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题记
这本书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朋友向我推荐这本书,但一直没有去看,原以为会有枯燥的开头和与现代合不上的对白,没想到一读就放不下了,欲罢不能.翻看全书,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布局谋篇的编故事才能。
在这部将近一百多万字的小说里,既有节奏紧张、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节奏相对舒缓、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小故事。
大仲马在小说中还不时穿插一些典故传说、奇闻轶事、异域风情和大海、岛屿的景色描写。
如果单纯以故事情节论,我认为《基督山伯爵》确实是难得一觅的好书,并且让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结构十分严谨。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书的作者吧!
大仲马,全名亚历山大·仲马,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
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
他父亲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大仲马继承了父亲反封建传统,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制;他憎恨和不满复辟的波旁王朝。
他曾被视为拿破仑分子而受到歧视。
他先后参加了1830年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和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
他曾两次被迫长期流亡国外,1860年他还去意大利协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作战。
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
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
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由于他的黑白混血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心中受到创伤。
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
逆性格。
1842年,欧仁·苏德社会风俗小说《巴黎的秘密》在报纸上连载一炮打
响后,出版社约请大仲马也以巴黎为背景写一部当代题材的小说。
大仲马接受约请后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搜集素材。
他在巴黎警署退休的档案保管员珀歇写的回忆录里,发现了一份案情记录,它记述了拿破仑时代一个年轻鞋匠皮科的报仇故事。
他根据这个素材,构思了一个复仇故事的轮廓。
然后,他又听取了在创作上和他多年合作的助手马凯的一些很有见地的建议,在对波旁王朝的憎恨下写下了
这部著作.再让我们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概况本文主要内容吧!
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
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
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遭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并且真挚热情。
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写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神往。
1815年2月底,埃及王号远洋货船年轻的代理船长爱德蒙·唐泰斯回到马塞港。
老船长病死在途中,他曾托唐泰斯把船开到一个小岛上去见囚禁中的拿破仑。
拿破仑委托邓肯斯带一封密信给在巴黎的亲信。
唐泰斯这次回国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他已经准备好要和相爱多年的女友结婚,然后一同前往巴黎。
唐代斯遇到了法里亚神甫,由于神父让唐代斯获得重生,拥有了智慧与财富。
于是唐代斯改名为水手辛巴达,对于当初的滴水之恩,他如今以涌泉相报,之后他又改名为基督山伯爵开始了他十几年来梦寐以求的复仇计划。
复仇之路当然是无比的坦顺,所有的罪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基督山伯爵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人物,他非常的敢爱敢恨、豪爽气派,也聪慧过人,由于饱经沧桑,他对任何事都格外的执着。
基督山伯爵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但他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他蕴藏了部分作者的写照。
作者大仲马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人,他在基督山城堡连续
几年每日宴请宾客,高朋满座;其中许多人,大仲马连姓名都不知道,可见他的气派,比起基督山伯爵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基督山城堡门厅的正位,堂而皇之地放着一尊大仲马的半身像,还配上一条座右铭“我爱爱我的人。
”伯爵先生所经历过的不幸是无人能比的,在四面环海、不见天日的死牢中被关押了整整十九年。
在狱中,他并没有绝望,而是努力地向神甫学习各种知识,不仅我佩服他的毅力,神甫因为“佩服这个年轻人”更是为他创造了许多条件。
九死一生越狱成功之后,他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前进——为自己的不幸报仇!伯爵先生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这三仇人的复仇是最精彩绝伦,跌宕起伏的。
他先后进入他们的社交圈,又通过决斗的方式使费尔南的儿子——阿尔贝蒙羞,直至他的父亲发疯;再利用经济网、发假情报使唐格拉尔彻底破产;又通过精心的策划使维尔福的妻子起了歹心,没让自己亲自下手便使他们全家支离破碎,最后扬帆而去,不知所踪,将剩余的财产全部留给了曾有恩于他的老莫雷尔之子——马克西米连。
«基督山伯爵》中描写唐代斯发现基督山的宝藏,及他后来的地下宫殿,满桌的美味珍馐,东方的怪诞经历,罗马强盗的洞穴等等,都带着天方夜谭的奇妙意境。
但是这样的理想化让大仲马笔下的人物美中不足。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是,鲜明到了极点,便成了单调。
几乎每个人物用一个词就可概括,大仲马所创造的人物都太过简单直接,让人一目了然,具有复杂性格和矛盾心态的很少。
他所创造的人物,更确切地说,是理想化的角色,而并非活生生的人——这一矛盾体生物。
这一点是大仲马的失败。
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塑造这样一个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说是作品的一个败笔所在,因为它极大削弱了作品现实主义的批判与讽刺力量。
在大仲马笔下,时时吐露出金钱可爱、金钱万能的观点,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义”思想观念。
大仲马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也不屑于什么学派,更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惟一的原则。
”大仲马之所以在法国文学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究其根源,我想他的思想恐怕就是主要原因所在。
看完整部巨作,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
这泪水,不为伯爵和海蒂的云游四方而悲伤,而是为伯爵内心深处的坚韧感到敬佩。
我无法想像,大仲马笔下的伯爵先生竟可以将自己的一切隐藏那么久,竟可以在仇敌面前仍旧优雅……这一切,都超出了我的想像,一句话好似“醍醐灌顶”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不错,人世间可怖的东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躯中深藏着的意志在刹那间迸发,就似一把宝剑在经过炼剑师的千锤百炼
之后,在忽然间亮剑,寒光、剑气,此时无人,亦无招可以与之匹故。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冶炼,才会有今日的星光璀璨。
他们就像蜗牛,在壳内积蓄着能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唯有拖壳的那一刻,他们才为自己,感到骄傲;他们就像武林中的剑客,无声无息地在幽谷中修炼,终有一日,拔剑出鞘,无情的冷剑已亲吻上了你的喉,而你,还在惊叹他的那股韧劲! 他,21岁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次失败;26岁时爱侣去世;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曾想到自杀;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次落选;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52岁时,当选美利坚合众国第16任总统,就是这样一个失意过10余次的男人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的巅峰,近40年的挫折和耐心的等待,使他拥有了一副刀枪不入的盔甲,他只等亮剑的那一刻!
人生如蝉,只有经历一次痛苦的蜕变,才能名噪枝头,达到生命的高度;人生如禅,只有始终如一的追求,才能渗透生命的秘笈,拓展它的厚度!人生总是先有苦,后有甜的。
只要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梦想就一定能成真。
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时鼓舞着你对事业的进取精神!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心中有希望,再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拥有理想,充满希望,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为了我们自己的蓝图而奋勇飞翔!
“在这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
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中:
等待和希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