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保险的作用日渐突出。
目前,我国的保险业尚处于培育时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还存在专门大的差距。
寿险业是我国保险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寿险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寿险产品在不断向前进展。
加入WTO后,我国寿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寿险公司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寿险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还存在着许多不平衡:从寿险产品的供给方面来看,寿险产品开发滞后,适合中国文化和人们生活适应的险种少,寿险产品适销对路性差,各公司寿险产品之间极为相似,寿险产品的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不明显,寿险公司不注重寿险产品的宣传推广等;从需求方面来看,阻碍寿来自.精品资料搜索网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险产品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居民的寿险需求类型与需求心理千差万不,人们对寿险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但我国寿险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各地区之间寿险产品的需求量存在着专门大的差异,同时对具体的寿险产品需求重点不一样,我国居民对寿险产品的供给还存在许多不中意之处。
为了解决我国寿险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的问题,还为了给我国的保险营销者提供经营参考,同时也为了给我国保险业的进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采纳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寿险产品供给与需求现状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寿险产品的险种策略如此一种解决对策,即适用于我国寿险产品的险种策略有新险种开发策略、险种生命周期策略、险种组合策略、品牌策略、包装策略、优质售后服务策略等。
每一种具体的险种策略本文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险种策略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要紧策略之一的产品策略在我国寿险业中的应用,它对解决我国寿险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可为我国的保险来自.精品资料搜索网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消费者提供更合理的产品,为寿险公司提升竞争力提供一种方法,同时还可挖掘我国寿险市场的潜力,开发我国寿险市场的深度,进而推动我国寿险业的健康进展,缩短我国保险业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差距。
因此,险种策略并不仅限于本文所研究的新险种开发策略、险种生命周期策略、险种组合策略、品牌策略、包装策略、优质售后服务策略等,依照寿险产品的整体概念,它还包括其它内容,如费率、售前、售中服务等,这些也应该是险种策略的内容。
因此,对险种策略的研究还有待接着完善。
此外,世界万事万物差不多上互相联系的,险种策略也不例外,对它的应用也应该与其它营销策略结合起来,否则难免显得孤立,失去实际意义。
关键词寿险产品寿险营销险种策略来自.精品资料搜索网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文献综述事实表明,社会生产力进展越快,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对保险的需求就越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目前我国的保险业仍处于进展的初级时期,整体规模小,专门难满足国民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入世对中国保险业来讲,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会。
如何科学地研究“入世”后的中国保险事业的进展规律,为保险公司经营提供依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这是关系到民族保险业兴衰存亡的大事。
寿险业是保险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在来自.精品资料搜索网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目前我国保险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重要性差不多受到企业界与学术界的确信,对它的应用差不多渗透到了社会许多领域。
如何把市场营销学运用于保险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目前,与我国寿险产品的险种策略有关的研究要紧涉及到四个方面:我国寿险业的产生与进展、我国寿险市场现状、我国寿险营销现状、我国寿险营销的进展方向。
1 我国寿险业的产生与进展我国古代保险思想的萌芽要晚于西方[1~4]。
要研究我国的寿险业,得先从国外的寿险业谈起。
1.1 国外寿险的产生与进展来自.精品资料搜索网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人寿保险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最初只是一种原始雏形,而后才逐渐进展起来。
1.1.1 西方古代保险的原始形态世界各国有关保险的渊源传讲纷纭。
据古史文稿的引证和推论,远自奴隶社会起,已有互助救济的群体方法和活动。
约在公元前50世纪,古埃及的石匠曾采取集体扶助方法,关心石匠及其亲属解决生活困难。
在公元前20世纪,古巴比伦时代,国王曾命令僧侣、法官、及市长等,对其所辖境内居民征收赋金,以备救济火灾及其他天灾损失之用。
这类各种为个体和群体利益所采取的救灾和补偿损失方法,已开始孕育了保险的胚胎[5]。
1.1.2 现代保险的起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保险起源于14世纪的海上保险[6~10]。
远在公元前2000年,航行在地中海的商人在遭遇海难时,为幸免船只和物资同归于尽,便往往抛弃一部分物资,损失来自.精品资料搜索网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由各方分摊,形成“一人为大伙儿,大伙儿为一人”的共同海损分摊原则,成为海上保险的萌芽[2]。
但共同海损是船主与货主分担损失的方法,而非保险补偿。
关于海上保险的起源有多种讲法,但多数研究认为海上保险起源于14世纪中期意大利的“海上借贷”制度[3][7]。
所谓“海上借贷”,是指船舶起航前,船主或货主向贷款人借入资金,若船舶、物资在航海中遇难,依其损失程度,可免除一部分或全部债务;若船舶、物资安全到达目的地,则须偿还本金和利息。
这种借贷因双方都负有大的风险,故素有冒险借贷之称[3][6][7]。
1.1.3 人寿保险的进展人寿保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基尔特制度(基尔特制度是指手工业行会组织对其成员所遭受的火灾损失、人身伤亡或丧失劳动能力给予补偿)[2][11]。
起初行会对其成员的人身伤来自.精品资料搜索网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亡或丧失劳动能力给予补偿,后来逐渐转化为专门以相互保险为目的的“友爱社”,对保险责任和缴费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到了17世纪中期,法国为了筹集战争经费,由当时的宰相秘书洛伦·冬蒂提出了一种不偿还本金的募集国债打算——保险史上称为“冬蒂法”。
该法规定:每人缴纳300法郎,若干年以后每年支付利息,按认购人死亡时,其未领取的利息平均分配给该群的生存者。
当某群认购人全部死亡时,就停止付息。
“冬蒂法”实际上是养老年金的雏形,尽管这种方法由于不偿还本金和引起相互残杀而被禁止,但引起了人们对生命统计研究的重视[12][13]。
来自.精品资料搜索网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1693年,英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依照德国布雷斯劳市1687—1691年间的市民按年龄分类的死亡统计资料,编写了第一张生命表,为现代人寿保险奠定了数理基础。
1762年英国人辛浦逊首次将生命表用于计算人寿保险的费率,英国人道森制定了均衡费率,后来他们合作成立的人寿及遗嘱公平保险社运用了这些成果,标志着现代人寿保险的开始[2][13][14]。
1.2 我国寿险业的产生与进展我国寿险业的产生与进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进展。
1.2.1 我国古代保险的原始形态据《周书文传》记载,在夏朝后期,就有“天有四秧(殃),水旱饥饿,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之讲[3][5][7][15]。
意思是讲天灾有四种,会使人们遭殃,这确实是水灾、旱灾、饥饿和荒凉。
这四种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假如平常没有积聚粮食,如何能应付这种灾难呢?这是我国最早的保险思想的萌芽。
到了周朝,关于救济保障的观念进一步得到了进展。
孔子主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16]《周公》讲:“国无三年之食者,国其非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可非其家也,此谓之国备。
”[3][5]这些差不多上我国古代保险思想的萌芽。
在我国周朝差不多建立了各级后备制度,到春秋战国时代又有“委积”、汉朝的“常平仓”制度、隋唐的“义仓”制度等等,差不多上以实物形式产生的救济后备制度。
此外,在宋朝和明朝还出现了民间的“社仓”制度,在宋朝还有专为赡养老幼贫病开设的“广惠仓”,这些能够讲是浸透了原始保险思想的产物,是我国古代保险的原始形态[3][5][11]。
1.2.2 改革开放往常我国寿险业的产生与进展我国近代人身保险制度是从国外传入的。
鸦片战争后,外商逐渐涌入中国设立了多家人寿保险公司,垄断着国内寿险市场。
1846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永福和大东方两家人寿保险公司,1884年又有美国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17][18]。
从19世纪末开始,华商开始设立了人寿保险公司。
最早的有福安水火人寿保险公司(1894年)、华安人寿保险公司(1907年)等。
这些华商人寿保险公司相关于外资人寿保险公司而言,实力较弱,多数因经营不善,开办数年后停业。
国内寿险市场成了外商人寿保险公司的天下[17]。
这种局面差不多上持续到新中国成立[19][20]。
1949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营)在北京成立,它在全国范围内经营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
建国后的人身保险要紧是作为职工的福利来开办的,要紧开办的自愿的人身保险业务有职工团体人身保险、简易人身保险、个人人寿保险三种。
这些业务做法都专门不规范,业务也不大。
由于历史的缘故,1958年到1980年,国内寿险业务差不多停办。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的英明决断。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恢复国内财产保险业务,1982年恢复人寿保险业务[19][20]。
自此,我国的人身保险业务才逐渐进展起来。
1.2.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寿险业的进展概况自从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人寿保险业务后,停办了多年的我国人寿保险业重新又获得新的进展。
这在专门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1.2.3.1 寿险市场供给主体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寿险市场供给主体在不断增加,寿险市场逐步由垄断走向竞争,由封闭走向开放[21]。
1988年前,我国寿险市场一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同时经营产险与寿险。
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1992年改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成立,打破了我国保险市场独家垄断的局面[22~24]。
此后,依照情况需要,我国对国有保险公司进行了体制改革,实行产险与寿险分业经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分离出来。
随后又成立了新华、泰康等许多新的寿险公司,并在1992年开始对外开放保险市场[25][26]。
1.2.3.2 寿险险种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寿险险种由恢复初期的简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意外保险和养老金保险陆续扩大到各种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婚嫁保险、团体人寿保险等100多个险种,差不多形成了覆盖人的生老病死、教育、婚嫁、体育、计生、旅游、投资等各个方面的险种结构[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