值的大小。

与电感并联的大多不是旁路电容;对交流来说,容抗很小的是旁路电容,而容抗不能忽略的则不是旁路电容。

隔直耦合电容一般用来连接电路的前后级,它对被传输的交流信号呈现较小的容抗。

根据以上四点,画出图2-1西勒振荡电路的交流等效图如图2-2。

首先,明确电路的功能是LC振荡器,所以,构成LC振荡回路的元件C1、C2、C3、C4、L1,应属于原理性元件,不能删除和变更位置。

其次,把直流电源Ec ,旁路电容Cb 看作短路后,电阻Rb1、Rb2也因此被短路。

最后,对电阻Rc 、Re 的处理,就可以根据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即确定电路静态工作点,去除它们不会影响交流信号的振荡功能,确定为技术性元件。

而它们是与LC 回路并联的,采用开路的方法处理。

从交流等效图2-2中,可以获得以下分析结果,这些结果也就是分析电路所要达到的目的。

(1)电路为共基极组态。

(2)电路为西勒振荡器(即并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3)反馈电压取自电容C2,反馈系数211C C C F +=(4)电路的振荡电容为C1,C2,C3,C4的合成值。

三、实验电路分析本实验的实际电路如图2-3所示。

用“短路帽”短接切换开关K 101、K 102、K 103、K 104的1和2接点(以后简称“短接K xxx ╳-╳”)便成为LC 西勒振荡电路;短接 K 101、K 102、K 103 2-3,并去除电容C 107后,便成为晶体振荡电路。

本实验中LC 振荡器的输出频率f 0=1.5MHz ,晶体振荡器的输出频率f 0=10MHz ,三极管BG 102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射极跟随器,提供低阻抗输出。

1. 原理电路与实验电路的比较与图2-1的原理电路相比,实际电路图2-3中的西勒振荡电路增添了以下元件: (1)+12V 直流电源到地之间,添加了一个大电容C104,它的作用是去除直流电源线路中的各种交流谐波,以保证电源的稳定性。

这是高频实际硬件电路中普遍使用的方法。

(2)射极的偏置电阻,添加了一个小阻值的R105。

与电阻R106相比,它除了也有直流负反馈作用外,对交流信号也起负反馈作用,这可以改善振荡器的稳定性,但增益会损失一些。

图2-3 LC 与晶体振荡器实验电路图(3)R113为阻尼电阻,用于降低电感L102的Q值,以改善振荡波形。

(4)振荡信号通过电容C112输出,所以,C112的作用就是隔直耦合电容。

2. 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根据绘制交流等效电路的一般原则,可以判断:(1)C101为交流旁路电容(2)C112为隔直耦合电容(3)电阻R101~R106为三极管BG101提供直流偏置工作点,电感L101既为集电极提供直流通路,又可防止交流输出对地短路。

所以,将R101~R106和L101看作技术性元件,R105与R106串联,所以可以把R105看作短路处理。

依此,画出图2-3中西勒振荡器的交流等效图如图2-4所示。

3. 晶体振荡器根据晶体在电路中的作用,晶体振荡器分为并联晶体振荡器,串联晶体振荡器。

本实验箱提供的电路为并联晶振b-c型电路,又称皮尔斯电路,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2-5所示。

晶体振荡器的实验电路如图2-3所示。

R111为阻尼电阻,用于降低晶体等效电感的Q值,以改善振荡波形。

五、实验设备TKGPZ-1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双踪示波器;频率计;万用表;六、实验内容接通交流电源,然后按下实验板上的+12V总电源开关K1和实验单元的电源开关K100,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D4和D101点亮。

(一)调整和测量西勒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1.组成LC西勒振荡器:根据以上对实验电路工作原理的说明,用“短路帽”正确短接切换开关K101、K102、K103、图2-4 西勒振荡器交流等效图K 104 的接点,从而组成与图2-6完全相同的LC 西勒振荡器电路。

用示波器(探头打在10倍衰减⨯10处)在测试点TP 102观测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及其输出频率,以验证电路连接正确。

2.调整静态工作点:短接电感L 102(即短接K 104 2-3),使振荡器停振。

在振荡器停振状态下,测量三极管BG 101的发射极电压U eq ;然后调整电阻R 101的值,使U eq =0.5V ,并计算出电流I eq)(106105R R U R U I eq eeq eq +==。

3. 调整振荡器的输出:使振荡器恢复振荡的工作状态,调节电容C 110,使在测试点TP 102观测到的振荡器输出频率f 0为1.5MHz ;调节电阻R 110,使输出波形峰—峰间(波峰到波谷)电压的幅度V L 为1.5V ,用符号1.5V P-P 表示(本书中符号V P-P 指输出波形峰—峰间(波峰到波谷)电压的幅度)。

(二)观察振荡器直流工作点I eq 对振荡输出电压V L 的影响:保持C 107=1000p ,U eq =0.5V ,f o =1.5MHz 不变,然后按以上调整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改变I eq =U eq /R e ,并测量相应的V L ,把数据记入下表。

(设R e =R 105+R 106≈1K Ω)(三)观察反馈系数F 对振荡输出电压V L 的影响:保持U eq =0.5V ,按下表改变电容C 107的值,测量振荡器的输出电压V L ,记录相应的数据,并绘制)(c f V L =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