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美术:书法的点画之美课件(共37张PPT)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美术:书法的点画之美课件(共37张PPT)


平捺利。
竖弯钩如浮鹅戏 水,昂头翘尾,生机 盎然。
● 连绵盘曲、纵意奔放的草书点画
草书的点画以曲线为主,多呈 不规则状。圆转多于方折,意趣多 于法度。线条的走势随字形盘曲勾 连,不断改变运行方向,忽引忽驻, 或藏或露,乍徐乍疾,时连时断, 意态纵横,变幻莫测。
蚕头
藏锋
出锋
波浪形曲线
雁尾
波形和“蚕头雁尾” 是隶书笔画的典型特征。


隶书的纵向笔画一般较短,横
向笔画多朝左右伸展,有翩翩飞扬

之势。
笔画粗细均匀
提按用笔产生粗细变化
变连为断、改转为折
活动一
标出下列篆、隶书的转折提按处,并临写例字。 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的变化。
● 精严整饬、仪态万方的楷书点画
藏头
护尾 粗细均匀
禁及
向下垂引
弧度变 化,长 短不一 的曲线 对比
思考·练习
尝试分析下图篆字的笔画线条的曲直对比系, 并标示出来。


● 飞动伸展、波挑起伏的隶书点画
隶书以波势著称。在隶书 中毛笔的功能已得到了较为充 分的发挥线条在小篆的基础上 变连为断,画弧为直,改转为 折,产生了点、横、竖、撇、 捺、钩、折等基本笔画。点画 有肥瘦变化,用笔有轻重提按 的不同,起止有藏锋露锋的区 别,更具变化。
日常书写衍生而来。使用特定的 工具材料,按照一定的艺术手法 来表现点画,塑造字形,安排行 间字距,组织篇章布局。
甲骨文主要指殷商时代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 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 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 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 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 完整的文字。
本义:捕鱼。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
小篆
骨文字形。上象脚指头,下象脚
面和脚掌。本义:脚。
步: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
形符号重叠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
甲骨文
后走路。本义:行走。
金文
涉:会意。从水步。
甲骨文字形。中间是
小篆
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
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小篆
甲骨文
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从
《 葫 芦 》 吴 昌 硕 ( 清 代 )
用体积造型的雕 塑,也刻意展现灵动 而富有装饰意味的线 条。
奇景帝肖道生修安陵麒麟
敦煌石窟 局部 佛衣褶与帷幔
大足石刻 观音像
活动二
临摹楷、草、隶、篆四体的“不及”二字,体悟不同 字体中点画线条用笔的提按与快慢,含蓄与张扬、连断与 行止等形态、质感的不同,并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与 同学交流。
● 简洁质朴、圆融含蓄的篆书线条 ● 飞动伸展、波挑起伏的隶书点画 ● 精严整饬、仪态万方的楷书点画 ● 连绵盘曲、纵意奔放的草书点画
彩陶纹样
古老优美的汉字,一字 一图画,一字一故事。
甲骨文 小篆
金文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彩陶纹样 甲骨文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 合体。
甲骨文
小篆
渔:会意。从水,从鱼。
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 弱、转折倾挫、节奏韵律。净化了 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 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 的魂灵。
——李泽厚《美的历程》
“书画同源”
中国画与书法使用同 样的工具材料,同样以线 条为造型手段。
《墨竹》 郑板桥(清代)
“文人画”主张“以书入 画”,强调画家的书法功底。
甲骨文
商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 钟鼎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 铭文就叫作“金文”;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 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又叫 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 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年。
战国中晚期 杜虎符
春秋 栾书缶及铭文
书法中的点画,泛指书法作 品中的笔画线条。
汉字数千年来经历了不同的
历史阶段,点画的形态与字形结 构发生了多次美妙的嬗变。
甲骨文
小篆
金文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 简洁质朴、圆融含蓄的篆书线条
不做任何装饰,均细 而劲挺,婉转而流畅,回 环盘曲,藏头护尾,笔势 多下垂。不同弧度,不同 长短的曲线与直线巧妙组 合,使它更具美感。
楷书点画法度森严,一笔不苟, 精致多变,形态更具完备。横平竖 直、方整妍美。直线居多却直中见 曲致,藏露结合以藏锋为主。提按 变化,对比强烈,横轻竖重,撇轻 捺重等节奏规律。
露锋 方
圆 藏锋
垂露
悬针
思考·练习
尝试对比分析例字的点画变化,并加以描述。


斜点如鸟之翻然侧下,取其 斜势。
横如千里云阵,笔势舒展开阔。
《自叙帖》局部 怀素 唐代

断 枯

藏锋

折 露锋
如流泉飞瀑,纵意奔放。
怀素《自叙帖》
王铎《草书赠郑公度草书诗卷》
如枯藤缠绕,笔走龙蛇。
如流星电闪,不可端倪。
张瑞图《自书诗册》
如烟云缭绕,若断还连。
王羲之 《上虞帖》
《廉颇蔺相如列传》局部 草书 黄庭坚 北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 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