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以招商银行为例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完善,除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推动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但随着中小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已经制约了中小商业银行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探讨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问题,重点以招商银行作为案例,首先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和分类、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以招商银行作为案例,对其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简介;接着从股权结构、董事会职能、监督评价机制、内部控制环境、权力制衡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司治理理念、银行管理体制以及发展定位等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原因;接着对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借鉴;最后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健全董事会的职能、创新监督评价机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权利制衡机制、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六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目录引言 (1)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现状 (1)(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1)(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 (2)1.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 (2)2.地方政府具有双重角色 (2)3.公司治理基础比较薄弱 (2)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3)三、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 (3)(一)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3)1.股权结构不够合理 (3)2.董事会职能不健全 (4)3.监督评价机制落后 (5)4.内部控制环境不优 (5)5.权力制衡机制缺乏 (6)(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原因 (6)1.公司治理理念落后 (6)2.银行管理体制制约 (7)3.发展定位不够科学 (7)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外经验借鉴 (7)五、完善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8)(一)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8)(二)健全董事会的职能 (8)(三)创新监督评价机制 (9)(四)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9)(五)完善权力制衡机制 (10)(六)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10)六、结论 (10)参考文献 (11)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持续发展,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规模不断壮大,市场份额显著增加,市场竞争力持续提高,截至到2013年底,我国共有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4家、农村商业银行212家,我国商业银行总数已经达到368家,但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始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地方政府具有双重角色、公司治理基础比较薄弱,导致中小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普遍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商业银行的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大型商业银行“跨区域”竞争,还要面对我国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后外国银行进入中国的竞争,同时也要面对未来民营银行的竞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不仅是中小商业银行现实发展之需,更是中小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之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股权结构理论、制衡理论、企业管理理论等诸多理论,主要采取理论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定性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献和期刊文章,在学习、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同学以及自己身边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座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立场获取有关情况,以更加符合实际;通过以招商银行作为案例,对中小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问题有的放矢的提出对策建议,努力使本文更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现状本文以招商银行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由于招商银行属于中小商业银行,因而本文重点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现状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司治理理论等进行简要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国际上一般按照资产规模把银行划分为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划分标准不尽相同。
我国一般按照功能和产权归属将商业银行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我国学者多数认为,所谓中小商业银行,就是指与“中央”相对,其银行的股份来自地方政府、本地企业或居民,地方政府一般拥有控股权,且经营地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1.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于1996年开始对城市信用社的改造和组建城市商业银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财政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分税制,除了农村信用社由省级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外,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都由中央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金融资源来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因而必须增加地方金融的宏观调控手段。
这就使得我国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各地政府都出台了扶持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各项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地方政府还大力支持中小商业银行朝着跨区域发展的目标迈进,使得政府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特殊性就是“政治”上的委托关系,因而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着很强的政治因素。
2.地方政府具有双重角色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自从成立那天起,就已经背上了十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且这种不良资产随着银监会对风险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而不断暴露。
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解决中小商业银行的包袱,普遍都帮助中小商业银行转换不良资产,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保证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能够达标,比如各地政府于2006年累计为城市商业银行转换或注入不良资产高达800亿元,在帮助中小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资产包袱之后,地方政府希望中小商业银行能够更好的回馈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各地政府都加强了对中小商业银行产权的控制,组织所控制的企业投资入股,进而实现对董事会以及行长等高管人员的控制。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地方政府在中小商业银行中,既是股东,又是管理者,通过“双重角色”介入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因而使中小商业银地公司治理动作机制更为复杂。
3.公司治理基础比较薄弱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因而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初期都是在一个地域进行经营,这就使得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程序简单、市场反应快、决策链条短的特点,这就直接导致中小商业银行对现代公司治理缺乏了解、认识和认可,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控制中小商业银行,将公司治理当成了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的“摆设”,尽管地方政府认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但普遍都采取非公司治理方式来处理中小商业银行的各项事务,这就直接导致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
因而,从总体上来说,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础都比较薄弱,如何健全和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是对中小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挑战。
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分析招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简称招行,成于1987年4月8日,由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创办,是中国内地规模第六大的银行、香港中资金融股的八行五保之一。
总行设在深圳市福田区,2002年4月9日,招商银行A 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6年9月8日,招商银行开始在香港公开招股,发行约22亿股H股,集资200亿港元,并在9月22日于港交所上市。
资本净额超过2900亿、资产总额超过4.4万亿。
招商银行在中国大陆110余个城市设有113家分行及943家支行,1家分行级专营机构(信用卡中心),1家代表处,2330家自助银行,在香港拥有一家分行(香港分行),在美国设有纽约分行和代表处,在新加坡设有新加坡分行,在伦敦和台北设有代表处。
招商银行作为一家成立30余年、仅次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型商业银行,其公司治理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应该说比较成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中国大陆全资拥有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在香港全资拥有永隆银行和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领先的零售银行。
在1995年7月推出银行卡一卡通,并在1999年9月启动中国首家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众多企业和电子商务网站广泛使用网上支付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是股权结构相对比较合理,股权结构指的是一个公司的股东的构成情况,它不仅包括股权集中或分散的程度,而且包括股东的类型以及各类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招商银行拥有绝对控股股东,股权高度集中,同时还拥有其他的大股东,侧重于股权集中程度、公司内部人与外部人的持股比例。
三是为防止其他部门滥用权力而互相干涉的权力,即通过交互的干涉避免单方的过度干涉,人员、部门、权力分离,控制股东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者人事控制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代理成本抵制就会被违法行为的负面效果所抵消,因此招商银行独立监督权的构建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模式至关重要。
三、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一)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股权结构不够合理银监会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指导意见》,尽管招商银行是我国“第六大商业银行”,也按照银监会的要求进行了改造,但仍然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
尽管招商银行于2001年引入了海尔集团入股,但招商银行仍然存在着地方政府“一股独大”的问题,从股权结构来看,香港招商局集团政府持股比例为54.2%、大型集团持股比例为26.4%、其他企业和居民持股比例为19.4%(如图1)。
香港招商局集团大型企业其他企业和居民图1 招商银行股权结构情况资料来源:招商银行官方网站由于招商银行地方政府“一股独大”,这就直接导致招商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经济原则,特别是由于“政企不分”,使得招商银行的资本增值动力不强,甚至存在着潜在的交易风险和道德风险。
2013年的贷款为1434037万元,2011年为1000474万元,2013年比2011年增长了18.75%;不良贷款率2013年比2011年降低了0.3个百分点,特别是2013年的不良贷款只有8541万元,而正常类、关注类贷款2013年比2012、2011年都高,这主要是由于招商银行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给香港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