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LC振荡器的产生和稳定过程,并检验谐振时环路增益AF=1.
(2)观察电容和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谐振频率。
(3)研究影响震荡频率的主要因素。
(4)研究LC选频回路中电容或电感比值对维持振荡器所需的放大器电压增益的影响。
【实验内容】
1.电容三点式震荡回路测量
L1=10mH C2=400nf
L1=5mH C2=400nf
L1=5mH C2=1000nf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
理论值:
增益:
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增益A应为4,4,10 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分别为4.08,4.03,9.97基本可认为是读数误差了。
谐振频率:
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谐振频率为5.6KHZ,8.0KHZ,7.5KHZ,实际测得谐振频率分别为5.63KHZ,8.071KHZ,7.184kHz,大致相等,其误差也可以认为是振荡器的输出的微小变化所引起。
相位差:
理论上都应为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反向,即,实际测得主要为167.7,170.9,174.9,频率的误差和读数误差,计算累计导致。
2.电感三点式振荡回路测量
L1=5mH C1=200nF
L1=5mH C1=100nF
L1=2mH C1=100nF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 理论值: 增益: 1
2
L A L =
分别算得三种情况下增益A 应为50,50,20, 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分别为50.2,50.0,20.0基本可认为是读数误差了。
谐振频率:
0122f L L L M =
=++
忽略其互感系数,分别算得理论值应为5.033k ,7.047k ,10.983k
,实际测得谐振频率分别为5.066k ,7.011k ,11.069k
,大致相等,其误差也可以认为是振荡器的输出的微小变化所引起。
相位差:
理论上都应为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 反向,即0()180A ϕω=,实际测得为181.68,177.47,181.54,主要为频率的误差和读数误差,计算累计导致。
【思考和分析】
(1)根据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 ○
1电感值L1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 ○
2电容值C2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 ○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 答:○1
理论分析,0
f ==
,电感值L 1变大,谐振频率变小, 实
际测得的确如此,由表中前两组数据可知。
○
2理论分析:增益:2
1
1C A F C ==
,电容值C 2变大,增益变大,
0f =
=
,电容值C 2变大,谐振频率变小,实际测得符合,由表
中 后两组数据可知。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又Uf 和U0相位相反,所以 Uf 和Ui 同向,满足正反馈要求。
(2)根据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 ○
1分析电容值C2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 ○
2分析电感值L1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
○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 答:○1
理论分析,0
122f L L L M ==++,电感值L1变大,谐振频率变小,实
际测得的确如此,由表中后两组数据可知。
○
2理论分析:增益:1
2
L A L = ,电容值C 2变大,增益不变,
0122f L L L M =
=++ ,电容值C 2变大,谐振频率变小,实际测得符合,由
表 中前两组数据可知。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又Uf 和U0相位相反,所以 Uf 和Ui 同向,满足正反馈要求。
(3)影响电容、电感三点式振荡频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电容三点式:0f =
=
电感三点式:0122f L L L M =
=++
可见影响两种振荡器振荡频率的因素主要是:回路电容和电感。
此外:晶体管输入输出电容分别和两个回路电抗元件并联,影响回路的等效电抗元件参数,从而影响振荡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