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 章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
2、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在反思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归纳、概括、实践等系统数学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区别。
2、梳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知识体系及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模式】
以题代纲,梳理知识------ 变式训练,查漏补缺----- 综合训练,总结规律------ 测试练习,提高效率。
【教具准备】三角板、实物投影仪、电脑、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题代纲,梳理知识
例1如图,分别以厶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厶ABD , △ BCE,A ACF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四边形ADEF 是什么四边形?
(2)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
(3)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
(4)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
(5)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
第(2)(3)(4)(5)题不必说明理由)
4
B C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边形)来证明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同理可根据各多边形的判定方法来证明.
【解答】解:(1)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等边三角形BCE和等边三角形ABD ,
••• BE=BC, BD=BA .
又•••/ DBE=60 -Z ABE,/ ABC=60 -Z ABE ,
•••/ DBE= Z ABC .
BE=BC
[
0D=BA
•••△BDE^A BCA.
••• DE=AC .
•••在等边三角形ACF中,AC=AF ,
••• DE=AF .
同理DA=EF .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2)当Z BAC=150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5分)
理由:TZ DAF=360 -Z DAB -Z BAC -Z CAF=90,
••• ? ADEF是矩形.
(3)当AB=AC,或Z ABC= Z ACB=15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6分)理由:••• AB=AC,
••• AD=AF,
••• ? ADEF是菱形.
(4)当/ BAC=150 且AB=AC,或/ ABC= / ACB=15 时,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
(5)当/ BAC=60时,以A , D , E, 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综合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例2如图,在△ ABC中,点0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0作直线MN // BC,设MN 交/ BCA的角平分线于点E,交/ BCA的外角/ ACG平分线于点F.
(1)试说明EO=FO;
(2)当点0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3)当点0运动到何处,且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分析】(1)由已知MN // BC,CE、CF分别平分/ BCO和/GCO,可推出/
OEC=Z OCE,Z OFC= / OCF,所以得EO=CO=FO.
(2)由(1)得出的EO=CO=FO,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则由EO=CO=FO=AO,所以这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3)由已知和(2)得到的结论,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且△ ABC满足/ AC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则推出四边形AECF是矩形且对角线垂直,所以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 【解答】解:(1)v MN // BC,
•••/ OEC=Z BCE,/ OFC=Z GCF,
又••• CE 平分/ BCO , CF 平分/ GCO,
•••/ OCE=/ BCE,/ OCF=/GCF,
•••/ OCE=/OEC,/ OCF=/OFC,
••• EO=CO, FO=CO,
••• EO=FO.
(2)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AO=CO ,
又v EO=FO,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v FO=CO,
••• AO=CO=EO=FO,
••• AO+CO=EO+FO,即卩AC=EF ,
•••四边形AECF是矩形.
(3)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且△ ABC满足/ AC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
v由(2)知,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已知MN // BC,当/ ACB=90,贝U
/ AOF=Z COE= / COF=Z AOE=90 ,
••• AC 丄EF,
•••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方形和矩形的判定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由已知得出EO=FO,然后根据(1)的结论确定(2)( 3)的条件.
三、补偿练习,巩固双基
练习题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 (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点E,F,G,H 分别为边AB,BC,CD,DA 的中点.
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2,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A=PB, PC=PD,
/ APB= / CPD,点E, F, G, H分别为边AB , BC, CD, DA的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
(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 APB= / 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不必证明)
【分析】(1)如图1中,连接B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只要证明EH // FG,
EH=FG即可.
(2)四边形EFGH是菱形.先证明△ APC^A BPD,得到AC=BD,再证明EF=FG 即可.
(3)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只要证明/ EHG=90,利用△ APC◎△ BPD,得 /
ACP=Z BDP,即可证明/ COD=Z CPD=9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明.
【解答】(1)证明:如图1中,连接BD .
•••点E,H分别为边AB,DA的中点,
••• EH / BD,EHJ-BD,
2
•••点F,G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
••• FG/ BD,FG=」-BD,
' 2 '
••• EH / FG,EH=GF,
•••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EFGH是菱形.
证明:如图2中,连接AC,BD .
vZ APB= / CPD,
•••/ APB+Z APD= Z CPD+Z APD
即Z APC= Z BPD,
在厶APC和厶BPD中,
AP=PB
-- -F"i,
PC=PE •••△ APC^A BPD,••• AC=BD
•••点E, F, G分别为边AB , BC, CD的中点,
•••E F J-AC , FG=-BD,
2 2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FGH是菱形.
(3)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证明:如图2中,设AC与BD交于点O. AC与PD交于点M , AC与EH交于点N. •••△APC^A BPD,
•••/ ACP= / BDP,
vZ DMO= / CMP,
•••/ COD=Z CPD=90 ,
v EH// BD, AC // HG ,
•••Z EHG=Z ENO=Z BOC= Z DOC=9° ,
V四边形EFGH是菱形,
•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mi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四、课堂小结,领悟思想方法
1. 一题多变,举一反三。
经常在解题之后进行反思——改变命题的条件,或将命题的结论延伸,或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应变能力。
2. 一题多解,触类旁通。
在平时的作业或练习中,通过一题多解,你不仅可以从中对比选出最优方法,提高自己在应考中的解题效率,而且还能开阔你的思维,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3. 善于总结,领悟方法。
数学题目本身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方法,只要你善于总结,就能真正掌握、提炼出其中的数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