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人史

人人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来源:李兆龑的日志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1、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最著名的石工艺是在古埃兰都城苏萨遗址发现,现存于卢浮宫的汉漠拉比法典碑。

(p39)2、一般认为,日本最早的金属文化始于弥生时代,即公元前200年左右。

(p167)3、“黑顶陶器”是古代埃及的陶工艺制品,约制作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

(p17)4、《黄金王棺》是古埃及的金属工艺杰作,它是十八王朝时期按照图坦卡曼王本人的相貌创作的。

(p25)5、马略卡式陶器制作工艺首先是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

(p266)6、伊斯兰“米奈”型陶器的制作技法曾广泛影响到中国和日本。

(p144)7、古代波斯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金属工艺以翼狮形角杯为代表(p53),而萨珊王朝时期的则以八曲长杯为代表(p55)。

8、欧洲中世纪的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建筑形、人物形和动物形三大类。

(p250)9、“化妆石板”是古代埃及的制品。

(p19)10、古代波斯称做“大流克”的是金币(p54)11、“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亦称爱琴文明。

(p104)12、古希腊的《乳形陶杯》是黑纹式的。

(p113)13、塞弗尔窑是法国著名的瓷窑。

(p303)14、铜铎是古日本独有的金属工艺制品。

(p167)15、“哈拉帕文化”的创造者是达罗毗萘人。

(p61)16、欧洲中世纪的《象牙袖珍礼拜坛》属哥特风格。

(p253)17、“布尔镶嵌法”形成于巴洛克时期。

(p285)18、欧洲最早的硬质瓷诞生在德国。

(p298)19、巴洛克(p280)18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17世纪意大利的艺术或文学风格,认为它是背离了生活及古典传统。

后为史学界所沿用,不仅指文艺复兴之后的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包括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

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为“畸形之珠”“不合常规”;一说来自中世纪拉丁文,意为“荒诞的思考”“繁缛可笑的神学讨论”;一说来源于意大利文,意为“暖昧可疑的买卖活动”。

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打破旧艺术风格的常规的艺术特征。

代表人物在绘画上有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在雕刻上有意大利的贝尼尼,在音乐上有德国的巴赫。

20、穆拉诺式玻璃器(p267)穆拉诺式玻璃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玻璃工艺的代表。

因该玻璃器出产于受到威尼斯共和国庇护的穆拉诺岛而得名。

技法:在成型器皿上加以彩绘,二次烧成,这种技法可能来源于拜占庭,伊斯兰或金属器上的珐琅装饰。

器形:对金属或陶器的模仿,常见的有玻璃高脚酒杯,碗和盘等。

装饰:彩绘形式,神话故事,寓意人物,现实人物,宗教绘画,壁底多呈深蓝或赤紫的半透明性。

到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带有绘画性装饰和珐琅式技法的穆拉诺式玻璃器逐渐被透明度高的玻璃器取代。

21、莳绘(p164)日本漆工艺技法之一,以蒙上纱网的主管将金粉抖落于漆器纹样上,形成自然而美妙的装饰效果。

主要有“研出莳绘”、“平莳绘”、和“高莳绘”三种技法。

莳绘的纹样多样,多为自然景物与花草装饰,表现出一种“日本的美”,山川、千鸟、藤、樱等事物都体现着日本特有的审美情趣。

特征:淡雅而优美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自然景象的描写。

遗存至今最老的莳绘作品在十世纪初,可以清楚看到唐风的影响。

此后不断受中国宋、元影响,莳绘技法逐步完善,作品不断有意匠上的创新。

江户时代是莳绘最辉煌的时期,大量优秀作品涌现而出,极尽奢华之能事,代表人物本阿弥光悦。

以后的莳绘作品多流于技巧,少有真正的大家与极品。

22、翼狮形角杯(p53)古代波斯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工艺品之一。

基本构造:前面为带翼的狮头,鹰头或其他动物形象,后半部分为高筒形的杯子。

材质:金银等贵金属。

流行时期:阿克美尼德王朝。

用途:饮酒或其他饮料的实用容器,权势和富贵的象征物。

艺术风格:精美豪华,雍容瑰丽。

优点:结构严谨,做工考究,形象饱满,反映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处于黄金时代的风采。

缺点:装饰部分精彩程度远胜于实用部分,这是当时的一种趋势。

代表作品:翼狮形黄金角杯,翼狮形银质角杯。

23、戈贝兰式花壁毯(p282)形成于17世纪中后期(巴洛克时期)的法国宫廷壁毯样式。

形成:路易十四的宰相戈培尔于1662年将分散于巴黎的织锦壁毯作坊集聚起来,成立“戈贝兰织物所”,负责人夏尔勒布伦。

壁毯设计受到宫廷制约,以勒布伦样稿最受推崇,包括希腊神话,宗教历史故事。

还制造了大量写实花卉纹样的织锦壁毯,壁毯边缘装饰纹样异常华丽。

缺点:一味模仿大型装饰壁画使其丧失固有艺术特征。

做法:竖机制作,纬线起花技术成熟。

与当时欧洲高水平的绘画艺术分不开。

24、沙芯法(p22)古代埃及的一种玻璃工艺技术。

做法:1.由混有粘土及多量沙质的粗糙物质做成容器的内部形态,并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2.浸入装有选作底色用的玻璃溶液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3.玻璃外壳尚未冷却之际,便贴上保持有半流动状态的拉长的各种色彩的长条形状玻璃层;4.使用尖形工具或梳子般的工具重新在容器的表面刻画,形成独特的波状纹样;5.带容器外表光滑冷却之后,再把颗粒状的内部沙土从容器中掏出来。

历史:源于埃及,发展于希腊。

特征:色彩对比强烈,不透明,技术容易掌握,但操作过程繁复。

代表作品:玻璃鱼形容器。

25、埴轮(p158)埴轮是日本古坟时代的副葬品,与中国的明器有相似之处。

埴轮的使用者是贵族阶层。

但制作者大都是社会底层的人。

埴轮在日本各地均有发现,其中数量和式样最多的是关东地区。

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

圆筒埴轮,器物上下呈圆筒状,类似器座,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被作为丧葬用品;形象埴轮,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它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分房屋,器物,人物,动物。

这种形式抽象,造型夸张而寓意深刻的埴轮,以其静穆而冷峻的气质和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向世人展示了古代工艺和雕塑艺术的水准。

26、伊斯兰工艺美术的艺术形式法则是什么?(p153)艺术形式法则:注重整体与局部、弧线与直线、简洁与繁缛、造型与装饰、文字与图形的统一。

27、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特质?(p260)1宗教的产物(基督教),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2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发展(esp.与宗教直接发生关系的工艺美术品);3神学思想,教权统治下,特有审美:强调神圣威严,基调低沉凝重,气息冷峻肃穆,庄严压抑。

4最显著特色:与人们精神生活联系更为密切,不是通过存在于人们具体生活中的实用而达到一种享受或美感,而是通过宗教活动,将基督教精神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之中,以调节和平衡人们的心理活动,感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目的。

28、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出现的几个重要的转变是什么?(P265)由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变成了宫廷性质的工艺美术。

工艺品的生产与人们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工艺美术已能更多地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传统工艺美术种类日渐衰落,家具、玻璃、陶器获得发展。

庄重和谐,更注重造型或色彩等各方面的比例与协调。

攒人品!精心整理: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来源:潘亚冉THU♥PANDA的日志1.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最著名的石工艺是在古埃兰都城苏萨遗址发现,现存于卢浮宫的汉漠拉比法典碑。

2.一般认为,日本最早的金属文化始于弥生时代,即公元前200年左右。

3.“黑顶陶器”是古代埃及的陶工艺制品,约制作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

4.《黄金王棺》是古埃及的金属工艺杰作,它是十八王朝时期按照图坦卡曼王本人的相貌创作的。

5.马略卡式陶器制作工艺首先是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

6.伊斯兰“米奈”型陶器的制作技法曾广泛影响到中国和日本。

7.古代波斯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金属工艺以翼狮形角杯为代表,而萨珊王朝时期的则以八曲长杯为代表。

8.欧洲中世纪的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建筑形、人物形和动物形三大类。

9.“化妆石板”是古代埃及的制品。

10.古代波斯称做“大流克”的是金币11.“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亦称爱琴文明。

12.古希腊的《乳形陶杯》是黑纹式的。

13.塞弗尔窑是法国著名的瓷窑。

14.铜铎是古日本独有的金属工艺制品。

15.“哈拉帕文化”的创造者是达罗毗萘人。

16.欧洲中世纪的《象牙袖珍礼拜坛》属哥特风格。

17.“布尔镶嵌法”形成于巴洛克时期。

18.欧洲最早的硬质瓷诞生在德国。

19.巴洛克:“巴洛克”一词被18世纪末新古典注意理论家用来嘲笑17世纪意大利盛行的一种奇异的艺术或文学风格,认为它完全背离了现实生活和古典传统,于是“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后为史学界所沿用,不仅指文艺复兴之后的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包括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

20.穆拉诺式玻璃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玻璃器生产的中心是威尼斯,但文艺复兴时期玻璃器的生产并不在威尼斯城,,而是在受到威尼斯共和国庇护的穆拉诺岛,所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玻璃工艺是以“穆拉诺式玻璃器”著称与世的,全面继承了欧洲传统玻璃工艺精华,并受伊斯兰玻璃工艺影响。

早期的穆拉诺式玻璃器的装饰是在成型的器皿上加以彩绘,然后二次烧成的珐琅彩绘;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这种带有绘画性装饰和珐琅式技法的玻璃器逐渐为透明程度完好的玻璃器所代替;晚起则出现了“嵌线玻璃”,“嵌网玻璃”,“冰纹玻璃”和“罗马式玻璃”。

21.莳绘:将金粉以蒙上杀王的竹管都落于漆器纹样上形成的自然效果。

22.冀狮形角杯:在古代波斯所有工艺中最具代表性,因为这种造型的角杯在其他地区很少发现。

他的基本结构都是前面为带翼的狮头、鹰头或其他动物的形象,后半部分为高筒形的杯子,大都以金、银等贵金属制成。

在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冀狮形角杯极为盛行,它不仅作为饮用酒或其他饮料的实用容器,同时也是权势和富贵的象征物。

但此类杯子造型中的装饰部分十分突出,其精彩程度远远甚于后面的实用部位,这表明,反映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处于黄金时代——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风采。

冀狮形黄金角杯和冀狮形银制角杯等,代表了此类作品的基本面貌。

23.戈贝兰式花壁毯:路易十四的宰相戈培尔曾与1662年将分散在巴黎的织锦壁毯作坊集聚起来,成立了宫廷性的“戈贝兰织物所”,负责人就是宫廷画家夏尔·勒布伦,闻名于世的“戈贝兰式花壁毯”即由此而来。

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艺术活动均受到宫廷的制约,织锦壁毯工艺也无不例外,当时戈贝兰织物所的设计样稿均由宫廷画家制作,其中尤以勒布伦的样稿为最。

作品的样稿设计和制作工艺虽然都很成功,但一味模仿大型装饰壁画的表现而使织锦壁毯固有的艺术特征丧失了,这也是同时期织锦壁毯工艺共有的特点。

24.沙芯法:即首先由混有黏土及多量沙质的粗糙的物质做成容器的内部形态,并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再浸入装有选作底色用的玻璃溶液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