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技术问题
• 怀孕12周内感染腮腺炎病毒,有25%可出 现自发性流产。
流腮严重的是并发症
• 胰腺炎
– 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合并胰腺炎的病例低 于10%。
• 其它
– 心肌炎、甲状腺炎、面神经炎、关节炎、肾炎、 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 胸腺炎、血小板减少、荨麻疹等。
• 可在腮腺炎发生前后发生。
• 可并发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炎、三叉神经炎、偏瘫、 上行性麻痹等。
• 极少数患者可继发脑积水、失语、耳聋、瘫痪及智力衰 退等后遗症。重症可出现死亡。
误区:腮腺不肿,病情不重
• 不少家长以为,腮腺肿得越厉害病情就越重。× • 流腮并发症,危害更大。
– 部分患儿并发脑膜炎时,腮腺并没有特别肿大
• 少数孩子的病情还会隐匿,腮腺根本没有肿大。
– 多数病人无前驱期症状 – 少数病例在前驱期可出现倦怠、肌肉酸痛、结合膜炎、咽痛等症状,
发病后起病急,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
• 腮腺肿大通常持续7~10天。
流腮严重的是并发症
• 脑炎、脑膜脑炎
– 可占所有患者的15-25%
• 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嗜睡、 昏迷或惊厥等。
接种腮腺炎疫苗后的抗体衰退
年龄 (岁)
2-3
1月
阳性率 GMT (%)
81.61 13.42
免后时间
12月 阳性率 GMT
(%) 78.13 13.26
36月
阳性率 GMT (%)
76.67 11.79
4-6 76.55 14.39 75.29 12.10 74.07 11.35
7-9 81.42 12.29 78.89 12.73 77.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56
合计 79.42 13.40 78.06 12.64 75.91 11.53
接种1年后,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有所下降,3年后又有进一步降低。 一般认为群体免疫率在90%以上可阻止腮腺炎的流行。
•王玲,等.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血清流行病学及疫苗免疫效果研究,中国计划免疫 ,2002,8(1):36~38
梁晓峰,等.主译疫苗学
– 母亲抗体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
• 一次感染(含隐性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 接种含流腮成分疫苗能产生免疫力......
• 病例多为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 幼儿园、小学、中学容易发生流腮爆发。
误区:腮腺肿大,必是流腮
• 很多人认为,患过流腮以后,不会再出现 腮腺肿大的病症。×
• 引起腮腺肿大的原因有很多
– 腮腺管堵塞 – 腮腺管开口畸形 – 化脓性腮腺炎 – ……
监测病例定义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一项或以上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1、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 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2、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周)腮腺炎病毒IgG 抗体滴度比呈 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 3、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 因此托幼机构或学校出现流腮疫情,要格外留意
– 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很差、嗜睡等危险征 兆。即使腮腺不太肿,也要第一时间诊治。
流腮严重的是并发症
• 正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如果中招流腮,会
有发生睾丸炎的可能性,发生率大约为
20%-25%。
– 严重的可致不育
蛋疼!
流腮严重的是并发症
• 正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如果中招流腮,5% 左右会发生卵巢炎,出现下腹痛、下腰痛、 月经不调等症状。
接种1剂腮腺炎疫苗后的发病时间
接种后时间 1~3年 3~5年 >5年
发病构成比(%) 12 32 56
张磊,等.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2):8184
两剂次以上腮腺炎疫苗接种, 可达更高保护效果
江军等,宁波市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回顾性出生队列数据简析. 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8),3337-3341
误区:年龄越小,危害越大
• 成人得了流腮,病情较儿童要凶险得多。
– 病毒一旦进入人体,不但侵犯腮腺,还会“袭 击”所有成熟的腺体,颌下腺、甲状腺、胰腺、 乳腺、胸腺、性腺等无一例外。
监测病例定义
(符合下列的一项为疑似病例)
• (1)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 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传播方式
• 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 • 空气传播
• 飞沫传播
• 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 被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等,在短 时间内接触易感者的口腔即立即引起 感染。
临床表现
• 感染腮腺炎病毒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 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
• 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后14-25天才会出现流腮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技术分享
陆树媛 2020年11月10日
认识流行性腮腺炎
• 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 传染源。
– 病人在腮腺出现肿大之前2天到腮腺肿大后9天,传染性最强。 – 隐性感染者在流行期间占有较高比例,是重要的传染源。
• ≥1岁儿童对流腮病毒普遍易感。
接种1剂疫苗的国家和地区腮腺 炎发病率下降≥88%,2剂接种下 降≥97%。
Galazka AM, Robertson SE,Kraigher A. Mumps and mumps vaccine:a global review. Bull WHO, 1999,77: 3-14.
WHO的观点
➢ 接种1剂MMR抗体阳转的儿童,1年后15%转为阴性; ➢ 接种第2剂MMR后,血清抗体阳转率升至95%,并产生更
• 保护易感人群 • 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健康教育宣传
预防流腮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我国腮腺炎疫苗免疫程序
接种时间 8月龄 18-24月龄
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风疫苗
剂次 麻疹、风疹疫苗第1剂 麻疹、风疹疫苗第2剂 ,腮腺炎疫苗第1剂
➢接种1剂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效果有限 ➢相对于麻疹和风疹疫苗,腮苗的免疫原性较差,阳转率较低 ➢接种1剂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有限
• (2)发病前 14d~25d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 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或伴有以下临 床表现中的一项或以上:
• ①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 ②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
变。 • ③伴睾丸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 • ④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 。
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