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正面临着我人生中的灰暗时期,那时发生的事对当时的我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我甚至一再怀疑自己可不可以继续走下去,而就是那个时候我决定考研,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人生方向。
那个时刻,很大意义上是想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让自己纠结于一件耗费心力和情绪的事情。
而如今,已相隔一年的时间,虽然这一年相当漫长,但在整个人生道路上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线段。
就在短短的一年中我发现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曾经让自己大为恼火,让自己费尽心力和心绪的事情现如今不过是弹指的一抹灰尘。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境变化,我认为,是因为,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内,我的全身心进入了一个全然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的心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枯燥、琐碎、乏味的事情。
这不正是一种修行吗,若说在初期,只是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用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灾难的话,但在后期就是真的在这过程中慢慢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忘记自身的状态里。
所以我就终于明白,佛家坐定,参禅为什么会叫作修行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经过这一年我不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而且也成功上岸。
正如我预期的那样,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此,只是想要把我这一年备考过程中的积累的种种干货和经验记录下来,也希望各位看到后能够有所帮助,只不过考研毕竟是大工程,所以本篇内容会比较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文章结尾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2)高等数学(B)或(662)生物化学(一)(863)细胞生物学或(864)生态学(一)或(865)遗传学参考书目:1.《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概率统计讲义》(第二版),陈家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生态学》,李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普通生态学》,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先聊聊英语单词部分:我个人认为不背的单词再怎么看视频也没用,背单词没捷径。
你想又懒又快捷的提升单词量,没门。
(仅供个人选择)我建议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一天200个,用艾宾浩斯曲线一个月能记完,每天记单词需要1小时(还是蛮痛苦的,但总比看真题时啥也看不懂要舒服多)。
好处在于是剔除了初高中的简单词,只剩下考研的必考词,能迅速让你上手真题。
背单词要一直从3-4月份持续到考研前几天,第一遍记完必须要在暑假前。
阅读完形部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就挺好用的,不需要做真题以外的任何阅读题。
因为真题就是最贴近实战的练习题了,还记得近十年的真题我是刷了大概有四五遍。
不过,我建议从05年的开始抠真题,需要一个单词都不放过,因为考研英语的试卷有80%的单词,去年的卷子重复过。
抠真题需要每句都看懂,每个单词都会。
尽量在暑假前结束抠题的过程这决定你英语能否考70+,最迟到暑假结束(尽量别这么干,这会拖其他科目的节奏),因为需要大量时间,前期抠真题,一套得一整天。
这是为了不让看不懂卡你的阅读,但阅读拿分重要的是逻辑结构,就算看懂了也不一定能做对。
在抠完第一遍后,必看木糖的课和木糖的课或者方法。
今年的找不到就去找去年的。
里面有超级多做题的逻辑,教你提高正确率。
然后再做真题,用木糖英语教的方法。
最迟10月份搞定。
若你这个时候已经完成这些项目就完全可以三刷了,重点看你为什么会做错,同时要严格用考试要求对待自己。
新题型:还是木糖的课,只要阅读好,新题型一般没问题,主要还是,做题方法和套路,找好逻辑关系。
翻译:这个我真没看过,因为我觉得阅读好了,翻译应该没问题,但英语翻译本身平均分就很低,我翻译硬生生做了半小时,也感觉翻的跟屎一样。
随缘考试做题顺序:大小作文,阅读,新题型,完形,翻译。
最后两项可以颠倒。
她俩的平均分都很低,但去年完形太简单了,我后悔没先做完形再做翻译。
练习翻译的话我就用考试真题,大概十年的真题我都练了一遍。
我是每天保证一篇汉译英、一篇英译汉,然后对答案,大概需要三个小时。
其实对完答案应该把自己那些翻得不好的地方都记到笔记本上,方便以后复习的时候用,我比较懒对完答案就不管了,这样是不对的。
练习翻译一定要有耐心,每天都坚持练,几个月下来一定会有进步的。
作文:说实话,不建议其他资料,你背整本书,到时候什么也写不出来,你需要精简出三篇模板,分别对应不同的话题,并用这三个模板套每年的真题,模板需要自己更改出不太像模板的东西,例子一定要找万能例子,适合每个话题的例子。
我的模板基本只需要改个话题的词,也就是说我写一篇作文有180个字都通用。
比如公德和诚信或者坚持和努力,我只需要替换这两个单词。
作文10月份搞定就挺好,最好不要留在12月份快考的时候,虽然我就是这么干的。
作文的模板,可以看看木糖英语有没有什么班,报一下。
但一定要改,因为最后抱佛脚的太多了。
此外,作文这一块大家自己在考前一定要动笔写一下,如果你平时完全不练习上考场很难行云流水写出一篇作文,会比较耽误宝贵的答题时间。
至于书上给的一些写作模版,我个人是不建议大家完全照搬照抄的,当然你模仿书上的个别句子问题不大,整段抄袭在考试的时候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我觉得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借鉴书上的模版创作自己的专属作文模版。
(865)遗传学专业课复习经验首先针对学校题型特点,我们必须把教材内容整理成一个个题型加以学习运用,否则很容易陷入教材几十万字还有无数知识点的泥潭,比如遗传学的发展及其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活周期、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的复制; RNA的转录及加工;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连锁与交换;交换值及其测定;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应用;染色体数目变异。
首先,要选对教材。
除了学校常用的教材外,还可以用到研教新版《遗传学》,真题我选用的是研教新版《遗传学》,里面不仅有真题和详解,还有关于真题的知识点、重难点总结,题库贴合实战,内容丰富但很精炼,适合考研小白全程复习,即使是刚刚接触专业课,也能迅速的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并学会知识点在实战中的应用技巧,高效率的将真题和题库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
顺便说一下,我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其实不管是哪一个科目,他们大体的复习原则都是近似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其实有相似的地方,拿英语和政治举例子,在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做题而不加以总结,就会变成边做边丢,所以可以将类似的题型进行归纳,并且将一些知识点和常见的陷阱做一个笔记,政治也是这样,尤其政治的大题很多,答题的时候更加不能盲目,可以在《政治新时器》上面做一些相关的归纳笔记,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可以把目录作为一个框架,在框架上填入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就可以轻松行程自己的框架笔记,总之就是将公共课与专业课进行有规律的复习。
然后我们言归正传继续回归专业课上来。
另外,还要做好专业课笔记。
一边快速地阅读教材,每读完一部分就画出这一部分的知识体系图;一边把教材上所有可能出名词解释、简答的知识块儿整理成一个个名词解释答案、简答题答案答案。
比如下面图中的几道遗传学真题,就可以将答案做出以后进行总结和整理。
宏观的知识体系配合微观的知识点,既保证了“目之所及,信手拈来”,又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再次,要多看笔记。
将所有教材的内容都浓缩为几种题型的答案后,就可以甩开教材正式开始背诵了(但教材不能丢,作为工具书使用)。
遗传学专业课复习的终极奥义就在于一个词:运用,将知识点进行活用,从现在开始,抛开一切杂念,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按照题型一遍一遍看整理的笔记,至少3遍,上不封顶,一直坚持到12月底考试之前。
最后,要进行模拟。
检验背诵效果的试金石就是你的输出能力,如果不能把看书的成果展现到答题纸上,那么看的再多也没有意义。
因此一定要重视模拟,多写多练习,后期要组织几次模拟考试,提高答题速度、总结答题技巧,将知识转化为分数。
还有就是要找准各个科目的复习策略。
比如像孟德尔定律应用(从理论上讲,自由组合规律为解释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分离规律还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
2.实践应用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上。
)这种知识点,其实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而复习的时间安排其实也有特点1.年提前一年足矣,战线拉得太长则难免前期松懈后期疲乏。
从大三下开学后的3、4月开始,到次年3月复试结束,正好一年2.月⑴前期(3-5月)以月为单位刷教材做笔记,争取每半个月至少完成一科。
⑵后期(10-12月)以月为单位进行看书总结和模拟,以10月底、11月底和12月中旬为3个节点,背诵至少三轮,并组织3场全真模拟(完全拿出2天时间,前一天考政治英语,后一天考专业课)。
3.日每天时间分为3个半天(上午、下午和晚上),要保证每个半天至少3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这样一来全天共计9小时基本上也就够了。
至于几点起床几点休息,在保证9小时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完全可以灵活设定。
前期因为要刷教材做笔记,因此每天可以全部用来复习专业课。
以我为例,4月22日这天,我一天都在机房刷教材敲键盘打笔记。
开始进入正式复习后,有下列细节需要注意:㈠做笔记的技巧(只翻教材就能考上的大牛请忽略之)笔记是专业课复习的根本,后期主要就是在背诵前期整理好的笔记,因此一份高质量的笔记很关键。
1.笔记内容的来源主要来源于教材的表述,教材表述模糊或直接没有定义的,请活用百度,也可以参考相关论文或其他教材。
注意,做笔记是为了方便自己理解和记忆,如果教材的表述太复杂、混乱或绕口,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编写,不必拘泥于教材。
2.笔记的范围面对厚厚的教材,哪些内容拿来做笔记哪些不用、哪些内容整理为名词解释哪些整理成简答、论述,是比较纠结的。
一般来说,结合往年真题的出题范围进行取舍,把纯介绍性内容和过于偏、冷的部分排除。
由于就一个知识点既可能出名词解释,也可能出简答,往年就有把前一年的一个名词拿过来出简答题的先例。
因此,我建议把所有内容都整理为简答的规模,若出成名词则减少字数,若出成大题则增加字数,以资应对。
3.笔记的结构⑴知识体系图由于专业课是以一个点一个点的形式进行考察,如果只背诵这些点,而没有一个宏观的体系将它们串起来的话,不仅不能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在理解时难以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会对背诵和回忆造成相当的困难,在调用某个知识点时难以将其从庞杂的知识储备中顺利检索出来。
因此,必须在每一部分完成后制作该部分的知识体系图。
⑵具体的名词解释、简答等题目按照不同的题型将教材内容整理成对应的答案是整个笔记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