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

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

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
眩晕即指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之中,每伴恶心、呕吐、汗出等,甚则昏倒。

西医学中的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美尼尔氏综合征、迷路炎等可出现眩晕。

1病因病机
1.1 肝阳上亢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或肾阴素亏,
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

1.2 气血亏虚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
生化气血,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而致眩晕。

1.3 肾精不足先天不足,肾阴不充,或老年肾亏,或久病伤肾,使肾精亏耗,不能生髓,髓
海不足,导致眩晕。

1.4 痰湿中阻嗜酒肥甘,饥饱劳倦,损伤脾胃,健运失司,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2治疗方法
2.1 辨证组方
2.1.1 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30克,石决明9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茯苓15克,黄芩10克,栀子9克,菊花9克。

2.1.2 益气养血
归脾汤加减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远志10克,酸
枣仁10克,木香6克,熟地黄10克。

2.1.3 补肾益精
右归丸加减熟地黄10克,山药9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0克,肉桂10克,菟丝子12
克,附子6克,珍珠母30克。

2.1.4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导痰汤加减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9克,枳壳9克,胆南星9克,天麻10克,川芎
12克。

2.2 中成药
2.2.1 眩晕宁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

功能健脾化痰,补益肝肾。

适用于痰湿上蒙或肝肾
不足所致的眩晕。

2.2.2 脑立清片每次4片,每日2次。

功能平肝潜阳,醒脑安神。

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
晕目眩。

2.2.3 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2~3次。

功能温补气血。

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眩晕。

2.3 单方验方
2.3.1 仙鹤草10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适用于气血亏虚之眩晕。

2.3.2 天麻、制半夏、白茯苓各10克,生姜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适用于痰湿中阻之眩晕。

2.3.3 夏枯草20克,野菊花、车前草各15克,蒲公英10克。

水煎服,每日2次。

适用于肝
火旺见眩晕、易怒者。

2.4 饮食疗法
2.4.1 黑芝麻10克,枸杞子10克,粳米60克。

共煮粥,每日1次,连服7日。

适用于肝肾
精血不足之眩晕,腰膝酸软者。

2.4.2 天麻蒸鱼鲤鱼1条,天麻30克,葱、姜、酒、盐、味精、麻油各适量。

将鲤鱼洗净,
去内脏,天麻切片,放鱼腹中,葱、姜等和水适量拌匀,浇在鱼身上,隔水蒸熟即可。

功能
平肝息风,安神降压。

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健忘失眠等。

2.4.3 山药枸杞猪脑汤山药45克,枸杞子15克,猪脑1具。

将山药洗净切片,枸杞子入锅
加水煎煮,再入山药和猪脑,煮熟即成。

每日1剂,连用5~7剂。

功能补血养肝益肾。


用于血虚眩晕。

2.4.4 川芎煲鸡蛋川芎6~9克,鸡蛋2只。

二味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即
可吃蛋饮汤。

功能活血、行气、祛凤。

适用于风邪引起的头晕目眩。

2.5 针刺法
2.5.1 取穴百会、风池、丰隆、行间。

气血虚弱加足三里;肝阳上亢加太溪;痰湿内停加中脘。

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捻转1次。

2.5.2 水针①取穴太冲、行间、侠溪、阳陵泉。

耳鸣加中渚;头胀痛加太阳。

每取3~4穴,每穴注射清开灵注射液0.3~0.5毫升,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
眩晕。

②取穴百会、足三里、脾穴、胃俞。

心悸失眠加神门。

每取2~4穴,每穴注射生脉
注射液0.3~0.5毫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眩晕。

2.6 敷贴法
2.6.1 取吴茱萸末20克,肉桂末2克。

以醋调匀,于临睡前敷双侧涌泉穴,次晨取下。

每日
1次。

2.6.2 痰阻眩晕膏胆南星、明矾、川芎、郁金各12克,白芥子30克。

共碾成细末,贮瓶密
封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量,加入适量生姜汁调和成膏状,敷于脐孔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适用于痰阻所致的眩晕。

2.7 熨法取吴茱萸30克,半夏15克,熟大黄10克,生姜30克,带须葱白7根。

共为粗末,放入铁锅内,加适量醋炒热,分作2份用纱布包裹,趁热放脐上熨之,冷则换之。

每次30
分钟,每日2~3次,连用3~7日。

1剂药可用3日。

2.8 梳头法先用木梳梳前额部到头顶为止约5分钟,再由前额部梳向左右颞部约10分钟,最后用双手指从头顶部梳向枕部约3分钟,梳时须闭目。

2.9 药枕法取菊花、草决明各30克,枸杞子50克,珍珠母100克,灯心草250克。

做成药枕,睡时枕之。

2.10 药帽法取夏枯草、淡竹叶、谷精草、丹参、菊花、黄芩、白芷、川芎、当归各30克,
防风、牛膝、钩藤、薄荷、藁本、透骨草、决明子各20克,细辛、冰片各3克。

共研为细
末,拌匀、装入50厘米×8厘米的帽带和直径15厘米的帽盖中,用天麻、柴胡水煎液泡2小时,加温后外用。

每日4~8小时,1个月为1个疗程。

参考文献
[1]田素琴,肖和平.眩晕病辨证施治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吴咏红,王苹.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0年21期.
[3]杜红旭,高焰.针灸配合耳穴压籽治疗颈性眩晕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8期.
[4]刘红梅,李涛.眩晕辨证方法的文献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5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