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国防教育1

加强国防教育1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民兵的性质和担负的任务,决定了民兵必须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自觉接受国防教育,积极参加国防实践活动,不断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军事技能,为履行根本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国防教育,是新形势下民兵建设的客观要求民兵亦兵亦民,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兵预备役人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他们的国防观念、军事技能、爱国精神要求更高。

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抓好了,既可以在平时出生产力,更可以在战时出战斗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新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国防教育,提高民兵建设质量,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一)国防教育是强化民兵国防意识的迫切需要。

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容易使人们逐渐滋生和平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解除思想武装,放松斗争警惕,淡忘国家安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大忌。

应该说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居安思危、固国强兵”,许多国家可以说都是这样做的。

一些国家不仅对公民进行国防观念、国防知识的教育,也组织学习一些必要的军事技术,对公民,特别是青年公民进行战场的救护、防护知识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瑞士是个中立国,可以说两次世界大战,战火都没有燃烧到瑞士,但是瑞士并没有由此放松国防教育。

瑞士这个国家给每一个家庭都配备了一本厚厚的民防手册,平时,还组织一些公民进行一些战场的救护知识,必要的军事技术的学习和操练。

有这样一个数据,如果说一旦战争发生的话,瑞士可以在24小时之内,动员起58万人,并且在48小时之内,整编齐备,马上可以开赴战场。

瑞士实行全国皆兵制,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正规军队的国家,只有1500名军官,拥有一只庞大的民兵式军队。

年满20岁后先受训4个月,然后每年定期受训,直到50岁。

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例外。

美国对国防观念、战备知识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

尽管美国是个超级大国,是经常动用武力的国家,但是它在自己怎样防备,在战备方面的教育是很重视的。

举个例子,1958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时候,美国专门为此出台了《国防教育法》,作为满足国家基本安全的一个措施,来扭转美国不利的竞争态势,当时美国和前苏联正在进行军备竞赛。

美国的政界和教育界称这个文献是美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美国把保卫祖国作为全民的首要义务,除了美国,还有俄罗斯、法国等,它们也把保卫祖国作为公民终身的义务。

我国对此也很重视,专门颁发了《国防教育法》,各级都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在宣传部门设立了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全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和各级干部的国防教育。

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面对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威胁,我国广大民兵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一方面,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和带动周围群众,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关心支持国防建设,聚万众之心,集各方之力,共铸现代国防的精神长城。

(二)国防教育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思想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一些领导和干部认为:“常备军都精减了,搞民兵没有用,数量越少越好”。

“打仗靠常备军,民兵预备役轮不上”,因而对民兵预备役的概念日益淡化。

这些认识和行动都与《国防法》、《兵役法》相违背,不符合我国实行积极防御、全民自卫、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军队的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训练需要群众的支持,经费需要地方筹集。

因此,只有搞好国防教育,军地双方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形成搞好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合力,才能把中央军委提出的“把民兵预备役建设提到战略高度”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才能把民兵预备役建设成为致敌于死命的“杀手锏”。

近年来,武威市及各县(区)党委、政府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关心备至,使全区民兵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如,武威各县(区)人武部过去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薄弱,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特别是近5年以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 年武威市和凉州区各投资100万在武南镇修建了高标准的民兵武器装备仓库;200 年天祝县投资300万元,重建了人武部办公楼、武器库及营区,建设水平在全省堪称一流;各县(区)还投入资金狠抓了人武部机关正规化建设和基层“两部一家”建设,达到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适应需要的标准,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就凉州区来说,区财政划拨经费近30多万元用于人武部机关正规化建设,建成了多功能的作战室,更换了机关办公设施,完善了“三室一库”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建设水平,规范了战备秩序。

2002年8月,区上决定将松树乡政府办公用地9.8亩,用房96间无偿划拨人武部管理使用,作为民兵训练基地。

2003年又将相邻的松树乡派出所和信用社进行搬迁,搬迁所需经费由区政府解决,并拨付15万元对训练场、食堂、教室、宿舍进行整修。

如今,一次性承训能力达150人的训练基地已初具规模,达到了军区提出的“四有”、“四能”、“三结合”、“两便于”要求,确保了基地化、规范化训练任务的落实。

这一方面反映了武威各级领导高超的战略眼光和从政水平,另一反面与国防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也是分不开的。

(三)国防教育是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基础工程。

未来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对抗,更是精神力量的对抗。

民兵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担负着特殊使命。

世界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前,外国如何议论中国与我们关系不大。

美元、日元变化与我们关系不大,因为我们没有外国资本,也没有外债,出口也很少。

现在,人民币增值或贬值则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科学技术信息化(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以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技、超导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基因工程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六大科技群体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趋紧密,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人们对经济和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

人们可以通过卫星电视技术和因特网获取各种信息。

如卫星电视技术使我们可以在几千里之外观察战争的进行,看到导弹起飞,炮弹落下,浓烟滚滚。

中国日报社在世界各地有许多记者,在纽约世贸大楼有中国日报的记者站。

“9.11”那天,3个记者中只有一个在大楼上班,那个女记者在第一架飞机撞上大楼时以为是强烈地震,她的先生在拉丁美洲做外贸工作,在电视上看到了浓烟滚滚,知道飞机撞了大楼。

他打电话告诉她的夫人:“你的楼让飞机撞了!”她说:“是吗?哦!”于是跑了出来。

这就是现代的高科技救了她。

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组织民兵开展国防教育,培养民兵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节,就是调动他们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培养坚定的战斗意志、必胜信心、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国防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广大民兵作为生产建设的生力军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通过国防教育,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在军事上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转化为生产力,在政治上转化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以来,我区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广泛开展“双培富民强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自觉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

国防观念的强弱,表现为公民对国防的责任感和关注程度。

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技能和国防法制。

国防教育所培养和激发的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国防意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能和体魄,是衡量民兵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因此,提高民兵整体素质,必须广泛持久地组织民兵参加国防教育。

广大民兵要时刻牢记使命,自觉参加国防教育,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和支持国防建设。

对民兵来说,应树立以下四种观念。

(一)富国强兵的观念。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民兵要深刻认识国防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的丰富内涵,既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富国”出力,又要爱军习武,苦练本领,为“强兵”尽责。

我国实行的兵役制度既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武装力量,也有利于储备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

广大民兵也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他们在条件艰苦的边关、哨卡巡逻执勤,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他们心中装着祖国,时刻想着人民,在本职岗位上辛勤耕耘。

同时,当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时候,广大民兵自觉服从大局,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参加和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兴修水利、治理江河、垦荒造林。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处处留下了广大民兵改造江河、为民造福的英雄业绩。

不仅如此,当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广大民兵总是挺身而出,奋力抢救。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铮铮铁骨;哪里有呼唤,哪里就有他们气吞山河的回答和奋不顾身的壮举。

近几年以来,我市民兵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民勤县重点组织民兵治沙压沙,为使民勤不变成第二个罗布泊进行着不懈的奋斗;天祝县组织民兵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活动,为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发挥了作用;古浪县组织民兵开展“双培富民强兵”活动,下大力扶贫帮困,使一大批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治富的道路;凉州区组织民兵成建制参加天梯山生态建设、东关复兴路绿化、沙漠公园生态绿化、城东羊家坝河整修绿化、白塔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工程,先后出动1.5万人(次),车辆4000多台(次),移动土石20.9万多立方米,植树13.64万株,为地方节约建设资金300多万元。

(二)忘战必危的观念。

“两个结合”的兵役制度,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后备兵员体制,与国防和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安全;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的生存、生命就没有保障。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史和现实的忠告,是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