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空模型飞机制作

航空模型飞机制作


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各国军 事当局认识到了航空气在军事领域 里的发展前景,欧洲的各个强国开 始搜罗各种各样的飞机以供陆军使 用。不过,这时的飞机还主要用于 侦察,飞机的研制工作大多也由私 人进行,因而进展相当缓慢。在德 国,人们的兴趣还主要集中在体积 庞大的齐柏林飞艇上,因为此前公 众的捐款使齐柏林得以继续以飞艇 先驱者的身份从事研制工作,并最 终向德国人证明了这种飞艇的实用 价值。在另外两个航空大国法国和 英国,飞机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航空模型飞机制作
飞机的发明和应用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 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都是天帝的儿 子,喜爱一起在天空中玩耍,直烤得 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 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天帝, 他派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叫后羿 把他的儿子们吓回来,顺便剿灭横行 的禽兽。 后羿携着妻子嫦娥下到凡界,看 到千里焦土、遍地枯骨,听到百姓对 太阳的诅咒,气得后羿怒火中烧,对 着天上弯弓搭箭、作势欲射,可十个 太阳却有恃无恐,依然嬉戏,后羿心 头那把无名业火高三千丈,运足神力, 拉开神弓,使出平生绝艺连环箭法, 一连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孔明灯
• 飞机的发展史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他们的飞机“飞行 者”1号,在1903 年12 月17 日试飞成功。他们就是先用大风筝进行种 种试验,然后制造出滑翔机,解决了升降、平衡、转弯等问题,最后才 把飞机制造成功的。 自从莱特兄弟1903年第一次进行了有动力的飞行 后,时间仅之过了70多年人类就突破了平流层,进入到了外层空间。时 至今日,世界上没有哪个表面能躲过卫星的窥视。达芬奇的梦境和设想 成为了现实。
P-40飞机是飞虎队的主要装备,也是太平洋战争初中期美国陆军的主力战机。 这种战斗机装有1台水冷活塞式发动机,流线型机身和机头下方硕大的散热器, 构成该机优美的外形,梯形下单翼装有武器,可收放后三点起落架。它的最大 速度为552千米/小时。二战期间,P-40主要对手是日本零式战斗机。对比而 言,P-40机动性不如日本零式战斗机,但具有较高的俯冲速度。因此飞虎队 往往采用高速俯冲,打了就跑的战术,避免与零式战斗机纠缠。 飞虎队的P-40飞机上都绘有吓人的鲨鱼嘴和插翅飞虎队徽,借以打击日军士 气。在飞虎队并入第十四航空队之前的31次空战中,以5至20架的战斗力量, 共击毁敌机200多架,自己仅损失了10余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相继问世,气球的动力来源得到了解决。于 是,人们全面展开了对能飞的气球——飞艇的研究。1852年,法国工程师吉法德进行了研究。同年 9月,吉法德进行了首次试飞并获得成功。 其后的多次试验发现软式飞艇存在不少问题,飞艇的气囊不 仅难以保持外形的恒定,而且容易破损。于是,有人想法在气囊内固定了一个环形龙骨并获得成功。这 就是半硬式飞艇。后来,德国一名飞行爱好者用木质材料为飞艇气囊制作了一个外部支架,将气囊固定 在支架内保持外形,从而制成了硬式飞艇。这个改进不但彻底解决了保持气囊外形的难题,而且也利于 飞艇的搬运。这种结构逐渐成为以后的标准飞艇样式。
二战著名飞机
德国BF—109战斗机
英国“喷火”式战斗机
美国B-25“米切尔”轰炸机
英国“兰开斯特”轰炸机
美国P-38“闪电”战斗机
美国P-47“雷电”战斗机
美国P-51“野马” 战斗机
美国B-17“空中堡垒”轰炸机
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 机
美国B-24轰炸机
英国“飓风”式战斗机
兴登堡号空难 有原因表明“兴登堡号”穿过雨云时,机体充满了负电荷,当机组人员将湿透的 绳子抛下地面准备停泊时,这些绳子就起到了接地线的作用。当飞艇的金属架因 接地而充电,机壳便开始升温,高度易燃的涂料开始自燃。当时地面上的人束手 无策,10秒钟之内艇身大部分着火,34秒钟后,巨大的“兴登堡号”就成了地上 的一团火球,人们眼睁睁地看着700万立方英尺的氢气囊几乎立即被烈焰吞没, 燃着的骨架落地跌得粉碎。“兴登堡”号在浓烟之中焚毁。 经过海军人员和乘务人员奋勇努力,许多人被抢救出来经过大家的奋力营 救,97个人中竟然有61人死里逃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有一个人为 了救人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另有一个乘务员在侥幸逃离火海后,又不幸 被坠毁的飞艇残骸击毙。到场的记者记下了这一改变飞艇工业的历史性转 折。悲剧全程都被拍摄下来且通过电台现场直播。当时地面有22架摄像机 捕捉到了“兴登堡”的坠毁惊心动魄的瞬间。这张著名的照片也成为了 “震撼世界的照片”之一。
英国“蚊”式轰炸机
德国BF-110战斗机
德国Me—262喷气式战斗机
“飞虎队”创立于1941年7月,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 抗战8年,国民政府承认的空战王牌共12人,但实际上有一 些飞行员的成绩应该可以达到王牌的级别,但国民政府航委 会没有承认,比如梁添成,有一些人成绩斐然但航委会确认 的却远少于记录了的,比如柳哲生,还有一些人因为众多的 原因本可以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但杀了天帝的儿子,天帝怪罪于他,把他和嫦娥 贬到凡间做了凡人。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后羿觉得对不起嫦娥,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并说:“天上等级森严,在人 间倒也逍遥自在。不过凡人终将一死,若要长生,就必须渡弱水,翻火山,登上昆仑,去向西 王母求取不死灵药。” 后羿凭着盖世神功、超人意志,越过炎山、弱水,攀上悬崖峭壁,来到昆仑山顶。西王母 钦佩后羿的作为,同情他的遭遇,但仙药只剩一颗,便说:“不死药是用不死数结的不死果炼 得,不死数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炼药又需三千年。现仅剩一颗,两人分享俱可 长生不老,一人独食即能升天成仙。” 后羿回来和妻子嫦娥商议想找个吉日分食,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嫦娥将药藏进梳 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当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 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 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 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 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 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 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但是,军人们已经急不可待地 要把这件新式武器用于战争了。尽 管飞机此时还存在许多问题,甚至 还经常带来一些灾难性的后果,但 职业本身就充满危险的军人却顾及 不了那么多。于是,飞机在意土战 争中首次露面了。
为中国插上双翼 ——中国第一个飞行家冯如 冯如飞机(曾于1909,9,21首飞成功)
冯如,原名冯九如,乳名冯珠九,字鼎三,号树垣。1884年1月12日(清光绪九年农历十二 月十五日),冯如出生在广东省恩平县莲塘乡杏圃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8岁开始就读于 私塾,他聪慧好学,悟性又强。他特别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尤其是《封神榜》中辛环和雷震 子两个飞人在空中大战的神话事故,“四翅在空中,风雷响亮冲”的空中大战,使他着了迷, 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飞天。因为家贫,冯如只读了几年书便辍学放牛。他生性好动,心灵 手巧,有空便常常自己动手制作车船和风筝等玩具。他曾经制作了一个特大风筝,吊着两个 小水桶,放到几十米的高空,一时成了奇闻,传遍乡里。 那天风和日丽,前来参观者甚众。冯如头戴飞行帽和防风镜,脚穿长筒靴,与观众见面。他 先向到场的各界人士介绍情况,包括飞机如何利用、如何制造、如何驾驶等内容,听者无不 鼓掌称善。接着,冯如熟练地驾驶自制飞机凌空而上,高约36米,东南行约8千米。当时飞 机运转正常,操纵自如,鼓掌之声,不绝于耳。但冯如急于升高,操纵过猛,致使飞机失速 坠地,机毁人伤。送医院抢救无效,冯如以身殉国,时年仅29岁。在弥留之际,冯如对助手 讲清了失事的原因,并告戒同仁:“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表现 了一位飞行家大无畏的气概。
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木鸟模 型。《韩非子》中记载着:“墨子 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宋朝李鸢等人编的《太平御览》中 也有“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翮, 腹中施机,能飞数里”的记载。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 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 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 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 人的历史记载。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 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 梁 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 “生”。 汉代——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 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唐代——将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于宫庭中出 放风筝. 宋代——把放风筝作为锻炼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 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 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日据时代——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 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 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 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u43/v_NTQ2MjI 4NjQ.html
• /u72/v_NTQ2Mzg4MjE. html
人类是一种好战的生物,从实现空中自由飞翔的美丽 梦想到让死神上天仅仅用了八年。而首次真正的空战 则只是三年后的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