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去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这一讲话为基层社区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基层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同时为了能够加快城市社区建设的步伐,同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社会工作的介入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城市建设与社会工作介入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目前的城市社区工作有着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建设社会工作介入
引言
“社区”的概念最先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
大意是指那些存在于前工业社会的、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共同体。
同时有一定归属和群体责任感的人群通常被称为社区。
一、城市社区的现状及问题
(一)基层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色彩突出,而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色彩偏弱。
政府、街道越位倾向明显,该下放的权力没有下放,该剥离的事务没有剥离。
围绕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换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明显不足。
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意识还较淡漠。
许多的居民仍然是把社区的管理的工作完全看成是街道以及居委会的事,同时没有把自己视为是社区管理的主要的参与者,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表现出来不关心甚至是不配合,对社区内的社会活动、经济的活动、文化的活动以及政治的活动参以及兴致表现很低,对居委会的选举更加的不关心,致使社区管理工作更是全面以及深入展开的困难非常的大。
并且这个情况下以来的外来的务工人员基本是主要的社区的居民
却由于户籍的问题被排挤到选举范围之外,这个情况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参与的热情。
(二)社区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最主要的职能应该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我市虽然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方面做过大量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们发现:一是社区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够,许多服务领域缺少服务标准、服务规程,多数服务产业化程度极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缺失;二是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各类组织仍不够发达,特别是社区志愿者服务的组织及管理水平较低。
社区志愿者服务中的形式化、运动式、不规范等问题突出。
三是社区服务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服务设施闲置和服务设施不足的矛盾并存。
(三)社区文化
社区思想道德建设与社区教育得到很大发展。
加强社区学校(社区党校)等教育阵地建设,组织开展提高居民素质的各类教育活动,协调和依托社区内各类教育机构,逐步在社区建立完善全方位、系列化的教育模式。
同时积极实施群众文化“金穗工程”,加强了社区文化阵地、队伍、活动、服务4个网络建设;依托社区资源和专业优势,形成社区文化特色,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广泛的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培训社区体育指导员,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城市社区工作必要性分析
(一)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来进行分析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从社会工作的起源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导致社会上社区问题的显现,而社区建设问题的加深则更加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说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与社区建设问题的加深分不开的,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从社会工作的理念来进行分析
从有关社会工作的理念分析来看,我们对理念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使命,二是专业使命。
社会使命即强调“扶贫济弱”解决社会问题、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工作主要帮助社区建设通过自助和互助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目标是满足人的需求,以协助个人和团体解
决社会问题。
三、基于社会工作介入视角下构建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确定社会工作的权利地位
就目前来说,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过于强调社会工作者“民间化”的身份,政府对社会工作者有使用权但没有管理权,明确社工在政策执行中的角色,将社会工作服务纳入到低保政策中。
社会工作在介入城市反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了服务的职能,但在目前的救助中服务并非起到了主导作用,反而物质救助是救助的主体。
充分发挥救助服务的功能,就必须在政策中明确救助服务的主体地位,赋予社会工作者监督管理的职能,把接受社工服务作为申请低保的条件,鼓励身体健康者参加社会公益服务,促进低保弱势群体的社会功能的恢复,实现低保救助的综合性。
(二)倡导社区自治,提高居民参与度
根据不同类型社区的特点,指导和帮助他们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合各自特点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制度,加快推进社区居委会依法直选,完善以居民会议为中心的民主制度,明确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各项重要问题必须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明确居委会应该公开的各项事务。
鼓励高素质的人积极参与竞选,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
(三)理顺社区内组织、企业单位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对社区内的民间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政府应重点培育和积极扶持,社区居委会应该给予帮助、引导和监督,组织和支持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防止他们出现违法违纪和侵害居民权益的现象;社区内的企业主要是物业管理企业,与之联系密切的还有社区内组织业主委员会,处理好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个难点。
(四)提高社区现有人员素质,拓宽社区工作者后备队伍
按照《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稳步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同时,并且要充分的利用目前的师资,引入现代的社区的理论,同时借鉴了国内的社区管理培训的先进经验,在规范了培训师资、培训的教材、培
训时间以及培训的内容的基础上,建立我们自己的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的基地,对居委会的主要的骨干进行了轮训。
这样情况下要尽快的制订相关的政策,鼓励优秀的毕业生下到社区中工作。
特别是注意通过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资源利用起来,充实到社区管理队伍中去。
总结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基层是以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生活区为基本构成单元,政府借助企事业单位作为中间平台对其进行管理,这种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生活的超稳定。
各地政府在建设城镇化社区的同时,也都在摸索如何通过适当、合理的方式对社区进行有效管理,但最终发现,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一样,都不能只注重管理,而应该给予被管理对象更少的束缚,更大的发展空间,减少过度干预,分散公共权力并提供更多的政府服务,这样才能有利于社区的建设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传友. 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J]. 武汉学刊, 2008,(06):67-77
[2] 李春玲.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2):12-23
[3] 许远旺,卢璐. 从政府主导到参与式发展: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 中州学刊, 2011,(01):56-66
[4] 王海燕.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10年回顾与展望[J]. 知识经济, 2010,(10):45-50
[5] 张勇.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历程、脉络与启示[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05):23-34
[6] 王利明. 惩罚性赔偿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4):90-99
[7] 林卡,仲鑫. 北欧国家发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启示[J]. 浙江学刊, 2008,(01):98-120
[8] 宋建萍. 社区建设需制度机制创新——发达国家社区建设对浙江的借鉴与启示[J]. 浙江经济, 2011,(13):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