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沉状态有关名词
1.上升:物体在液体中向液面运动的过程.
2.下沉:物体在液体中向容器底部运动的过程.
3.漂浮: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下为V排,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上为V露.
4.悬浮: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V排=V物.
5.沉底: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一个支持力.
6.浸没: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
7.浸入: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
8.浮体:凡是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
浮沉及浮沉的应用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浮=G物).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沉底(F'浮+F支=G物)
1.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鸭子的脚掌又扁又平,可以减小压强,从而在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自如
B.鱼要下沉时就减少鱼鳔内的空气,减小自身排开水的体积而使浮力变小
C.鸟类的骨头是中空的,利用很小的空气浮力翱翔在天空
D.蝙蝠的视力几乎为零,靠主动发射及接收从障碍物反射回的超声波准确定位
2.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不正确的是( )
A.高压锅是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制成的
B.煮饺子过程中,饺子刚入锅时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煮熟时,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C.切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D.在客厅就闻到厨房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3.如图所示,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
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浮来。
此实验说明了( )
A.大气存在压强
B.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C.浮力产生的原因
D.连通器原理
4.以下生产和生活应用实例中,符合力学原理的是( )
A.书包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B.菜刀刀刃磨得很锋利,可以增大压力
C.拦河大坝做得上窄下宽,是因为坝底受到的水压较大
D .飞机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浮力
5.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D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 .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6.江波同学看到江中停着一艘轮船,他想: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减小一半,这艘轮船的质量和浮沉情况会怎样变化呢?正确的是:质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在水中的位置将________(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
7.小亮去游泳时,他从刚接触水面的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过程中,感觉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卷成团的牙膏皮弄成空心后,立在水中受到的重
力___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__,受到的浮力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9.如图甲所示,物体重_______N 。
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 ,如图乙所示,则物体受到浮力为_______N 。
还可利用此实验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的关系。
10.一块冰浮于水面,如图.那么当冰熔化前后,其水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1.小朋和小华用下图所给的器材做“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正确内容。
(1)他们首先探究物体下沉条件,过程如下:
A .将部分螺母放入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下沉;
B .取出小瓶,用抹布擦干
C .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见图(a )测出其重力为G=___________N
D .将小瓶浸没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见图(b ),则小瓶受到的浮力为F=___________N 。
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
(2)接着他们又进行了如图(c )的实验操作,与(b
)比较这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N
水
_____________的关系。
(3)在进行图(b )的实验操作时,他们发现小瓶浸没深度增加时,测力计示数无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他们又探究了物体上浮的条件,过程如下:
A .取出小瓶,用抹布擦干,并倒出所有螺母旋紧瓶盖。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
C .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 。
D .分析比较数据便可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
12.实验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金属体(高度为10cm )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 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请将后4次实验计算出的浮力填入表格;
(2)依据表中数据,在右边的坐标系中画出浮力F 浮与深度h 关系的图象;
(3)通过对图象的分析,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13.如图,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慢慢放入
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右图是弹簧测力计示
数与金属块下降距离的图像,由图可知,金属块完全浸没
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 3。
14.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个趣味实验,将鸡蛋放入盛有120毫升稀盐酸的烧杯中(鸡蛋的密度大于稀盐酸的密度),可以看到鸡蛋先下沉,一会又上浮,到液面时又下沉,如此反复。
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力改变是鸡蛋下沉后又上浮的直接原因,而造成浮力改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主要原因外,引起浮力改变的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在反应的过程中,鸡蛋、溶液体积和温度不变).小星对该实验很感兴趣,他也将同样的鸡蛋放入实验室常见的酸溶液中,但见鸡蛋下沉后却并不上浮,你猜测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或是________。
1.图甲是小红站在水平地面上用竖直向下的力将重物从水下缓慢拉到井口的示意图,图乙能正确反映下列哪个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 ( )
A .人对绳的拉力
B .重物受到水的浮力
C .滑轮对悬挂点的拉力
D .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2.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5,密度之比是3∶10,若把它们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则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是 ( )
A .3∶5
B .3∶10
C .1∶2
D .2∶1
3.如图甲,铁块A 叠放在木块B 上,然后放在水缸中当将铁块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在水缸底部时,水面高度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悬吊的实心金属球缓慢浸没于倾斜的盛满水的大烧杯中,沉到底部,则从大烧杯溢出流入小烧杯中的水和此金属球的关系是 ( )
A .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小
B .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
C .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D .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5.把重5N 、体积为0.4dm 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g 取10N/kg) ( )
A .物体漂浮,F 浮=5N
B .物体漂浮,F 浮=4N
C .物体悬浮,F 浮=5N
D .物体沉底,F 浮=4N
6.一个边长为a 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图(乙)中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 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 关系的图像是 ( )
A B C D
7.将质量为1kg 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称,其重为8N ,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它的方向是_______(g 取10N/kg )。
8.有一泡沫块漂浮在水面上,它有3/4的体积露出水面,则它的密度为_______kg/m 3
9.一个重15N ,体积为1dm 3的小球,用手抓住将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
松手后小球将______
(上浮/下沉/悬浮);此过程中小球受到水的压强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g 取10N/kg)
10.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甲和乙,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是ρ甲∶ρ乙=2∶3。
现将甲、乙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烧杯中,当甲、乙两球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F 甲∶F 乙=6∶5,两球的密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