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
-----关于表扬:
表扬的本质是一种爱和鼓励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与训斥辱骂相比,表扬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
然而由于一些家长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教育原则的片面理解,以为对孩子只要表扬无需批评,表扬越多越好,殊不知不恰当的表扬也可能会伤了孩子,听惯了表扬的孩子康挫能力较差,时间久了就听不进任何批评。
案例:晚饭后,强强坐在地板上搭积木,妈妈过来说:“强强真棒!积木搭得太棒了,比隔壁的大哥哥还好!”强强很高兴,转身又开始画画。
妈妈又说:“呦,我们的小画家太能干了,画的画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强强高兴极了,又去拼小火车了。
强强把火车轨道扔得到处都是,妈妈说了强强几句,“强强不要到处乱放噢!”听惯了表扬的强强被妈妈一说,不高兴了,一下子大哭起来。
过度表扬不可取:
由于在搭积木、画画等事情上得到了太多无条件的表扬,强强渐渐地形成了凡事都要得到夸奖的心理。
家长表扬孩子的分寸要适度,“画的画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这种言过其实的表扬,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
际的自我认识,反而会“捧杀”孩子。
大量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真正的自信,相反当孩子遇到哪怕一点点的批评时,就很容易会表现得大吵大闹,听不进任何话。
其实,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孩子建立自信,孩子真正的自信来自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生活中许多家长常常像强强妈妈一样,整天把表扬挂在嘴边,这样会使孩子对你的表扬满不在乎,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当然,在每个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表扬孩子也许只是家长爱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因爱而过渡表扬却可能伤了孩子。
案例:落落玩好洋娃娃后,随手把散落在地上的娃娃放进了玩具整理箱。
妈妈说“落落能自己收拾东西呀,真棒!”妈妈接着又提醒落落,桌子上的蜡笔还没有收拾。
“要是落落能把蜡笔也收起来就更棒了”。
落落说“好”。
妈妈和落落一起整理好了蜡笔。
“妈妈,蜡笔都放到盒子里了。
”“真乖,明天也要自己整理好噢。
”
这样表扬比较好:
落落妈妈表扬孩子的可取之处在于:既明确地指出了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同事也为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这样,孩子不仅因为家长的表扬而受到鼓舞,同时还从妈妈指出的不足中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
这样表扬和评价才能对孩子的发展有真正的促进。
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逐步明白: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其次,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表扬孩子为形成良好习惯而付出的努力,比表扬行为结果更重要。
3-4岁的孩子刚萌发独立性,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
如果家长仅关注行为的结果,忽视孩子努力的过程,孩子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今后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
最后,除了用语言进行表扬外,家长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鼓励孩子。
比如用手摸孩子的头、拍孩子的肩膀表达欣赏,摸摸孩子的脸蛋表达对孩子积极行为的肯定等等。
总之,在表扬孩子时,家长要尽量指明孩子做某一件事情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具体的进步,切记空洞、笼统的表扬。
-----关于批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表扬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同样,缺少批评的教育也是不完美的教育。
表扬与批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犹如硬币的两面没有孰轻孰重之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的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
”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讲究批评的方法,因为不恰当的批评,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进错误,还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
案例:妈妈带乐乐去超市买东西,乐乐看到棒棒糖,缠着妈妈非要买
不可。
乐乐哭闹起来“我要嘛,我要嘛。
”妈妈经不住周围人投来的目光,生气了。
“没人喜欢耍赖鬼!再哭就不要你了!”妈妈干脆把乐乐留在原地,假装不要她了。
乐乐哭的更撕心裂肺了。
妈妈说“你继续哭,我走了。
”
案例提点:不要随便“贴标签”
“耍赖鬼”等批评都是对人的否定。
因为孩子犯了一次错误,就给孩子贴上这些“标签”,将其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对孩子打击很大。
因为孩子的自尊来自周围人对他的评价,这种“贴标签”的评价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伤及孩子的自尊,甚至使他误以为自己做了错事就是坏孩子了,以为妈妈就不爱她了。
不要用威胁的方式批评孩子:
家长用“再哭就不要你了”等带有威胁的语言批评孩子,目的是为了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但这种威胁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许一次两次有效,但经常使用,聪明的孩子就会发现“妈妈只是说说而已”。
此外,家长所用的威胁与事件的严重程度很难成比例,一旦发生更严重的违规事件,他们就找不到更有效地威胁。
更重要的是,威胁本身并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受批评,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
另外,家长带着强烈的情绪批评孩子时,常常不够冷静,而忘记应该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
经常受到家长大声训斥和粗暴对待的孩子很容易失去自尊感,也容易模仿家长那种带有情绪的表达方
式。
因此,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切记冷静和镇定。
案例:豆豆在小公园里玩的时候,为了抢滑滑梯把妞妞推到了。
豆豆妈妈赶紧扶起妞妞。
对豆豆说“如果妞妞推你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呢?”豆豆说“会疼,会很生气……”妈妈说“这就对啦!如果对别人不友善,就会失去朋友哦!”豆豆走到妞妞面前说“妞妞,对不起。
”豆豆像妞妞道了歉,妈妈趁机把道理告诉了豆豆。
用引导和移情的方式批评孩子:
移情是一种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心理感受,豆豆在推了小朋友后,妈妈巧妙地用引导和移情的方式让她换位思考,这样豆豆就产生了一种共鸣,从而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豆豆妈妈批评孩子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用温和、商量的态度提醒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改正之后,又不失时机地表扬孩子,这样的批评,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表扬和批评的小贴士:
<表扬>
1对于孩子的表扬不可吝啬,也不可过度。
2既要表扬孩子取得的进步,也要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
3表扬要及时。
4表扬要具体。
5不要将表扬变成事先承诺。
<批评>
1批评孩子时要轻声,切不可带着情绪大声呵斥。
2用暗示的方式批评孩子,以保护其自尊。
3批评要顾及场合,做到适时适度。
4在批评错误行为的同时,要给予正确行为的指导。
5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6批评之后要及时给予安抚。
总之,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蕴含着很深的学问,家长应该本着爱孩子的原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地选择恰当的方法。
此外,无论批评还是表扬,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都不能过度使用,更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