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车机房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翻车机房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沧州正元化肥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项目火车翻车机房工程深基坑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措施)方案类别 Ⅲ会签: 批准: 审定: 审核:编制: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沧州经理项目部2013年5月20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施工程序四、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五、施工进度计划六、降低成本措施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八、安全与环境保护施工技术措施九、施工总平面布置与文明施工技术措施十、劳动力需要用量计划与技能要求十一、施工机具、计量器具与施工手段用料计划1、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拟建场地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捷东部),南邻化工一路,东临通六路。

工程总用地面积为1322亩。

其中火车翻车机房位于场地东北角,场地高程为2.8m(1985年黄海高程)。

1.2主要技术参数本单位施工的原煤储运装置翻车机库占地面积495m2,轴线尺寸为30*16.5m,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65m,现场自然地面平均高程为2.8m(-0.8),开挖槽底标高分别为-14.6m、-18.6m、-19.1m、-20.4m。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静止地下水位埋深为0.60~2.20m(自勘察期间空口算起,受地势影响),水位高程约为2.20m,属第四系空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附近河流水体的影响,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0.50~1.00m。

土方工程量:第一层约47500m3,第二层约38200 m3,第三层约19600 m3,第四层约8000 m3。

1.3 工程的特征及特点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开挖深度、相邻建筑物、周边地上、地下环境特点等,综合判断该工程基坑为Ⅰ级基坑。

2、编制依据2.1 火车翻车机房施工图2.2 施工合同,合同编号J 2013-5-003;2.3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报告2.4 有关现行技术法规、标准、规范2.4.1《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4.2《建筑基坑支护积水规程》(JGJ120-2012)2.4.3《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2.4.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4.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2.4.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2.4.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4.8《施工现场零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4.9《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50484-2008)2.4.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5其他编制依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2001年7月第一版3、施工程序3.1 分部工程施工程序分部工程施工工艺程序应以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及相互衔接关系编制,再以各工序施工顺序及相互衔接关系编制分项工程施工工艺程序。

形式如下:3.2 确定关键工序关键工序一览表 表3.24、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 施工准备4.1.1 劳动力、机械投入计划计划投入劳动力20人,用于清除预留土、桩间土等,现场备用一台100Kw 柴油发电机,以防临时停电。

4.1.2安全、技术准备4.1.2.1基坑四周设置合格可靠的安全栏杆、踢脚挡板,防止高空坠物事故的发生。

4.1.2.2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2 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4.2.1 基坑开挖4.2.1.1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土质类别、基坑深度、地下水位、施工季节、周围环境,拟采用自然放坡的结构形式进行开挖,基础分层开挖深度分别为3.8m、5m、5m、4.6m,-13.8m以上开挖采用10台1.1m3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13.8m以下采用5台1.1m3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在基坑的三个方向分别设置三个开挖运土坡道,坡道地基采用毛石进行换填600mm,表面铺设300厚粒径为2-4cm碎石,宽度为6m,坡道施工时随基坑分级进行放坡开挖,坡道放坡系数为1:3.7;坡道两侧放坡系数为1:1.5,边坡支护做法同基坑护坡,为防止下雨造成对开挖和运土的影响,施工现场准备40块6m*1.5m*20mm铁板用于铺垫挖掘机和出土通道局部拉土车量不能通过的地方。

基坑开挖平面布置图:基坑开挖断面图各级放坡信息如下表:4.2.1.2 基坑开挖应遵从“分层、均匀、对称、先浅后深”的原则。

每层开挖深度不应超过2.0m。

基坑开挖先机械开挖至设计基底以上200mm,其下土体由人工挖除,严禁超挖。

基坑周边支护与支护桩形成传力带后方可开挖局部深坑。

4.2.1.3为了控制基坑变形,基坑开挖后宜及时在48小时内分段施工100mm厚砼垫层覆盖整个基坑底面积,然后在进行破桩等其他作业。

4.2.1.4开挖时应注意查看边坡土稳定情况及基坑侧向位移情况,若出现侧向位移极具增大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2.1.5开挖时设专人指挥车辆运输,并及时清理通道内的泥土,保证运输车辆顺利、安全通行。

4.2.1.5基坑内排水开挖至-14.6m时,沿基坑周围挖设排水,排水沟宽度为300mm,深200mm(端头处),排水沟底坡度为0.1%,并设置二个集水坑,集水坑尺寸为1.5*1.5*1.2m,工程做法同护坡施工。

4.2.2降水措施4.2.2.1技术要求该工程基坑基底标高最深处为-20.4米,基坑开挖最大深度为20.1米,场地地下水位埋深0.6米,基坑降水深度须降至基坑底面以下1.0米,水位降深为-21.1米。

4.2.2.2设计计算 ⑴计算参数含水层渗透系数为k =0.03m/d ;主要含水层为第⑤、⑧层粉土,含水层最大厚度为H=16.6m ; 基坑水位降深取设计基底埋深以下1.0米,降深s=18.4m ; ⑵确定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 48.6m ;(式中:A=7420㎡) =26.0m ; R 0= R +r 0=74.6m ⑶基坑总涌水量0lg lg )2(366.1r R S S H K Q --=Q=60.0m 3/d ⑷降水井深度降水井的深度可按下式确定: Hw=Hw 1+H w 2+H w 3+H w 4+H w 5+Hw 6式中:Hw ——降水井深度(m );Hw 1——基坑深度(m );Hw 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 );Hw 3——其值=ir 0(m ),i 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2;Hw 4——降水期间地下水变幅(m );Hw 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 );Hw 6——沉砂管长度(m )。

Hw=18.0+1.0+7.5+2+1.7+5=35.2m根据地层情况,取40.0m (井口标高以自然地面计)。

⑸单井最大允许进水量单井出水量q =1.85m ³/d式中:过滤器外径r =0.3m ;过滤器淹没段长度l =22.0m ;渗透系数k=0.03m/d 。

2.6计算井点眼数n=1.1Q÷q=36根据基坑情况,按15.0米间距布置井位。

⑹总涌水量验算按井数为35眼计算验算涌水量。

验算涌水量=65.6m3/d式中:渗透系数K=0.03m3/d;含水层厚度H=16.6m;降深s=18.4m;井数n=35;影响半径R0=74.6m。

距中心点的井距x1=53.0m;x2=47.6m;x3=46.5m;x4=50.1m;x5=57.5m;x6=46.3m;x7=37.8m;x8=34.126m;x9=35.1m;x10=41.9m;x11=53.0m;x12=65.9m;x13=66.3m;x14=62.3m;x15=61.7m;x16=64.8m;x17=56.1m;x18=48.9m;x19=45.6m;x20=47.1 m;x21=33.2m;x22=31.5m;x23=36.5m;x24=24.9m;x25=16.7m;x26=19.7m;x27=30.8m;x28=26.2m;x29=11.2m;x30=4.1m;x31=18.9m;x32=23.3m;x33=14.2m;x34=38.6m;x35=52.9m;x36=50.2m;x37=38.8m;x38=30.8m;x39=28.8m;x40=34.4m;x41=50.9m;x42=45.1m;x43=43.8m;x44=47.1m Q验>Q 经验算满足要求。

降水井间距按照15.0米均布。

基坑外侧井位距基坑边缘约2.0米。

4.2.2.3疏干井的布置为加快降水速率,减短工期,可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必要时在基坑内布置疏干井。

疏干井采用轻型井点,按照2.0间距布置,井深10.0米。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以往工程施工经验,基坑降水共布降水井44口,井深40.0米(自然地面起算)。

井点间距15.0米。

基坑内降水井应随着开挖深度加大,逐步拆卸井管。

选泵:选用深井潜水泵,选取扬程为60米,功率1.5KW,直径1.5寸的潜水泵即可。

井位平面布置图如下:4.2.2.4降水井的布置1)降水井数量:共布置降水井44口。

间距:对拟开挖基坑进行围降,降水井间距约为15.0m;井深:基坑外围20口井深30.0米(自然地面起算),基坑内第一层15口井深35.0米(自然地面起算),基坑内第二层9口井深40.0米(自然地面起算)。

井点间距15.0米(井位布置详见降水井平面位置图)。

2)孔径:管井孔径均为600mm。

3)井管:管井均下入内径320mm,外径400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4)滤料:在井管外围填入直径2~4mm的砾石滤料,滤料应保证不均匀系数<2。

5)抽降方法:沿四周的降水井进行抽水,排入总排水管,然后汇入城市排水排水管网。

6)井位具体位置视场地情况如需更改时,必须经设计同意。

4.2.2.5施工注意事项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的方案需经有关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1)基槽开挖过程中保证管井顺利降水同时结合明排水。

2)看泵人员应随时注意检查各管井出水量变化情况,发现出水量小或不出水应停抽,以避免损坏抽水设备。

3)检查人员应时刻观察出水含砂量,一旦出现抽水混浊或含砂情况,必需立即停泵,查明原因,迅速解决。

4)降水时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以免大面积降水引起工程地质灾害。

5)降水应持续到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基坑回填到±0.000米后方可停止。

4.2.2.6抗管涌计算根据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内第⑥层为饱和粉土层,层厚 4.50m,层底埋深高程为-14.09m(标高为-17.98),存在管涌或流砂隐患。

本设计采用管井降水,水位降深为-21.8m,降至基槽底以下1.0m,即降水后水位标高为-22.1m,超过第⑥层粉土层底标高近5.0m,有效地消除了此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