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优秀教师主要事迹材料(精选3篇)

中学优秀教师主要事迹材料(精选3篇)

中学优秀教师主要事迹材料(精选3篇)【第1篇】中学优秀教师主要事迹材料——执着追求不断奋进没有鲜花陪伴,也没有掌声共鸣,20xx年8月,xx老师放弃了市实验小学和外国语学校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了自己的母校——xx中学,成了一名乡村初中英语教师,和许多老师一样,用青春在教育的“画卷”里绘上最鲜明的色彩,写下最灿烂的诗句。

为了站稳这三尺讲台,汤老师白天和学生们一起上课、学习,到了晚上,就和课本做伴,一盏孤灯,一路书香,一个身影----画面是如此的朴实而宁静。

但是,只有汤老师心中才明白她是把多少的劳累放在了心里,把多少娱乐抛在了脑后。

因为她的理想单纯而美丽,只是为了梦中那圣洁的讲台。

从一踏上工作岗位,她抱着扎根教坛的信念,表现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天天早出晚归,勇挑重担,刻苦钻研教学,热情关心每一位学生。

20xx年至20xx年,学校每年都安排她担任初一、初二、或初三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汤老师都乐意接受。

她始终认为这是学校对自己的信任,对自己的培养。

在她看来,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奉献和牺牲,起早摸黑实属一个人民教师的生活常态。

做教师的都懂得,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死气沉沉的上课能吸引学生吗?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你的课堂的兴趣程度,甚至是对老师的兴趣,为了能使学生愿意上她的课,她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把教学当做一件艺术品,不断地精雕细琢。

就拿上课来说,课前他总要仔细地揣摩:如何呈现这节课的知识点?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作用,做到师生双边交流,如何让农村中学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应付考试,真正做到口头交流。

任教两个平行班,有时在两节课间,她还要及时地总结上一节课的得失,反复推敲,仔细修改,力争上好下一节课。

每一次作业,每一次默写,每一次测试,汤老师都层层把关,个个不漏。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她追求的目标。

她尤其重视个别辅导工作,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小灶”,精心的辅导让许多学生受益匪浅。

执教至今,汤老师任教的班级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眼前喜见桃李艳,师者心中自有春”,教育的成功,受到学生以及家长的尊敬,使汤老师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感情。

汤老师爱她的学生,在她眼里,学生就如自己的孩子。

那一年,汤老师班上有一名沈同学,在小学时,因一次事故,从楼上摔下,之后就变得性格怪癖,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怕惹麻烦而不去管她,久而久之,使她形成了懒惰的坏习惯,一直不做作业,上学也经常不来,与父母关系不好,也不听父母的话,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学生。

但是汤老师并没有放弃她:她可是家长百分之百的希望啊,我一定要尽力让她走出困境,和别的孩子一样阳光地生活,学习!于是汤老师一直找她谈心,鼓励她树立信心,同她一起分析学习困难的症结,还经常上门家访,主动与家长沟通。

终于,日久生情,她被老师的拳拳之心感动了,学习信心大增,积极性也提高了,沈同学的思想、学习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后来,她的成绩达到了良好,有时的测验可达到优秀,她还把英语作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

这就是师爱的力量,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汤老师始终用爱浇灌着心灵的土壤。

在领导的心里,汤老师是一个好员工;在家长和学生们心里,汤老师是个好老师;但是在家里,汤老师常说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

由于汤老师长期担任英语教学工作,还兼任教务处副主任,一心扑在工作上,顾家少了,对家人的关爱也少了。

学校工作白天来不及完成,晚上还在家加班加点,每一个学校安排的任务汤老师都能出色地及时完成。

为了学生,多少次,汤老师把自己的儿子一个人丢在家里;多少次,汤老师生病了还不顾自己身体,仍以饱满的热情走进课堂,可回到家里,连吭声的力气都没有。

她深知,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竞争相当激烈,自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为此,她不断给自己“充电”、“加油”,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有几次,她要到外校借班上公开课,常常反复推敲教案,通宵备课。

就是这样的执着,练就了她娴熟的教学艺术,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果。

xx年来,经过汤老师的努力付出,她先后被评为“xx市教科新秀”、“xx市先进教研个人”、“xx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xx市英语学科带头人”、“xx市青年岗位能手”、“省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多次获xx市教育局、人事局嘉奖;多次在业务比赛中获奖;数十篇论文先后获省级、市级奖和发表。

面对成绩和荣誉,她总是说:“教育是一个无底洞,没有最完美,只有尽可能的完美,为了这个‘尽可能’我还要找出不足,继续钻研”。

面对未来,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永不懈怠,她真切的感受仍是“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努力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第2篇】中学优秀教师主要事迹材料——生命因奉献而精彩人生因教育而充实她19xx年毕业于xx师范大学中文系,刚毕业时她只有19岁,来到xx---这个xx最西面的小镇,小镇的偏僻、交通不便,也曾使她大为苦恼,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这份热爱与执着,她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19年。

一、以德育为要点,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19年的教学生涯,她几乎当了19年的班主任。

她经常对孩子们说,“我甘愿当一个麦田的守望者,看到你们一个个成长成才,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为了取得孩子们的信任,她会在开学一周内记住他们的姓名,多到宿舍去与他们沟通,一有空就教室里跑,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和孩子们谈心聊天,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生、理想的教育。

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变化和生活情况在她的心中永远居于首位。

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感到烦躁,迷茫,压抑,自卑。

但是,因为有她,烦躁的心逐渐平静;因为有她,迷茫的心找到了方向;因为有她,压抑的心感受到了空气;自卑的心昂起头颅……就这样,学生们的心逐渐感受到了阳光,从此一尘不染。

她特别注重家校联系教育工作,她知道再差的学生也不愿意让家里人操心,再优秀的学生也很想得到家里人的认可。

为此,她会在一开学就让全体同学自己设计一个“家校联系本”,上面有每天的作业安排,有学生自己的每天的学习反思和小结,有家长的留言。

不管每天上多少节课,有多少工作要做,哪怕加班加点,她都要抽出时间与学生和家长做“书面交流”。

在这样的交流沟通中,孩子们一个个懂事了,家长们也更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了。

在她的不懈努力、无私奉献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毕业了,她也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xx市优秀班主任”、“双十佳班主任”、“德育能手”,多次获得xx市教育局嘉奖。

二、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她的学生在她的浇灌下都已渐渐成人,她的下一个任务便是将这些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

于是,她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已的教学风格。

她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提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成绩。

在日常的教学中,她潜心钻研课堂教学,即使是普通的一节常态课,她也从不含糊。

她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如果说平日里每一节常态课都是她学习与积累的基地,那么研讨中的每一节公开课、优质课就是进步与成长的舞台。

20xx年xx月,她执教的《未上锁的门》在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了校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一致的好评。

20xx年6月,她参加了xx市第三届A级课的评选,短短的一个晚上,她精心设计了《太阳语》一文的教学设计,并在第二天顺利地进行了教授,荣获了xx市A级优质课称号。

20xx年xx月开设的公开课《秋天的怀念》获得了兄弟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20xx年5月在xx市第三届AA级优质课评比中,她以优秀的成绩胜出,获得了xx市AA级优质课的称号。

一次次的研讨,一次次的实践,带来的是一次次的进步和精彩。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所思所想变为铅字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质的提高,她树立了终身学习,不断进修的观念。

她在取得本科学历之后,又努力学习,刻苦攻读,获得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的学位。

在教学中,她始终坚持勤思、善问、好学,在教学工作之余,她阅读了大量的语文教学专业书籍,积极从这些教育教学刊物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进行探索、反思、研究。

她笔耕不辍,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育人经验,努力撰写教学反思与育人心得。

几年来,她有十多篇论文发表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上,有多篇论文获奖,多个课题顺利结题。

由于在教科研上取得的优秀成绩,20xx年她获得了“初中语文学科先进教研个人”的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xx市教研能手”和“xx区教学能手”,并有幸成为“xx区吴振华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员。

面对荣誉和赞美,她并没有居功自傲,她说:“辉煌属于昨天,奋斗留给明天”。

她愿意做一个幸福充实的耕耘者。

努力、执著的耕耘着她心中的乐土---祖国的教育事业。

【第3篇】中学优秀教师主要事迹材料——爱心让精彩在课堂绽放xx,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区级优秀共产党员。

系xx区xx镇鹿xx学校教导主任兼初三级部主任、班主任。

19xx年7月参加工作,他时刻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持之以恒,无私奉献;他处处播撒着细心与耐心,关爱学生,深受学生的爱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先后获得区级教学能手、市级优秀教师、市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首届莱芜市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莱芜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0xx年6月被推荐为全国优秀教师。

他在教育教学中的很多方法措施、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充满耐心爱心,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

耐心和爱心是一种美德,是对别人最大的支持、最好的理解和帮助。

人与人之间如果不去尝试着换位思考问题,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方式,就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教育是一项以调动学生情感为基础的工作。

张老师总是充满耐心和爱心地去理解学生,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生活中充满耐心和爱心,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健康成长。

爱心的表达,要看对象和方式。

张老师的爱心对象是学生,是一群活泼的成长中的渴望快乐、渴望关爱的年少的生命。

十四五岁是个活泼可爱的年龄,具有强烈的被认可意识,同时他们都希望得到真诚的爱。

这时,教师应该冷静反省自己的言行,用耐心和爱心去培养师生之间和谐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兴致盎然轻松地学习。

因此,张老师总是用正面激励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错误,也看到成功的希望。

经过耐心地沟通和交流,他和学生之间,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将他们日益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他们变得生动亲切起来,课堂上不再那么沉默,学生见了他也不再那么陌生,而是热情、友爱地和他打招呼。

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中,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培养了起来,对学习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从而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