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gB.现在考场内的大气压约为1000PaC.漂浮在死海上的中学生,受到的浮力约为50ND.一个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中学生,对水平地面压强约为1.5×104Pa2.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推土机履带B.篆刻刀C.多轮平板货车D.火车轨道的枕木3. 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托盘天平B.钢丝钳C.镊子D.钓鱼竿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B.拦河坝下宽上窄是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设计的C.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升力,是利用了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大的原理D.用吸管将杯中饮料“吸起来”是靠大气压把饮料“压”进了嘴里5. 关于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B.漂浮的物体比沉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C.物体浸没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6. 如图所示,小华用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人拉绳的力F为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
若用这个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1200N的物体时,人的拉力F为()A.400N B.450N C.500N D.600N7. 小杰同学在“海底世界”游玩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受到的水的压强分析正确的是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D.浮力变大,压强变大8. 如图所示,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a、b两种液体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液体的密度较大B.b液体的密度较大C.密度计在a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D.密度计在b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9. 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不计拿出时带出的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次牙膏袋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B.两次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是V甲>V乙C.两次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乙D.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10. 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状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将其改为倒立放置,则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11. 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浸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的拉力分别为和,磅秤的示数分别为和,则()A .B .C .D .12. 如图,甲、乙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正方体的密度小于乙正方体的密度②若将乙放在在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若将甲放在乙上,乙对地面P 乙;则P 甲大于P 乙③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部分高度小于乙边长),则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剩余分对地面的压强④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除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竖直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则水平地面分别受到甲、乙的压强P 甲大于P 乙 A .①④是正确的 B .③④是距确的 C .①③是正确的 D .①②是正确的二、填空题13. 第一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为_______cmHg 。
14. 高压锅密封性能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_____了锅内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使锅内水的沸点_____(填“升高”或“降低”)。
15. 某核潜艇完全潜入海水中,受到的浮力是F1,上表面受到的压强是p1;排出一部分水后,潜艇缓慢上浮,但未露出水面,受到的浮力是F2,上表面受到的压强是p2,则F1______F2;p1_____p2(均选填“>”“<”或“=”)。
16. 如图所示,将一重为18N,体积为2×10-3m3的蜡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将它浸没在酒精中,则蜡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N(g=10N/kg,ρ酒精=0.8×103kg/m3)。
17. 一个空心铝球质量为27g,它能漂浮在水中,且有露出水面,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则此铝球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其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_____ cm3。
18. 一均质正方体放入水中,漂浮时有的体积浸入水中,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 kg/m3;若把该物体放入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中,则该物体下表面受到酒精的压强p酒与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水的关系是p酒__________ p水。
(选填“>”“<”或“=”)19. 如图所示,A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 ,AO=OB.在杠杆右端A处用细绳悬挂重为G=16N的物体,当AO段处于水平位置时,为保持杠杆平衡,需在B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1=_______N;若作用在B端一个力F使杠杆AOB匀速转动,当BO段在水平位置时保持杠杆平衡,这时在B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2 ______F1(选填“<”“=”或“>” )20.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2S。
甲容器中0.1m深处水的压强p水=________Pa。
将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两液体中时,液体不溢出,则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________(ρ酒=0.8×103kg/m3)。
21. 如图,重为4N、高为0.24m、底面积为0.02m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_________Pa;现将上,容器内装有4kg的水.则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p水一密度为2.0×103kg/m3的实心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静止后有0.8kg的水溢出,此时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__Pa.22. 用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的相同硬杆把长方体A和B分别固定后放入水中,B物体刚好浸没,如图甲所示。
其中,A物体密度ρA=0.9g/cm3,高度h=10cm,B物体底面积S B=100cm2,高度h B=8cm,重力G B=12N,则硬杆对B物体A的作用力为_____N。
把物体A、B取出,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连接后,重新放入水中(忽略水量损失),如图乙;此时,细线拉直,水面比甲图升高0.5cm,若甲图中,硬杆对A的作用力为1.5N,容器底面积为500cm2,则乙图中,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Pa。
三、作图题23. 一个重3N的小球悬浮在水中,如图所示,画出小球受到浮力的示意图。
(____)24. 如图所示,O点为杠杆的支点,请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__________)四、实验题25. 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所示:(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调节的目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甲所示,杠杆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上A点处挂3个钩码,在B点处挂2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l1=F2×l2;请判断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选填“合理”或1“不合理”)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填选项);A.实验次数太少,不能得到普遍规律B.单位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乘(3)如图乙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在同等条件下,使杠杆水平平衡时,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_______F2(填“<”、“=”或“>”);(4)乙同学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甲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6. 小亮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U形管中盛有水,该实验中∶(1)使用U形管压强计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金属盒的橡皮膜,如果按压时U形管中的水面几乎不发生变化,则说明该装置__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可通过_______ (选填序号)方法进行调节;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到结论:同种液体,______________,液体压强越大;(4)若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___两图进行比较;(5)实验过程中小亮想到:本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大小的,那是否可以通过这个高度差来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呢?于是小亮测出丁图中U形管液面高度差为10cm,并由此计算出此时金属盒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 Pa,你认为该结论是________的(选填“准确的”或“不准确的”),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
27. 小芳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之间的关系,已知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20cm2,高10cm,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甲装有足够多的水,物体从液面开始下降的过程中,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下降高度0 2 4 6 8 10 12(h/cm)测力计示数5 4.5 4 3.5 3 3 3(F/N)深度的增加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物体浸没之后,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2)由表格可知,A的重力为______ N,密度为______kg/m3;若小芳实验前弹簧测力计未校零,指针在测力计零刻线以下就开始了测量,则由此得到的A的密度值将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若在另一完全相同的容器乙中加入某未知液体,A在其中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8N,则该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4)第5次实验中,物体刚好漫没,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N,此时物体实际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____m3,圆柱形容器甲的底面积为_______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