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项训练(十八)语言文字运用+散文+名句(时间:45分钟,分数:3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科学精神,即求真,有捍卫真理的勇气;即务实,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即________,不随意否定,更不迷信权威;即创新,反对________。
不少人认为发展科学,就要________,最好短期内能在经济数据上有所反映,这样的急功近利会与科学精神渐行渐远。
A.置疑因循守旧一蹴而就B.质疑因循守旧立竿见影C.置疑故步自封立竿见影D.质疑故步自封一蹴而就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②生活决不是开玩笑的③如果是像机械的话④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⑤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⑥它是无比严肃的A.②①④⑥③⑤B.②⑥④③①⑤C.③①⑤②⑥④D.③②⑥④⑤①3.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
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
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
A.甲—金榜题名乙—喜结良缘丙—乔迁新居B.甲—乔迁新居乙—金榜题名丙—喜结良缘C.甲—乔迁新居乙—喜结良缘丙—金榜题名D.甲—喜结良缘乙—乔迁新居丙—金榜题名4.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
C.“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中秋佳节,夫子庙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贴切的一项是(3分)()A.讽刺某些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B.讽刺某些人自吹自擂,夸大成绩。
C.赞扬某些人兢兢业业,一心为公。
D.讽刺某些人不自量力,自我夸耀。
二、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卖白菜莫言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
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下来。
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的也脱离了木橛子。
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
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
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
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
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
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
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让我走,去上学,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
母亲回答了她。
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
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老太太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母亲也一张张地点……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12岁时的一件事,作者一辈子都刻骨铭心地记着。
他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懊悔,因为他确实多算了老太太的一毛钱,失了诚信。
B.本文语言平实、干净,又很有质感。
许多文句经过锤炼,内涵丰富,譬如文中描写太阳“仿佛随时都要熄灭”,就隐喻了时代和社会环境。
C.文章结尾,从遥远的回忆突然跳转到现实,虽只有寥寥数语,却饱含感情,升华了主题,使文中所叙述的事件有了更现实的意义。
D.这篇散文以小见大。
卖白菜,本来是生活中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却成了一件意义丰富而深远的事。
7.文章第九段插入叙述了那棵最小的白菜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4分)答:8.这篇散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9.(2019·太仓市高三模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节选)》](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节选)》](4)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7)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8)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特色专项训练(十八)1.解析:选B。
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质疑:提出疑问。
结合语境,应选“质疑”。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因循守旧:不求变革,沿袭老的一套。
“故步自封”强调不求进步,“因循守旧”强调缺乏创新精神。
根据句意,应选“因循守旧”。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
语境是说不少人认为发展科学要能马上有所收获,应选“立竿见影”。
故选B。
2.解析:选B。
根据第一空的前一句“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与前文含义相反,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②,能够紧接在②之后的句子为⑥。
可以推断出答案为B。
3.解析:选C。
由“双飞燕、并蒂莲”可知乙为“喜结良缘”,由“蟾宫折桂”可知丙为“金榜题名”。
4.解析:选C。
A项诗文是冬景;B项诗文是说清廉无私的;D项诗文是说春景春愁。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读图的能力。
题干要求理解漫画的寓意。
分析其寓意,要抓住主要信息,展开联想,组织答案。
图中信息为,母鸡下蛋(某人取得成绩),自夸为“个个大”。
6.解析:选B。
“太阳仿佛随时都要熄灭”,写出天气寒冷,也烘托了作者低落的情绪,选项B过度解读。
7.①写出了“我”对这棵白菜特殊的感情,为后文卖白菜时“我”的表现做铺垫;②真切地写出生活的艰辛,凸显了母亲在逆境中坚强乐观的品格;③对这棵白菜的态度,蕴含着母亲的生活感悟,对“我”和读者都有启发意义。
(写出两点即可)8.(示例一)文章主旨是为人应诚信。
(1)文章的核心事件是卖白菜时“我”做错了事,作者对此始终难以忘怀,这是写作的缘由;(2)“我”的失信行为,给母亲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作者因此深受震动;(3)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不可以丢失诚信的品格,这正是母亲对“我”的教育。
(示例二)文章主旨是怀念母亲。
(1)文章用大量笔墨表现母亲坚强、宽厚和正直的形象,母亲是文章主要的叙述对象;(2)文章多处体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疼爱,充满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3)“我”的错误行为,伤了母亲的心,作者写此文来表达歉疚之情。
9.(1)庭下如积水空明(2)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安得广厦千万间(5)未成曲调先有情(6)甲光向日金鳞开(7)觥筹交错(8)一片神鸦社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