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白湖阀门厂有限责任公司铸造二期技改项目-铸造二期车间工程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安徽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3)三、工程重难点分析 (4)四、施工工艺技术 (5)五、资源配置计划 (18)六、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8)七、其他技术保障措施 (21)一、编制依据1.1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安徽省白湖阀门厂有限责任公司铸造二期技改项目-铸造二期车间工程》图纸;1.2安徽省利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编制的《安徽省白湖阀门厂有限责任公司铸造二期技改项目-铸造二期车间工程》招标文件;1.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1.4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总平面图;1.5引用国标相关图集;1.6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其它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1.7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省市有关规定;1.8国家现行的有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安全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省、市有关安全、文明、消防等规定;1.9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编审与管理办法;1.10本公司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二、工程概况安徽省白湖阀门厂有限责任公司铸造二期技改项目-铸造二期车间工程,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总建筑面积为2425m2,建筑占地面积为2425m2。
厂房建筑层数均为一层,建筑高度为14.15米。
附房建筑层数为一层,建筑高度为4.35米。
使用功能及组成为厂房及厂房附房。
厂房结构形式为门式钢架结构,附房结构形式为钢框架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厂房屋面及墙面压型彩钢板使用年限为15年。
厂房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本建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及生产类别为丁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三、工程重难点分析3.1工程特点(1)本工程大型设备基础由0.5T中频炉设备土建基础、ZJ600离心铸造机设备土建基础、ZJ513离心铸造机设备土建基础、J5510离心铸造机设备土建基础、ZJ600离心铸造机设备土建基础、吊钩式抛丸清理机设备土建基础、地下通风管道联合组成。
相互关联紧密,施工专业性要求高。
(2)基础顶面和底板尺寸及标高繁多,结构造型繁杂,增加施工难度。
(3)基础外形极不规则、内部设有各种截面沟道坑井等,纵横交错,上下重叠,标高多变,把基础分割成多层多块的板块,使基础内部构造也极为复杂,施工复杂。
(4)基础内部埋有大量的螺栓和大量埋设件,多工种交叉工序多,工程量较大,精度要求更高。
3.2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土方施工和土建结构施工的总体进度计划安排,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的总工期预计45天。
四、施工工艺技术4.1技术准备4.1.1开挖前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和说明,确认图纸无误。
4.1.2工程开工前,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部门、其它服务生产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队技术人员进行本工程综合性技术交底。
4.1.3认真研究基坑土层情况和地下水位位置,与勘察报告核实,随时做好监测,遇特殊情况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解决。
4.1.4土方开挖前会同业主、监理单位测量开挖区域的自然地面标高,做好记录,作为开挖土方量和开挖深度的依据。
4.1.5开挖前复测原地面高程并做好记录,采用经纬仪测放基坑开挖线并用白灰洒线标记;采用水准仪现场控制基坑开挖标高;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式,开挖上部土方使用机械,基底以上预留20cm采用人工清槽。
4.2基坑开挖施工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基坑开挖→人工清底→验槽→下步施工。
4.2.1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前,根据现场条件,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4.2.2测量放线项目经理部由专业测量人员组成的工地测量组,组织测量人员对设计交付的所有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测,引测控制桩,为建(构)筑物定位放线及施工过程控制打好基础。
施工测量仪器应按国家计量法标准进行计量管理,并附有按期检定的合格标识和使用标识,确保仪器的使用有效性和测量精度。
4.2.3降水措施现场基坑内布设排水沟及集水井进行明排。
4.2.4基坑开挖(1)开挖方案设计范围内的土方全部挖除,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基坑采取一级放坡开挖,放坡系数1:0.25。
施工中根据土质条件可随时进行调整,保证边坡的稳定。
基坑底四周外扩1m作为施工平台。
(2)排水及边坡防护措施基坑顶周边设0.5%的坡脚,在坡角处采用编织袋装土包或砖砌体压边。
基坑底四周设300mm*500mm截水沟。
在基底西北角和东南角设两处集水井,集水井长宽为0.5m,深度为1m,基坑开挖完后坡顶截水沟至坡底排水沟部分边坡均采用防雨苫布整体覆盖,坑底设置竹笼安置水泵,采用水泵(直径100mm~150mm)抽排,将水抽排至附近河沟。
(3)在基坑开槽上口线外1.5m处搭设封闭护栏,护栏高度1.5m并设警示标志,夜间做好照明。
4.3基坑开挖注意事项4.3.1土方开挖注意事项(1)认真研究基坑土层情况和地下水位位置,与勘察报告核实,随时做好监测,有特殊情况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解决。
(2)按设计图纸要求做好测量控制和基准点的设置,并定位放线。
将建筑物控制点引至既安全又方便投测的位置,标桩做好,建筑物自然地面标高方格网测好,并做好标高工作基准点,定期观测。
(3)挖土深度应严格控制,挖土顺序严格按照方案设计进行,安排专人对基底标高进行控制,机械开挖时应预留20cm厚土用人工进行平整,以免扰动基底土。
若遇到坚硬砂岩,可采用破碎锤人工开挖至基底。
(4)土方开挖之前铺设临时道路,进车与出车分道行驶,形成循环,保证道路畅通。
(5)基坑开挖时,两操作人员距离应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在挖土机工作范围之内,不许进行其他作业。
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
(6)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基坑周围变形观测,注意基坑四周土壁的变化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反馈信息并做好支撑或放坡。
(7)加强坑底的排水措施,在基坑的四周设排水沟、集水井,再用水泵将积水排出,做到排水通畅。
(8)基坑边必须有宽度不小于2000mm的操作面。
(9)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应加强对边坡位移的监护,开挖完毕,基坑四周设5%的泄水坡度,坡向坑外。
4.3.2排水沟、集水井通病及治理(1)明沟排水不畅1)现象地下水不能顺利的通过明沟排入集水井,造成地下水降不到设计深度,基坑土含水率高等,影响基坑土方工程的施工。
2)原因分析①排水沟没有随基坑土的挖深而加深②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够,或排水沟没有一定的坡度,使水不能顺利的流进集水井。
③基坑面积大,排水沟设置少④施工操作疏忽,泥土将排水沟堵塞,水流不通。
3)预防措施①基坑四周设置排水井和排水沟,应距坡脚有足够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30cm。
与基础外边线也应有一定的距离,以不影响基础施工。
②排水沟和集水井应与基坑开挖的水平施工长度同步进行。
③排水沟一般宜挖成梯形,宽度等于或大于0.4m,深度为0.4-0.6m,排水沟应有1%--5%的坡度,使水流不致阻塞而於塞。
④安排专人及时清理排水沟内的淤泥。
⑤基坑面积大时,可在基坑内控盲沟将水引至基坑周围的排水沟,加快地下水的排泄。
4)治理方法由于边坡塌方造成排水沟损坏、堵塞,可挖去塌方土,在边坡叠放土草袋,使边坡稳定,在重新开挖排水沟。
(2)集水井排水不畅或失效1)现象集水井内水排不出,影响排水沟内的水流入集水井,造成基坑降水效果差。
2)原因分析①选择的排水泵不能满足集水井排水的需要,使水不能迅速排出。
②集水井布设距离太大,不能满足地下水涌入量地需要。
③集水井的大小和深度不能满足抽水的需要,或构造不合理,如滤水层选择错误、井壁处理不好,造成塌土使水泵不能抽水。
3)预防措施1.集水井直径应大于0.5m,深度为1m,布置在基坑四周,一般每隔20—40m设置一个。
2.水泵型号和数量应根据涌水量选择。
3.集水井井壁四周要采取防止井壁塌方的措施,并且要有滤水层,护壁可用竹篱笆或竹箩筐。
4.经常派人清理集水井,将井内的淤泥和垃圾清理干净。
并指定专人对每个集水井进行观察。
发现有一定量地积水立即开泵抽水。
4.3.3土坡坡面防护(1)土坡坡面的防护要求要维持已开挖基坑边坡的稳定,必须使边坡土体内潜在滑动面上的抗滑力始终保持大于该滑动面上的滑动力。
在设计施工中除了要有良好的降、排水措施,有效控制产生边坡滑动力的外部荷载外,尚应考虑到在施工期间,边坡受到气候季节变化和降雨、渗水、冲刷等作用下,室边坡土质变松,土内含水量增加,土的自重加大,导致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面又增加了土体内的剪应力。
造成边坡局部滑坍或产生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影响。
因此,在边坡设计施工中,还必须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对边坡坡面加以防护。
(2)土坡坡面的防护方法根据工程特性、基坑所需的施工工期、边坡条件及施工环境等要求,常采用的坡面防护方法有,塑料薄膜覆盖,水泥砂浆抹面,沙包叠置,挂网(钢丝网或铁丝网)抹面或喷浆等,本项目根据边坡条件等方面的要求采用薄膜覆盖法。
(3)薄膜覆盖法在已开挖的边坡上铺设塑料薄膜,而在坡顶及坡脚处采用编织袋装土包或砖砌体压边,并在坡脚处设置排水沟(详见基坑开挖断面图)。
4.3.4基坑应急防护措施(1)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基坑开挖后,在进行基础施工期间,常常会存在一些超过边坡稳定设计计算的条件,造成地面开裂,边土体变形及滑塌等险情。
因此在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必须备有相应的应急防护措施及抢险工作所需的设备、材料和组织安排。
导致险情的常见因素有:1.在边坡地面上堆置的弃土或砂石等施工材料设备突破了限定的范围及高度,加大了边坡荷载。
2.在施工期间因排水不畅,受暴雨积水,使边坡土体含水量增加而增加了土的自重;水在土中渗流增加了动水力,土的湿化又降低了土的抗剪强度。
(2)应急防护方法基坑边坡出现裂缝、变形以致滑动的失稳险情,其本质的问题是土体潜在破坏面上的抗剪强度未能适应剪应力的结果。
因此抢险应急的防护措施也基本上从这两方面考虑,一是设法降低边坡土体中的剪应力;二是提高土体或边坡的抗剪强度。
常用的应急防护方法有削坡、坡顶减载、坡脚压载、增设防滑桩体及降低地下水位或加强表面排水。
1.削坡:即改变原有基坑边坡破率,使边坡减缓。
以此减少边坡的下滑力,增加边坡的自稳安全系数。
常用的几种减缓边坡的方式,即直接减坡法和削平马道减坡法。
采用削坡减缓边坡,会增加土方开挖及回填土的工作量,此外削坡后也会增大基坑口范围,所以常常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
2.坡顶减载:坡顶减载包括两方面,一是清除基坑周边地面堆置的砂石建筑材料及施工设施等以减轻地面荷载;二是可以根据出现的险情程度和需要,进一步降低基坑顶面高程,挖除基坑顶地面一定厚度的土层以减少边坡自身土体的重量,降低边坡滑动力而提高边坡的稳定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