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开课教学反思

《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开课教学反思

《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开课教学反思
黄兰青
这次青年优质课比赛,总体上挺失败的。

首先是课程结构的安排,为了刻意追求“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在跨国公司前面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显得刻板。

今天改为在分析跨国公司的做法过程中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要自然很多,但是要点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他这样做的原因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其次课堂逻辑性不够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强,比如从表现到跨国公司,从跨国公司到影响的逻辑性不够强。

师父的建议是把教案详细写下来,然后再仔细思考各个知识点间的衔接。

每次上过精心设计过的课,才发现学生其实没那么差,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总是以为学生不会讲,讲不好,讲多了会浪费时间,导致不敢尝试放开让学生讲。

昨天试上也是,其实学生讲得很好,但是因为平时没有让学生尽情讲的习惯,所以学生讲了几分钟,就被我硬生生的打断,而以我的讲解取而代之。

而这个导致的结果就是刚刚活跃起来的课堂气氛有沉闷下去,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受挫,课堂又恢复老师讲,学生有听没听的传统模式。

师父说,学生积极性需要老师去激发,而怎么激发呢,就是要善于鼓励,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先鼓励带动后鼓励,最后达到共同激发。

例如今天让学生讨论时,学生讲到发达国家往往赚得要比我们多,规则由发达国家掌控,在昨天的试上中,对于学生这样的回答我没能抓住,学生的这种闪光点也在我的忽略中一闪而过了。

今天学生还是讲到了这些,而我抓住了这点进一步激发,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眼中闪现的光芒。

这也启发我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候,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讨论过后,雁过无痕,教师继续按设计的讲解一遍,这其实是对学生思维的不尊重。

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便会渐渐消磨。

归根到底,教学还是要从学生出发,采取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虽然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多讲,由学生的背景知识结构引出新的知识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灵活操控。

理论性的东西,单凭学生的现有知识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还是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把握好知识点的难度,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

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几个内涵,理论性较强,可以先教师讲解,然后学生理解巩固,而经济全球化的几个表现意思简单,就可由学生自己讲,教师稍作补充即可。

路漫漫其修远兮,认清现实,及时醒悟,也算是祸中之福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