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ppt课件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ppt课件
6、躯干部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 背部脊柱两侧穴位针尖可斜向脊柱,避免 直刺而引起气胸。
7、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 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 腰骶部和三阴交、穴位合注射与谷封闭疗等法 孕妇禁针穴位, 7
封闭疗法
封闭疗法是将局麻药和激素类药物的混合液 注射于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镇痛、缓 解肌肉痉挛目的的一种疗法。封闭疗法是 一种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缓解患者疼 痛或不适的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
8
常用药物
(1)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 (2)类固醇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龙、曲安奈德、
地塞米松。
(3)其他药物 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 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
9
临床应用
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 膜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骨关节病亦 适用。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
11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
10
注意事项
1.醋酸强的松龙作局部封闭时,用量不要太大, 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一般剂量为每次12.5—25 毫克,每隔5—7天封闭1次,3—4次为一个疗 程,最多不超过两个疗程,否则药液在局部积 聚,抑制纤维组织 由于药物反应,局部可出现肿胀疼痛,一般48 小时后可缓解并消失,如果72小时后仍有红肿, 发热,应考虑是否有急性化脓性感染。
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 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 药物(如青、链霉素,盐酸普鲁卡因等)必须先 作皮试,皮试阳性者不可应用。副作用较严重 的药物,不宜采用穴。位注刺射与封激闭疗法作用较强的药物,应6
5、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或 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经干 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经 干。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 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再注 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疗法。是选用中西 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
1
常用药物:
水针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1)中
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风湿宁 等多种中草药注射液。(2)维生素制剂:如 维生素B1、B6、B12等。(3)其他常用药物: 如维D胶性钙,骨肽,鹿瓜多肽,葡萄糖注 射液、生理盐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 射用水等。许多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也可考 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
2
穴位选择
(1)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进行辨 证选穴。
(2)软组织损伤者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较 长肌肉的肌腹或肌腱损伤时,可取肌肉的起止 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将药液注入到神经根 附近。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
3
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 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 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 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 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 间盘突出症、 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扭伤等。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
5
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 反应。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使用前应注 意药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并注意检 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变质即应停 止使用。
(2)注射角度与深浅: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
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
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
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梨状肌综合症病变部位
在较深处的梨状肌,需要用长针头深刺使药物
到达梨状肌;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
穴位注射与封闭疗法
4
临床应用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