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山区唐家初中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船山区唐家初中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船山区唐家初中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遂宁市中学德育校长研修班学员陈永骨
一、调研目的
着眼于德育研修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了解现阶段下各中小学的德育工作的实际,为制定适合于各学校的德育应用体系,加强和改进我市、我校的德育工作。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践行市、区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大而美、富而强、优而雅”遂宁作贡献。

二、调研方法
通过普遍调查、个案调查、问卷调查、查阅资料、交流访谈、深入课堂、实地查看、活动开展等方式方法于2010年—2013年对船山区唐家初中2008-2013年级,约800个学生开展的德育工作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内容
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上级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二是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与帮助;三是唐家初中学生的德育实践情况(德育课程建设、德育活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效应。

四、基本情况
(一)、学校简介
船山区唐家初中是一所乡镇偏远初中,我校目前拥有6个教学班,300余名学生,学校现有教职工27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4人,学
历达标率100%。

学校确立“弘德博学和谐思变”的办学思想,树立“以德立校质量强校人和兴校改革活校”的治校方略,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德育理念,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落实市、区各项活动精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扎扎实实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文明建设工作。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师锐意进取,严谨务实,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竞争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校先后被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市级校风示范校”、“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支持高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先进职工之家”、“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等。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步上一个台阶,逐步走到全区初中的前列,多次获得全区中学教育质量一等奖、二等奖,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整体建设情况与良好效益
1、队伍建设状况
(1)、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安全管理、综合治理、法制教育等领导小组,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建设。

德育工作以校长为总抓手,分管校长、政教主任具体抓,班主任及相关老师互相配合,形成了专业队伍,德育无小事,事事有人抓。

(2)、学校研究制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方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确立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总目标,确定了“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品德模范、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具体工作目标,不断落实各项德育工作,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工作的和谐发展。

(3)、学校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办学思想端正。

(4)、学校坚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德育理念,坚持评选“唐中品德模范”,在学校“荣誉榜”表彰,并整理优秀事迹,集结成册,校本德育教材《德馨流芳》不断充实、完善,全校师生统一学习,。

(5)、学校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理念不断创新、发展。

围绕“书香唐中梦翔家园”,以“净静敬竞进”为中心,不断夯实文化育人基础,铸造“书香唐中”。

2、学生德育建设效益
(1)学校大部分学生富有爱心,热爱祖国,有理想,有希望;有爱心,关心身边的人;比较善良,富有同情心;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但是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个体差异也较大。

(2)注重打造特色年级,强化小学-初中年段链接,七年级-八年级年度链接,九年级-升学年度链接。

(3)、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安全警钟长鸣不止。

(4)、以活动为载体,磨砺意志,锻炼品质。

(5)、净化卫生,美化环境,永保校园洁、净、亮、美。

(6)、学生文明礼仪优秀,尊师重教,团结和睦。

(三)、学校德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1、知行不一。

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的现象,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精神空虚、行为不良、不求上进等问题。

2、价值趋向多元化。

对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又具明显的特征,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大部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节约意识淡薄,攀比风气较浓。

3、自我中心意识突出。

对社会、集体、家庭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自我中心意识”更为突出,也就是说,更为自私。

4、说谎,痴迷游戏,厌学、逃学,损坏公物,打架,早恋等等情况突出。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德育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2、德育措施不力,实施落后
德育工作一无整体长远规划,二无具体活动安排,三无检查督促,四无信息反馈和整改措施,在检查中只能敷衍了事。

3、时间没有保证,时机不能把握
4、方法手段陈旧,脱离实际
5、各项活动的德育实效性不高。

首先、德育理论知识跟生活实际脱离,德育目标空洞、宽泛,不切学生实际。

案例一:学生进校首先体验到的是学校严厉的戒条——“十不准”、“三禁两不”等等。

久而久之,孩子会悟出一个“道理”——在学校里不能违反纪律。

那么,在校外呢?我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因此,学生总是呈现出校内—校外两面性。

其次、德育形式枯燥乏味,言教不如身教。

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

案例二:几个学生找到校长办公室,坚决要求退学,就因为他们班一位科任教师处事不公,长期随便骂人,而且特别难听,他们觉得学校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老师却做得这样差,他们很不愿意在此上学了。

6、对学生的评价不科学,如同许多家长一样,重“智”不重“德”。

7、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配合不够协调
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

贪污受贿,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腐蚀性。

二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

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性极大。

三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阵地相对缺乏,许多学生只有到成人歌舞厅、咖啡馆、游戏机室等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不少人因此走上歧途。

四是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离婚率上升等某些社会问题,使一些青少年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

8、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棍棒底下出孝子”——德育方式简单、粗暴。

二、部分家长身体力行不够。

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中发现,很多家庭德育环境不良,影响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如留守儿童问题,单亲家庭问题,农村家庭父母打架、赌博、价值观低下等等。

三、家长重智轻德。

忽视了子女的思想教育,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一好百好,使孩子学习负担很重,心里压力很大。

五、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德育效能的几点建议
1、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确定德育目标。

学校要根据时代要求与本校实际,提出切合我校学生的具体要求,并且要具体化、一贯化、长期化。

2、注重德育实践活动,实现知行统一。

我们管理中既要向青少年学生讲道理,促进德育认知,更要注重德育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道德实践,用道德认知指导道德行为,使抽象的道德认知转化为可感的道德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信念。

3、强调教师率先垂范,凸显身教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品行、诚信的作风和充满魅力的人格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活。

4、搞好德育课题研究,注重校本德育教材开发。

5、上好多种形式,多种地点,多种要求的思想品德课。

6、丰富校园文化,优化德育环境。

真正做到环境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7、指导家庭教育,做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教育统一。

8、细化寄宿制学校实际,细化管理职责。

“以德立校质量强校人和兴校改革活校”是唐家初中的治校方略,百业教当先,五育德为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唐家初中将紧盯教育改革前沿,和谐、务实、团结、奋进,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阔步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