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眩晕别大意,可能预示多种病

眩晕别大意,可能预示多种病

龙源期刊网
眩晕别大意,可能预示多种病
作者:周婷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7年第12期
周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四科副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第五批国家名老中医继承人,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中医药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发表相关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曾获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周六下午
星期一的神经内科诊室迎来了两位眩晕患者。

张阿姨,58岁,平时身体挺健康的,每天里里外外忙得不亦乐乎。

可是近3天来,每次
睡觉时,她一向左侧翻身就感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天天如此。

张阿姨不禁犯起嘀咕:该不会是中风了吧?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来到了我院神经内科就诊。

医生经过问诊和专科的体检,初步判断张阿姨的眩晕不是中风引起的,而是耳石症,经过手法复位和中药的运用,张阿姨的眩晕症状当场消失。

另一位就诊的刘爷爷,78岁,眩晕一周,感觉头重脚轻、昏昏沉沉,他以为只是年纪大了,休息休息就能缓解。

可是一天早上,刘爷爷一起床,突然发现自己不能说话,也不能吞咽了!老伴陪着他来医院一做颅脑磁共振,竟是脑干的梗死急性期!被医生急忙送进了病房。

同样是眩晕,患者家属就不明白了:刘爷爷晕的症状不如张阿姨那么明显,为什么病情却反而更严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老年人的眩晕症。

其实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会经历眩晕。

眩晕更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症状,是神经内科和五官科门诊的“常客”,该症状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中枢性眩晕约占眩晕发病总数的30%,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与耳部或前庭疾病有关。

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症状相对更为明显。

部分周围性眩晕患者可有反复发作性眩晕,并能自行缓解。

说到这里,有必要先来明确下眩晕和头晕两个概念。

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症状,但很多患者将其混为一谈。

广义的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相当于我们所特指的“眩晕”,其特征症状是具有明显的自身或外物旋转感,常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

假性眩晕就是我们常说的“头晕”,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症等,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