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的答题步骤一、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第一步审题:审清设问。
定位试题限制的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方向。
明确知识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提问直接明确加以限制,如“体现的经济常识道理”、“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从文化生活角度”等,这些限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准确把握;二是提问没有直接明确限制,要根据材料或提问来进行判断,这就要看材料介绍的是经济现象、文化现象、政治现象,根据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知识;三是提问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如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审设问还必须明确总指向,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审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看清主体,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究竟是什么,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
审题时可以首先把该背景材料以及设问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层次或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思考。
第二步构思: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
第三步作答: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作答(答题)要求:①要有针对性,即答题思路要正确,要针对题目的设问作答,不要答非所问。
②要有逻辑性,即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先说那句话,后说那句话。
③要有层次性,要层层分析,大的层次包含哪些小的层次。
④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
⑤全面化,答题要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答题要点。
⑥规范化,包括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
禁止使用自己创造的或社会上的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
二、解答非选择题的注意事项要注意克服以下常见的毛病:(1)急于求成。
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会错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
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
原理表述不准确,分析用词不当。
(4)书写不认真。
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注:夯实学科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
要牢牢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只学习解题方法,不注重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
)三、典型试题解题思路1.认识、看法、理解、分析上述现象等类设问,可以分三步回答:第一步“是什么”(提取内容)。
第二步“为什么”(写出原因、结果、意义、作用、影响) 第三步“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
常见设问“如何(怎样)认识或看待材料中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现象?”或“评析材料中的经济现象?”其解题要领:定性(是什么)——对象的性质判断;分析(为什么)——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结论(怎么办)——我们的态度、做法。
2.依据、理由、原因、为什么等类设问理论依据﹙考点﹚+现实依据﹙意义、作用或影响﹚3.启示、启发等类设问理论依据﹙考点﹚+﹙主体﹚怎样做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先要分析材料,明确材料体现(说明)的道理;二是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理论依据;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4.作用、意义、影响类设问﹙主词﹚有利于,或有助于﹙多角度、多层面回答,但有些题目要辩证地分析﹚5.该地区是如何坚持×××观点、上述做法怎样做到×××观点等类设问从共性﹙先写理论知识﹚+ 到个性﹙再结合材料﹚6.体现了、蕴涵了×××道理等类设问从材料具体内容 + 知识(课本的理论知识)【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1.“材料体现了什么(政治、经济或哲学)道理”类①审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主旨及含义层次,找出每一层次的关键词(即每一层次的主体和主体的行为)②逐层思考材料体现的道理。
③组织答案时,不仅要指出材料体现的道理(理论观点),还要简单地概括说明每一观点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如何体现”类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先把设问要体现的“大观点”拆分成若干“子观点”,然后根据罗列的“子观点”到背景材料中寻找相应的事实根据(防止不加分析全盘照搬材料),最后采用演绎法(观点+材料)或归纳法(材料+观点,即……体现了……)来整理组织答案。
简单地说,应做到知识、材料层次化,材料层次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7.建议等类设问先看清运用哪个模式知识,要具体、合理,分层次。
8.“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
9.“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10.“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
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
11.图表题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表内容,要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
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
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等等。
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问题;三看图表的图例、注释。
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
四忌词多意少,言语罗嗦。
五忌字迹潦草,概念出错。
图表题答题时要注意:①对于材料(图表)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类问题,要扣住指定的材料或图表(含注)作答。
答案不仅写出图表表明的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本质性问题。
②对于表格(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要注意不能仅仅在显性信息的层面上揭示其关系,还应进行概括,上升到本质、制度或理论的高度。
此外,我们平时所涉及到的此类问题,基本上是一种因果关系,但也不能教条化、定式化,要因题而异。
③对于谈谈对某一现象的认识这类问题,要从这一现象是什么(包括揭示出其本质)、为什么会出现(或要解决)这一现象(或问题)、怎么办(怎样处理或对待这一现象。
即措施)。
视问题不同,回答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11.限制型(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题型●从设问来看,该题型指向非常具体,运用什么观点分析什么问题规定得十分严格,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
答题时一要准确把握原理的内容;二要以原理的内容为引子,着重结合材料说明其方法论要求;三要注意原理有几层意思,分析时也相应分几层展开。
12.漫画题先看漫画内容,再看漫画中的事物及其关系,最后分析漫画揭示的问题或寓意。
以上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请各位认真揣摩、掌握,并实践中要落实到位。
13.辨析题●坚持“慎表态,辨题型(单向型、正误混杂型、附加条件型、理由不全型等),明辩点,分层次,断正误,说原由、对策”。
四、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2、明确问题指向: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3、明确设问主体: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第二步:审材料。
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
读题时,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
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我把它称之为书写答案的“四个现代化”)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