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油改气”
船舶“油改气”是一改以往纯柴油的单一燃料模式,成为可使用柴油和LNG(液化天然气)两种燃料的混动力船舶。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系统加装到以柴油为单一燃料运行的船用柴油机上,使用柴油—天然气按3∶7混合作燃料,由天然气提供主要所需动力,而柴油只起引燃和润滑作用,一旦LNG使用完毕因故不能及时填充或者燃气系统出现故障不能使用,船舶仍可在纯柴油模式下正常运行。
天然气属低温液体,其密度比空气轻,在发生泄漏后会自动向上溢开,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同时,在加入特殊嗅剂后,天然气如有泄漏会及时被发现。
另外,天然气的燃点比汽油和柴油都要高,瞬间着火比油慢,也易扩散,不易达到爆炸极限,所以安全性能很高。
改造后的船舶其成本也大大的降低,据介绍,安徽芜湖柴油—LNG 混合动力改装船(5000t级)设计动力性能与使用柴油相当,加一次气能确保续航里程4000km。
在额定负荷下柴油替代率可达85%以上。
按0号柴油7.09元/升、LNG零售价6元/公斤计(1升柴油相当于1.05标方天然气),平均燃料成本下降25%以上。
(该船舶是由中石油昆仑能源和海南嘉润动力有限公司合作实施)
而经实际验证,在同等载重和动力的情况下,航行同样距离平均燃料成本可下降30%以上,尾气排放综合下降50%以上。
同时,由于天然气燃烧相对充分,其维护保养费用也将有所下降。
近1年来,柴油—LNG双燃料船在国内成功试航的案例,已有不少:
今年4月8日,由中石油昆仑能源公司承担并组织研发的满载排水量5000吨级的柴油—LNG混合动力改装船在安徽芜湖举行试航仪式。
3月11日,由中国长航集团、北京中兴恒和投资集团及富地石油控股集团共同推进的LNG—柴油双燃料散货船“长讯三号”试航成功。
去年8月,由江苏省宿迁市地方海事局牵头、北京油陆集团公司出资研发的船用柴油—LNG混合动力改造船——3000吨级“苏宿货1260”号货船在京杭运河苏北段成功试航。
同期,由湖北西蓝天然气公司与武汉轮渡公司合作改造的“武拖轮302号”在武汉试水成功。
上述讯息表明,现阶段天然气在我国内河船舶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制约船用燃料“气改油”的最大瓶颈之一是缺乏相应的国家政策和标准。
现实的情况是,创新走在了前面,政策和标准还没有跟上。
知情人士指出,由于正式检验标准缺失,那些改装后的双燃动力船仅能做一些省内短距离的运输。
加气也具有很大的问题。
相关人士介绍,以LNG为燃料的船舶加气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长软管道给船舶进行直接加气;但由于LNG需要低温储存、运输,因此此类设备需配套LNG大型低温储罐、保温长软管道、BOG回收系统、冷冻机等多项设备,从而同时做到LNG 的传输、加气与循环回收利用,而这项技术尚存未能完全攻克的难关。
二是通过小型趸船为LNG船舶加气。
这是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一种加气方式,但在行业标准、安全性方面仍有不少待解决的难题。
据报道,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华林曾表示,中石油将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芜湖作为中石油液化天然气重要的中转基地,在皖江流域建设液化石油气卫星站1座、水上加气站5座、汽车加气站30座,实现年供液化天然气100万吨以上,可以满足车船加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