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客运系统

城市客运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城市公共交通,指在城 市及其所辖区域范围内供公众出行乘用的各种 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
从广义上讲,城市公共交通包括了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铁、轻轨、出租汽车、 轮渡、缆车等多种空间的、地面的、地下的方 式。但是一般情况下,主要指以下几种:
✓ 常规公交——适于客流不大的中短距离 ✓ 地铁——适于客流非常集中的中长距离 ✓ 轻轨——一种在有轨电车基础上革新而成的新
为使非车内时间最小,
网最佳=
2W行V营
3FV步
通常全市 网最 = 佳 2.5~3km/k㎡
城市中心地区: 网最佳 ,一般为3~4km/k㎡
城市边缘地区: 网最佳 ,一般为2~2.5km/k㎡ 网最佳应与城市道路网密度相适应。
.
3、公共交通路线长度
全市公共客运交通路线总长度 L线 = F= L网 •
居民出行时间分布 :夏季昼长,人流和客 流分散,冬季昼短,活动时间较为集中;在 一周中,周末下午和周一早上的负荷较为集 中 ;在一天中,早高峰一般要大于晚高峰的 负荷,早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常占全日客流量 的14%—20%,以工作客流为主。线路高峰 小时客流量占全客流量的20%以上。
.
步行范围和乘车活动范围:居民出行到 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间 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达到的距离称 为步行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通常是步 行的,因为既省钱又省时。根据调查, 在城市居民各类不同出行交通方式中, 近距离的步行交通约占出行次数的25% -40%。远距离的乘车交通约占出行次 数的60%-75%。
第四章 城市客运系统规划
第一节 概述
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主要方式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 城市公共交通基本术语与规划指标
第二节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 公共交通系统评价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车数的确定
.
第一节 概述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主要方式
兴交通工具,如广州、成都、青岛、鞍山等城 市均规划了轻轨线路。
.
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以运营服务 为中心,为乘客提供安全、迅速、 方便、准点、舒适、经济的运输服 务,最大限度地节省社会时间,满 足城市生产、社会发展和人民劳动 与生活的需要。
.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 要内容,要在调查研究城市交通现状的 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 规模、土地利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年限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公共交通 建设的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资料,合理地 确定城市客运交通结构、预测公共交通 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客流的时间分布 和空间分布、布置公共交通线路网络、 确定公共交通车种及车辆数、安排公共 交通枢纽以及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用地。
.
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
1.高峰时段公交车辆十分拥挤,载客率一般高于 80%,有的高达120%,平峰时段流动人口出行、 弹性出行增加,公共交通负担仍然很重;
2.公交出行半径增加,尤其是大城市,有相当部分 的出行难以直达,公交换乘成为关键问题;
3.某些区域出行过分集中,常规公交难以胜任; 4.常规公交缺乏交通政策、交通规划的保护,缺乏
.
四、城市公共交通基本术语与规划指标
1、客运周转量
——乘客在流动过程中的数量和距离的乘 积,叫做客运周转量。
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全市一日(或年)的 客运周转量可用下式表示:
M 日 = A 日 L 乘 = P 乘 P 出 N 居 L 乘 民 L乘 = L出 2l步
A日 ——日平均乘车总人次 L乘 ——平均乘车距离
.
公共交通路线的条 数:
n= L线 l线
.
4.站距
d佳
V步L乘t上下 30
(公里)
市区最佳站距为0.5~ 0.6km左右。
城市边缘地区及郊区的站距可适当加大
到0.8~1.0km左右。
5.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网站点覆盖面积
按300m步行半径计,不得小于城市用地 面积的50%,按500m步行半径计,不得小 于90%。
.
居民的交通时间:按当前城市客运交通 工具水平、居民时间和精力消耗情况, 大、中、小城市居民乘车合理的 最长 出行时间见表。
.
.
出行距离与使用交通工具的关系 :居民出行在 步行范围内(即15min或lkm以内)基本上是不乘 车的;在3-4km范围内,骑车比乘公交车更省 时间; 4km以上乘车比例增大。见表。
公交路线的平均长度(l线)常根据城市规模和形
状来考虑,取其城市直径(中、小城市)或半径 (大城市)为平均路线长度;可参照路线上乘客 上下车交替情况确定路线长度,它约为乘客平均 乘距的2~3倍,市区公共汽车、电车主要线路 的单程长度,一般为8-l0km,不超过13km,或 取车辆运送时间30—40min的行程为宜。大城 市的直径线路,包括郊区线路,最长不宜超过 60min的行程,中小城市的郊区线路不宜超过 40min的行程。线路过长会带来如下问题:行车 时间较难保证,准点率下降;沿线客流不容易 均匀,使平均载客量降低。
资金投入,车辆老化严重,准点率难以保证; 5.城市近中期内公共交通突出的矛盾是:公交客运
能力的供应与乘客的出行需求的矛盾,在高峰时 代供应远低于需求;从长远看,矛盾将转化为客 运量供求矛盾以及服务质量较低与人们多层次需 求之间的矛盾。尤其后者更为突出,公交方式迫 切需要改革。
.
三、居民出行特征
居民人均出行次数 :人均出行约2-3次/人 日 。常住人口出行次数中,工人、干部上下 班出行约70%左右,学生上下学出行约占20 %左右,其他出行约占10%左右。
.
6、公共汽车拥有量指标 国家规定车长为7~10m的640型单节 公共汽车为城市公共汽车标准车,规 划公共汽车拥有量指标:大城市为 800~1000人/标准车,中小城市为 1200~1500人/标准车。
P乘——乘车率
P出 ——出行率 N居民——城市居民总数
.
2、公共交通线网密度 (km/k㎡)
网= L网
F L网 ——有公交路线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 F ——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用地面积
网 体现了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的方便程度。
.
居民乘车始终关心的是要使非车内时间花得最少。
即要求:t非车内2t步+t候=最小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