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绿色城市规划的重点
发表时间:2015-05-25T10:16:06.5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若楠[导读] 城市生态化是自然生态要素及人工生态要素的集合,具备和谐,自然,健康,可持续等特征。
王若楠
杭州大坤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4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推动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如何让城市规划趋于合理,体现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成为检验城市规划制定者水平的一道重要考题。
本文根据现阶段城市规划出现的问题,从生态布局,节能减碳,增加绿植三个方面阐述绿色城市规划重点要点,明晰规划思路,探讨绿色城市规划趋势。
关键词:绿色城市规划;生态布局;低碳;绿植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当前的城市规划基本都将绿色,健康,环保视为规划方向,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但也应当看到,在某些规划重点难点方面,也流露出了用力不均,厚此薄彼的倾向。
这就需要我们理顺头绪,重点出击,以点带面,真正实现绿色城市规划的目标。
一、以生态化布局为基本思路
城市生态化是自然生态要素及人工生态要素的集合,具备和谐,自然,健康,可持续等特征[1]。
城市生态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绿色城市规划的目的也不外乎以生态化布局方式实现城市的绿色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化布局理应作为绿色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一)城市硬件的生态规划
主要针对城市的基本形态和规模大小,做出前瞻预测,对城市未来的人口容积水平,极限承载力,负荷程度仔细分析推测,构建出城市的基本框架。
城市结构生态化是规划绿色城市的前提基础,在对城区结构,分区进行生态规划时,充分考虑城市结构的复杂多样,对相应的区域分割出自然生态区,人文生态区。
在开辟生态区时注重区域差别,突出重点。
1.自然生态区
自然生态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平衡自然生态,保持城市生态功能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留出敏感,脆弱,重要区,对生态多样性较好的区域(动物聚集地,重点水域),要禁止规划建设。
2.人文生态区
人文生态区指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区域,如城市名胜,历史遗址,名人古迹等。
人文生态区对提升城市内涵,组建城市生态系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对城市硬件进行规划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不同特点确定生态建设项目,避免城市演变过程中的大拆大建。
(二)城市软件的生态规划
侧重于构成城市发展进步的人工生态要素,是绿色城市规划的主要方面,也是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依据城市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对资源,人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对产业结构的生态化程度做出评估,对各区的产业布局合理优化。
大力开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规划。
对特色项目,在规划中予以标注,通过政策倾斜等方式给予扶持[2]。
2.建设生态交通
绿色城市,离不开绿色交通的保障。
以高效,绿色,人性,环保为理念,对区域,市区,社区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公交系统等进行优化升级。
在初步城市规划中,生态交通的建设可能考虑不足,但要建设绿色城市,保证城市交通的绿色环保,是城市规划(中后期)绕不开的重要一环。
3.建设生态聚居社区
家庭是构成城市体系的组成部分,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安全,和谐,人性化的社区是从微观个体带动宏观规划的重要方面。
以生态化居住为总体目标,在住宅、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一套系统化,示范化的建设项目,推动城市聚居生态化[3]。
在建设设计方面,以绿色科技为主,使用绿色节能材料,严格建设标准。
此外,在生态园林,生态景观等城市软件的规划时,都要贯彻生态化布局的基本思路。
二、以城市低碳化为基本方式
在快速发展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因为要更快凸显效果,所以城市发展模式流于粗放,从而造成城市高碳化现象严重。
国家陆续出台的各项决策,建议,也都涉及到了城市减碳,节能减排,而十八大中关于着力改善环境的提议,也是基于现阶段城市发展的不合理性。
创建绿色城市,体现出了环境(自然,人文)优先发展的思路,其中城市减碳是创建绿色城市的必要途径[4]。
(一)城市低碳化的含义
城市低碳化就是指城市经济发展以低碳为发展方向,城市居民以低碳环保为生活工作理念,政府工作以低碳为指导目标。
经济发展追求低代价,城市自然和谐共存,城市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城市低碳化的方法
要打造低碳绿色城市,需要在产业经济,社会观念,政府规划三方面予以加强。
1.产业升级
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在前面城市软件生态规划中已有所提及,总体上讲,就是城市产业以低碳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为主要结构,抑制高耗能,重污染的企业。
如绿色城市新加坡,国内产业结构以清洁能源生产,及电子制造业为主,在优化产业结构后,走上了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存,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2.低碳观念
要形成城市市民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绿色的舆论风气,可以着重在低耗出行等方面加以改善。
汽车私有化程度越来越高,排放污染,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既造成了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反过来城市环境又产生反作用力,将污染后果加诸自身。
可通过大众宣传,舆论导向,培养城市大众的低碳观念,同时着力打造城市绿色公交等基础设施。
3.细致规划
主要针对城市管理者,建筑设计者而言。
作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转变工作理念,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多元的管理方式。
在制定城市发展方案时,统一整合城市发展进步与生态优化的关系,从动态中把握城市发展脉络。
对社会企业单位,要求其公示排放指标等数据,并将排放效益纳入考核体系中,对突出单位,相应的给予政策补偿。
转变城市经济单一化的发展思路。
对于城市建筑设计者来讲,要摒弃高碳,高耗能的建筑理念,不追求建筑的形式主义,避免资源过度浪费,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技术上,以绿色,环保,科技为首选,借鉴欧美先进国家的建筑设计理念,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利用。
三、以提高绿化率为基本补充
绿色城市规划,涵盖了城市内涵与城市外观两个有机整体,在进行城市内部功能优化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城市外观的绿色环保属性。
因此,城市绿化率也是绿色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改善城市内部环境,净化城市空气的主要方式,城市绿色容积率的大小客观决定了城市的绿化程度。
而在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中,绿色容积率已成为城市生态化的主要衡量标准[5]。
其中,增加绿植是绿化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一)发展屋面绿化,垂直绿化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将屋顶绿化区作为施工建造的一部分,一方面增加了单位绿化面积,另一方面,可有效补充建筑的排水系统。
垂直绿化,可以做到对土地空间资源的合理使用,减噪节能,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二)增加市区,居民区的绿化量
综合使用屋面绿化,垂直绿化的方法,对市区人口稠密,企业集中的区域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在合理范围内建设特色公园,绿地,提升城市形象。
居民区的建设应留出相应的绿化区,设计理念突出舒适,和谐元素,提高居民居住质量。
结语:
绿色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建设绿色城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指导方针,制约影响着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本文主要侧重对绿色城市规划的三个重点进行阐述,希望对城市规划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闻.浅析绿色城市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
[2]周瀚章.绿色城市规划趋势研究[J].城市建筑,2014,(6):26.
[3]王银国,董媛媛,张玲等.浅谈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绿色城市规划[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11-12.
[4]陈晶.绿色低碳背景下城市规划技术与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4,(3):98.
[5]刘鑫.绿色城市规划与设计重点[J].建材与装饰,2014,(2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