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共分6个部,共有院士634名。

其中,在京院士共有90人,名单如下:1、数学物理学部(25人)陈佳洱:核物理学家1934年10月1日出生,上海人。

195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

陈建生:天体物理学家1938年7月8日生,福建福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教授。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陈木法:数学家1946年8月22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0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82年、1983年先后获该校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

曾任该校研究生院院长。

陈难先:物理学家1937年10月3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8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与科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曾任北京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式刚:理论物理学家1935年11月28日生于浙江温州。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甘子钊:物理学家1938年4月16日生于广东信宜。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3年该校研究生毕业。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及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郭柏灵:数学家1936年10月23日生于福建龙岩。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贺贤土:理论物理学家1937年9月28日生于浙江镇海。

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国家“863”计划直属惯性约束聚变主题首席科学家。

黄祖洽: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1924年10月2日生于湖南长沙。

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于该校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姜伯驹:数学家1937年9月4日生于天津,籍贯浙江苍南。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曾任“973”项目“核心数学中的前沿问题”首席科学家。

邝宇平:理论物理学家1932年11月9日生于北京,籍贯广东台山。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李惕碚:高能天体物理学家1939年6月12日生于重庆北碚,籍贯湖南攸县。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

田刚:数学家1958年11月24日生于江苏南京。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

1984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

198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座教授。

王诗宬:数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

1953年生于江苏省盐城市。

198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获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TopologyanditsApplication》等杂志的编委。

王梓坤:数学家1929年4月30日生于湖南零陵,籍贯江西吉安。

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副博士学位。

1988年获澳大利亚麦克里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该校校长,南开大学教授,汕头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专长概率论。

文兰:数学家1946年3月14日生于甘肃兰州,籍贯安徽泾县。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86年获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武向平:天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1961年1月生于陕西省黄龙县。

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博士学位。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叙瑢:发光学家1922年4月23日生于山东临沂。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55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杨应昌:物理学家1934年5月17日生于北京。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张恭庆:数学家1936年5月29日生于上海。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曾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数学与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张焕乔: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串列加速器国家核物理实验室主任。

赵光达:理论物理学家1939年10月24日生于陕西西安。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周又元:天体物理学家1938年7月30日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南京。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

周毓麟:数学家1923年2月12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镇海。

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

1957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任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朱邦芬:凝聚态物理学家1948年1月5日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宜兴。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2、化学部(16人)白春礼:纳米科技研究专家满族,1953年9月生于辽宁丹东。

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81年、1985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和国家纳米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陈洪渊:分析化学家1937年12月24日生于浙江三门。

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1981-1984年在联邦德国美茵兹大学留学。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科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主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段雪:应用化学家。

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员。

1957年1月生于北京市,籍贯北京。

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北京化工学院化学系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费维扬:化学工程学家1939年7月3日生于上海。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松:无机化学家。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1964年2月生于安徽泗县,籍贯安徽泗县。

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8、1991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雷:无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65年3月生于吉林长春,籍贯江苏镇江。

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该校化学系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日本东京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1994年回国后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

曾任日本神奈川科学院研究员。

现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黎乐民:物理无机化学家1935年12月6日生于广东电白。

1959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1965年在该校技术物理系研究生毕业。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李亚栋:无机化学家。

清华大学教授。

1964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宿松县。

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1991年7月和1998年6月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Nano Research副主编、《科学通报》副主编。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若庄:物理化学家1925年5月25日生于北京。

1947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50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元方: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家1931年2月1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镇海。

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

北京大学教授。

曾任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放射化学与核技术委员会主席。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王夔:无机化学家1928年5月7日生于天津。

194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曾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等职。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徐光宪:无机和物理化学家1920年11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

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

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副主编。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严纯华:无机化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

1961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籍贯江苏如皋。

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5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礼和:药物化学家1937年9月8日生于江苏扬州。

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1967年北京医学院研究生毕业。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