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阅读理解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严。
先生拿着戒尺__走到孙中山跟前__厉声问道__你会背了吗____会背了__孙中山说着__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__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霎时:________。
②照例: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________(3)给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加标点。
先生拿着戒尺________ 走到孙中山跟前________ 厉声问道________ 你会背了吗________ ________ 会背了________ 孙中山说着________ 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________(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答案】(1)指时间很短。
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到了;指照平常的做法(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
”;,;。
(4)①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②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先生给他讲课文内容;③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①霎时:指时间很短。
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到了。
②照例:指照平常的做法。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①霎时:指时间很短。
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到了。
②照例:指照平常的做法。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
”|,|。
(4)①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②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先生给他讲课文内容;③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是七月上旬的一天傍晚,我和同院的小伙伴一起去郊外观日落。
这时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光盘。
那万里无型的天空,蓝蓝的,像一个明净的湖。
慢慢地,天空的颜色越来越浓,像是湖水在不断地加深。
远处巍峨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涂上了一层金黄色显得格外美丽。
过了一会儿,太阳笑红了脸,亲着山峦,把天空染得红彤(tòng)彤的。
夕阳在晚霞的陪伴下,慢慢地向下坠。
它可真红啊!红得浓艳欲滴。
这时夕阳是被一只大手往下拉似的,可它好像不情愿离开这瑰丽无比的天空。
为了明天能更加精神地来“上班”它依依不舍地去“休息”了。
不一会儿,夕阳只剩下半边脸,再过一会儿,它把最后一束光芒洒向天空,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1)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它________的特点。
(2)天空和太阳各是怎样变化的?请你填一填。
天空一开始是蓝蓝的,过了一会儿变得________的;夕阳一开始是金灿灿的光盘,后来红得________,最后把一束光芒洒向天空。
(3)短文中哪些地方把太阳当作人来写?用波浪线画出一处,再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答案】(1)天空;湖;蓝(2)红彤彤;浓艳欲滴(3)过了一会儿,太阳笑红了脸,亲着山峦,把天空染得红彤彤的。
仿写:红红的石榴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解析】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石河子秋色秋天来到了新疆,石河子街上的菊花开得正盛,金色与红色居多。
花瓣一层又一层,组成了一个小团,茸茸的,算是一朵又算是千朵万朵,织成一条条带状的花圃(pǔ),绕(rào)着楼,沿着路,静静地闪耀(yào)着它们的光彩。
还有许多荷(hé)兰花,叶小,形状如铜(tónɡ)钱,簇(cù)拥(yōnɡ)着,仰起小脸笑着。
蜜蜂和蝴蝶便专去吻(wěn)它们的脸。
花圃中心常有大片的美人蕉(jiāo)。
一来新疆,我就感到奇怪,不论是花,是草,是瓜,是菜,同样一个品种,到这里就长得特别大。
那美人蕉有半人高,茎(jīnɡ)粗得像小树,叶子肥厚宽大,足有二尺长,花极红,红得像一团迎风的火。
花瓣是鸭蛋形,又像少女羞(xiū)红的脸。
而衬着那花的宽厚的叶子,使人想起小伙子结实的胸(xiōnɡ)膛(tánɡ)。
这美人蕉,美得多情,美得健(jiàn)壮。
有一首歌里唱道:“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这正是它们的意境。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胸膛 ________的叶子(2)我能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常——________ 单薄——________(3)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的菊花和________的美人蕉。
(填地点)(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答案】(1)结实;宽厚(2)特别;宽厚(3)石河子街上;花圃中心(4)那美人蕉有半人高,茎粗得像小树,叶子肥厚宽大,足有二尺长,花极红,红得像一团迎风的火。
【解析】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雨中的树林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蜘蛛吐丝给你穿一串项链。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1)文中写了雨中树林里的________、________、落花和________。
(2)文中最后一句话把落花比作地毯,说明________;把青蛙当成人来写,写出了青蛙的________。
(3)文中的“童话世界”指的是________。
(4)你喜欢雨中的树林吗?为什么?【答案】(1)雨珠;蜘蛛;青蛙(2)落花很多、很软;欢快(3)雨中的树林(4)喜欢,因为雨中的的树林里有很多新奇的事情,每棵树都给人很多喜悦。
【解析】5.我会读短文,回答问题。
羊妈妈收菜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
他们走到萝卜地里。
羊妈妈拔了一个萝卜。
小羊要吃萝卜叶子。
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
羊妈妈拔了一棵小白菜。
小羊要吃白菜的根。
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才好吃呢!”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
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
羊妈妈说:“要吃西红柿的果实呀!”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________(干什么)。
(3)羊妈妈带着小羊去了菜园里的哪些地方?(4)萝卜的________好吃,白菜的________好吃,西红柿的________好吃。
【答案】(1)4(2)收菜(3)萝卜地里;白菜地里;西红柿地里(4)根;叶子;果实【解析】6.读短文,完成练习。
祖国山河多美丽轰隆隆,轰隆隆。
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
车窗像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照片。
一张照片是田野。
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
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一块的。
一张照片是高山。
山好高好高,高得望不到顶。
一座座高山,手牵着手,肩挨着肩。
一张照片是海洋。
水面好宽好宽,宽得望不到岸。
渔船星星点点,渔民撒网捕鱼。
轰隆隆,轰隆隆。
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
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河多美丽。
(1)照样子,写词语。
轰隆隆、________、________一条条、________、________(2)请找出一个比喻句。
(3)照样子,写句子。
例: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
图上画的是哪里?小朋友在做什么?先观察图片,再写一写。
【答案】(1)红彤彤;白茫茫;一片片;一座座(2)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
(3)湖面好宽好宽,宽得望不到边。
【解析】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躺在田野中,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小虫,一只无拘无束的小虫。
我在草丛中爬行,虽是草丛,但在我眼里,已经是无边无际的森林了,一棵棵高大的“树”碧绿苍翠,脚下的土壤松松软软,像踩在地毯上一样。
我的心情好极了,悠闲自在地走着。
“砰!……啊!”已是虫子的我大叫道,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一朵花开了。
花朵清香的味道在我鼻子上久久停留……(1)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无拘无束”的意思是________。
(2)当小虫,奇遇真不少:________变成了森林;________开了,那声音把“我”吓了一跳。
(3)“我”还会有哪些“奇遇”?展开想象,写一写吧!【答案】(1)形容当小虫行动自由,非常悠闲自在(2)草丛;花(3)“我”爬到蒲公英上,风一吹,“我”抓住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当作降落伞,飞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