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环保的社会工作介入

社区环保的社会工作介入

4、协调政府与组织 专业的环保组织或其他非营利组织, 较政府而言更具专业性。组织的意见其实代 表的是该领域相对先进的观念和实践经验, 那么相关组织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就 尤为重要。社会工作者需要向政府证明组织 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提高政府对于组织 的认同和重视程度,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 考虑组织的意见,并在工作过程中,将一些 原本不该包揽的政府并不具有相关工作能 力的事务分离出来“,承包”给组织,政府用 “购买服务”的方式代替“亲力亲为”,不仅可 以提高效率,更能增强成效。 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资源的集散 地,为支持环保相关组织的发展,社会工作 者需向政府争取一定的财力倾斜,争取财政 上的支持,提供组织缺乏的社会资源,给组 织的进步、完善和能力的提高提供物质上的 支持。同时,法律政策环境对组织的发展也 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政策环境能够促进组织 的发展壮大,反之,则会压制其发展,甚至导 致其病态发展。 5、协调企业与组织 环保组织或其他相关非营利组织要能 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发挥专业监督功能 的同时向企业提供一系列专业技术层面的 支持,增强企业环保所能使用的能量,避免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社工还能够利用组 织进行环保产品的推广,在产品环保化的基 础上,可进一步追求环保产业化的实现,将 环保作为一项产业和事业去发展。 企业与组织很大程度上处于一个平级 的地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企业需要寻求 组织的专业帮助,组织也需要企业这块试验 田。因此,这两者对于对方而言都不可或缺, 这时“合作”就是必然选择。社会工作者需要 做好企业与组织之间的润滑剂,搭建合作和 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的信息交流,比如说企 业不断提出污染处理的新难题,组织不断提 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以便共同 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一)居民层面:增强意识,提高公众参 与
社区居民身负多层角色:环境污染的 制造者、监督者、受害者。这些角色都要求他 们增强意识:减少环境污染的制造;监督社 区内外对社区的环境污染行为;当权益受侵 害时,主动维权。社会工作要做的是协调居 民与政府、企业、组织的关系,增强居民各种 角色应具备的意识,提高社区环保的公众参 与。
本文主要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生 活垃圾分类处理及居民环境权益的维护。而 解决问题的主要推动者即社工组织或机构、 自治组织或基金会及相关社会工作者。我们 要研究的是这些组织或机构及其社工需要
怎样用“整合的手”将政府“有形的手”、市场 “无形的手”及民众“参与的手”握在一起,将
社会各方面的行为主体的手握在一起,整合 各方资源为社区环保所用。
行政治理、直接交涉、司法诉讼、第三方 调解方式构成了目前社区污染治理方式的 总体框架。从社区层面污染治理的方式看, 以行政管理和执法为主,由行政系统推动执 行的政府包办模式仍然在现有社区污染治 理体系中占了绝对主导,市民对环境污染矛 盾解决主体的认知存在着明显的“政府依赖 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环保的必要性 目前苏州的环保工作也是以行政治理 为主,主要依赖政府。同时,政府对环境的保 护主要侧重于从整个城市出发,针对社区层 面来开展环保工作的意识较薄弱,工作较欠 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区层面的环 保对于社会的环保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各个 击破”的意义。 面临以上现状,首先需要提高对于社 区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其次需要建立一个社 区环保的体系,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体 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代替政府所唱的 “独角戏”。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就显得尤 为重要。社会工作这样一个做“人的工作”的 职业,有利于联络各方资源,将社区环保的 “资源网络”构建起来,协调各方关系,以形 成一个居民、政府、企业以及第三部门共同 参与的多元环保体系,搭建一个汇聚“生旦 净末丑”的戏台。
3、司法诉讼方式。指污染受害居民通过 民事诉讼的途径,要求污染者停止污染侵权 和进行赔偿的方式。由于诉讼途径一般需要 当事人较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加之目前社 区污染方面环保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的不 尽完善,以及客观污染取证方面的困难,诉
讼成本较高。 4、第三方调解方式。指通过第三方出面
主持,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 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达成协议,消除 污染、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目前污染纠纷 调解的第三方主体主要为司法部门或社区 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实践中,调解方式多发 生在居民之间的污染纠纷上,以自愿为原 则,在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缺乏相应制度保 障的情况下,治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社区环保;社会工作;多方合作
社区环保的社会工作介入
文 | 江董玉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
展的瓶颈和威胁。在经济大发展的今时今 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日益受到关 注和重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环保的意识。
社区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关 注和讨论的范围。社区作为一个既是中观又 是微观的层面,对于环保的意义非凡,它可 以作为一个全社会环保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又可以作为一片试验田。同时,将环保事业 着眼着力于社区环保对社区本身也具有重 要意义。社区环保必然需要政府的协调、市 场的调控及社区内公众的全民参与,也就是 说社区环保是将几者关系有力协调的良好 契机,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切口,特别是相 关硬件设施及人文环境的建设。
(二)政府层面:明确定位,重服务忌包 办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我们的政府往往 扮演“家长”的角色,对各种社会事务采取 “包办”的策略,管手管脚,导致社会各方鲜 有主见,形成严重的“政府依赖”。但我们也 知道,政府不是万能的,就像家长不可能帮 孩子完成任何事一样,政府需要“学会放 手”,给社会一点自由自主发展的空间。社会 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协调政府与居民、企业、 组织的关系,帮助政府明确定位,脱去包办 的家长角色,与各方建立平等的“朋友关 系”,用管理与服务代替传统的包办。
2、直接交涉途径。指污染受害居民直接 同污染者进行交涉,要求停止污染行为和进 行赔偿的单方面维权行为。这一过程实际上 是双方直接博弈的过程,博弈者的个人因素 对博弈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由 于污染受害居民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且受到 个人知识水平、信息获取、能力水平等方面 的限制,治理的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 说较为有限。
社区环保的现状及其弊端 (一)现有社区污染治理主要方式 从污染治理的方式看,以政府主导的
行政治理方式是最为传统的方式,但以市民 环境维权为主要目的其他治理途径也同时 存在,构成了目前社区污染治理的总体结 构,概括如下:
1、行政治理方式。目前各类环境污染防 治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都为行政环境执法 提供了制度标准。由于单个社区的微观环境 污染对整个城市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有限, 影响范围较小,因此难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 视而主动采取治理行动,以至于一贯被动地 采取措施,政府被“赶着”治理社区环境。比 如说环境信访,就是市民通常采用的方式。 但是就当今社会大部分市民的环境意识而 言,只要这些污染不危害到个人利益,甚至 说不严重危害到个人利益,市民们是很少会 选择“向上反映”的。
生俱来的优势,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 点。但政府往往是以一种行政命令的口吻要 求企业“要怎样”“、不允许怎样”,冷冰冰、硬 邦邦,这样的方式无疑是收效甚微的。社会 工作者可以帮助政府优化管理和服务模式, 提升管理与服务的艺术,让企业从根本上即 是从意识层面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 意义所在,自觉自愿地促进生产环保化。
(四)组织层面:提高能力,追环保生活 化
环保组织或有关非营利组织拥有环保 方面的专业垄断权,在环保技术及相关知识 技能方面拥有相对权威,甚至代表着该领域 的最高水准,因此,它们的认识和能力对环
保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组织层 面提高能力是环保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将 环保生活化作为现阶段环保事业的最高目 标,将环保化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 刻刻。
(五)系统层面:协调各方,促环保系统 化
1、协调居民与政府 社会工作者要将公众参与对社区环保 的重要性呈现于政府面前,促进政府在这方 面的立法,明确公众参与的地位:明确其加 强社区环保的义务,培养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的习惯;保障其对社区环保实施内部监督的 权力;保障其维护社区及自身环境权益的权 利的行使。 当然,社会工作者也需让居民有这个 “主人翁”意识,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社 区是居民的社区,而不是政府“所有”的社 区,相对于政府而言,居民在更大程度上是 社区的主人。社工要鼓励居民参与政府政策 制定的过程,积极参加诸如听证会之类,使 自己的想法和实际情况在政策中体现出来, 这样不仅有利于制定出因地因时制宜的政 策,更有利于政策的贯彻实施,更好地促进 社区环保,保障居民权益。 2、协调居民与企业 社会工作者要与企业协商,朝“信息公 开”的方向努力,告知本企业运用哪些环保 设备,产生多少环境污染物,处理多少,排放 多少,对社会对社区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 多开类似的污染报告会“,敢为敢当”。同时, 企业要建立“公众监督机制”,信息公开确保 居民知情权的同时,给居民监督以及给企业 施压的途径,以确保现如今的环保努力已是 最大的努力。 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即是激起居民的 监督欲望和意识,建议企业拓宽民众监督的 途径,这样企业时刻能够感受到有无数双眼 睛在盯着自己的所作所为,以此促使其自觉 环保。 3、协调政府与企业 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中,企业往往处 于弱势地位,被“应该”“、不允许”,往往缺乏 除生产之外的独立见解和自主,缺乏主体意 识,被政府牵着鼻子走,很少提出自己的要 求。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 系,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良性互 动,打破以往的“命令 - 执行”模式,企业倒 逼政府加强服务意识,将单一的行政命令转 换为“服务管理”。 政府对于社会具有其固有的暴力垄断 权,它能够进行“失范惩戒”,也能对于一些 环保行为做出鼓励或提供优惠。这是政府与
(三)企业层面:强化责任,求生产环保 化
企业是社区外部污染的主要制造者, 企业的环保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区域 内环境质量的好坏。近年来,我们提出了“企 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正式将企业本该承 担的一些责任固化下来,比如说很典型的 “环保责任”。其实我们知道企业很好地履行 环保责任不仅给环保事业带来极大好处,说 到底也有利于先进企业文化的构建,有利于 企业的长远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社会工作者 要促进企业强化环保责任,追求生产环保 化,做到源头 - 过程 - 结果的环保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