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智能变电站系统组态规范--NR版本(发布稿)

【VIP专享】智能变电站系统组态规范--NR版本(发布稿)

智能变电站系统组态配置规范工程服务中心前言为了规范南瑞继保为集成商的智能变电站工程中各命名标准,使SCD组态集成更加规范和统一,方便后期运行维护工作,保证南瑞继保为集成商的工程统一性,在工程制作时有规范可依,在维护中方便查询,适应未来变电站集中控制管理需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特制定《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文件SCD组态规范》,以加强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文件SCD的组态配置,为形成统一的全站唯一数据源提供配置依据。本规范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虚拟化、二次系统网络化、传输信号数字化的特点,全面规范了SCD文件中智能电子设备IED的命名,统一了二次系统中IED设备之间相互通信的参数分配原则。本规范规定了SCD文件中站控层、过程层和间隔层信息的实例化原则,是系统组态集成更加面向实际应用,增强了智能变电站SCD文件的可读性和统一性,为验收、运行维护提供依据。

本规范由 提出并负责解释。本规范由 归口。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智能变电站系统组态配置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用户无区域规范或特殊要求时,由南瑞继保承担集成商的智能变电站工程的系统组态配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L/Z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Q/GDW 396-2012 《IEC_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第二版Q/GDW 383-2010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10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394-2009 330~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范Q/GDW 410-2010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Q/GDW 424-2010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Q/GDW 425-2010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 Q/GDW 426-2010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 Q/GDW 427-2010 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 Q/GDW 428-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Q/GDW 429-2010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Q/GDW 431-2010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 Q/GDW 441-2010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缩略语3.1 缩略语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制造报文规范)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MAC-AddressMedia Access Control-Address(介质访问地址值)APPIDApplication Identifier(应用标识符)GOOSEGo 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s(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IED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智能电子设备)ICDIED Capability Description(IED 能力描述文件)CIDConfigured IED Description(IED实例配置文件)SmvID多播控制块,用于采样值定义的SmvID。习惯上简称为SvIDDOData Object(数据对象)DAData Attribute(数据属性)3.2 术语DL/T 860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2.1 GOOSE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s)。基于发布/订阅机制,快速、可靠地交换数据集中的通用变电站事件数据值的相关模型对象和服务,以及这些模型对象和服务到ISO/IEC8802-3帧之间的映射。3.2.2 SV采样值(Sampled Value)。基于发布/订阅机制,交换采样数据集中的采样值的相关模型对象和服务,以及这些模型对象和服务到ISO/IEC8802-3 帧之间的映射。3.2.3 ICD 文件IED 能力描述文件(IED Capability Description)。由装置厂商提供给系统集成厂商,该文件描述IED 提供的基本数据模型及服务,但不包含IED实例名称和通信参数。3.2.4 CID文件IED实例配置文件 configuredIED description;CID 文件每个装置有一个,根据 SCD 文件中与特定的 IED 相关信息自动导出生成 3.2.5 SCD 文件全站系统配置文件(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所有IED 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 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SCD 文件应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原因、修改版本号等内容。3.2.6 SCD组态配置 全站系统配置文件(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智能变电站系统集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虚端子连接、IP地址分配、MAC地址分配、信号实例化等工作。3.2.7 IED名称系统配置文件SCD中,用于区分不同智能电子设备的站内唯一标识,实现设备之间建立通信的基本参数。3.2.8 虚端子GOOSE、SV 输入输出信号为网络上传递的变量,用以标识过程层、间隔层及其之间联系的二次回路信号,与传统屏柜的端子存在着类似的对应关系,为了便于形象地理解和应用 GOOSE、SV 输入输出信号,将这些信号的逻辑连接点称为虚端子。虚端子的变量定义参见《Q/GDW XXX-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智能装置接口设计规范》报批稿。

4 总则本规范严格遵循IEC 61850 规范。本规范统一了南瑞继保作为集成商的各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IED的命名,起到了智能电子设备IED统一化管理的目的。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文件SCD组态过程中的通信参数分配原则进行规定,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采用具有唯一标识和固定规律的MMS、GOOSE与SV通信参数,避免了智能变电站站控层、过程层和间隔层通信参数配置原则不一致,实现了智能变电站SCD文件通信参数统一配置管理的目的。

本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SCD中描述实例化原则,通过规范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信息的描述,达到增强SCD文件的可读性、正确性的目的。

5 IED命名规范5.1 IED命名原则智能电子设备名称在变电站系统内应唯一,依据设备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不同作用进行命名。IED名称应能直观反映该被保护对象、电压等级等信息,应按全站远期规模命名。IED名称由五部分共7位合法可视字符组成(站内装置较多时可以扩充到8位),分别代表变电站内装置类型、保护对象、站内电压等级,站内编号、网络标识,具体名称格式定义如图1所示:图1 IED名称格式定义图1275 63 4

设备类型保护类型电压等级

网络标识站内编号(装置数量多时可以扩充到3位)

5.2 IED命名细则a)设备类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现不同功能的二次设备类型。1)对于保护装置与合并单元功能合一的设备,使用保护装置作为其设备类型;2)对于保护与测控合一设备,使用保护设备作为其设备类型。 b)保护对象:被保护的一次设备类型。c)电压等级:被保护一次设备电压等级。1)主变、录波、主变公共绕组和主变本体智能终端等宜选用与高电压等级相同;2)对于PMU等监控全站范围的设备宜使用最高电压等级。d)站内编号:两位站内编号(如需要可扩充到3位、4位等)顺序增加,(如下表1);如果在预先有正式调度编号时,宜使用调度编号命名,方便识别,如后期调度编号发生改变,则忽略改变,保留原正式调度编号。 如:SL1011 为10kV四合一保护,PL2216A为调度编号是2216的第一套线路保护;

e)网络标识:当两套以上的装置启用该字段,第一套为A,第二套为B,以此类推,单套不进行标识。依据IED命名原则和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配置原则,对命名中的五个部分的给出推荐命名,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IED命名列表1234567IED名称对象类型电压等级同一类装置顺序十位和个位网络标识C测控G公用00—公用01A第一套

P保护B开关10—10kV02B第一套S四合一T主变35—35kV03C第三套R录波器L 线路66—66kV

04

I智能终端M母线11—110kV05M合并单元D直流22—220kV

U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X规约转换33—330kVFF

DZ低周减载R电抗器/高抗50—500kV

SB失步解列C电容75—750kVWK稳控S所变Z在线监测U所用电PMU同步向量E母联/分段Q其他智能设备Z备自投Y短引线J远跳判别N非电量Q其他

6 SCD组态配置规范6.1 通信子网配置通信子网配置应按站内实际网络结构为基本进行划分,能清晰反映不同电压等级及网络类型。通信子网按访问点类型分为MMS网、GOOSE网 和SV网三类。a)MMS网应按站控层网络配置情况建立通信子网,为了组态时方便可按电压等级建立子网。由于目前SCD工具对MMS网络仅支持单网配置,所以对MMS仅配置A网IP地址数据即可。b)通信子网命名应为:XkV GOOSE_Y网 、XkV SV_Y网、MMS_Y网;前缀“X”代表电压等级,“Y”代表子网类型:例如“A”代表A网,“B”代表B网;c)对于一个访问点下包括多种信号类型的控制块,应根据其控制块的属性分别在相应的通信子网进行配置;d)同一类通信子网内设备访问点下,应只包含与其子网命名相符的控制块;e)相同类型的通信子网均应使用前缀区分电压等级;f)通信子网设备排列顺序应依据IED命名中设备编号顺序排列。6.2 多播MAC地址分配

表2 多播MAC地址分配表

取值地址范围服务起始地址(十六进制)结束地址(十六进制)

GOOSE01-0C-CD-01-00-0001-0C-CD-01-01-FF多播采样SV01-0C-CD-04-00-0001-0C-CD-04-01-FF本规范使用的多播地址(6个字节)应有如下结构:a)前3个字节被IEEE定义为01-0C-CD;b)第4个字节,使用GOOSE为01,多播采样值使用04;c)第5和6个字节为顺序号, 8-1附录B定义具体的范围;d)注:目前该多播MAC地址范围在不够现场使用时,可扩展至01-0C-CD-01(04)-3F-FF;6.3 APPID配置 a)APPID值要求全站唯一,推荐GOOSE的APPID值由组播MAC地址的第五字节和第六字节合成;SV的APPID值由组播MAC地址的第五字节和第六字节合成后加上0x4000组成。b)对于支持通道可配置的扩展IEC60044-8协议的FT3采样值应配置SV多播APPID,在帧格式中逻辑设备名(LDName)字节宜填写SV多播APPID作为不同采样值的身份标识;c)GOOSE的APPID范围为0x0000-0x3FFF;d)SV的APPID范围为0x4000-0x7FFF;6.4 VLAN-PRIORITYa)VLAN-PRIORITY优先级采用IEC61850中默认优先级值4,SCD工具默认值即可;6.5 VLAN配置原则以后优先采用交换机静态组播配置,仅在双网时通过VLAN进行A,B网的区分,当现场要求需要采用VLAN划分时按如下进行:a)优先推荐由交换机打VLAN标签,即交换机划分VLAN。b)如果需要在SCD文件中配置VLAN-ID,那么SCD文件中发送数据集配置的VLAN-ID应使用范围是0~4095的十进制字符表示,否则对于十六进制的VLAN-ID,NR1136程序将默认识别为0;c)GOOSE与SV信号应使用不同的VLAN-ID;d)VLAN-ID配置应按变电站远期规模一次划分完成,并做好规划文档的备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