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制作皮影教案

幼儿园制作皮影教案

幼儿园制作皮影教案【篇一:《皮影戏》教学设计】《走进皮影画皮影》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我国的民间艺术皮影为题材,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独树一帜。

但相对我们这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学生几乎不了解什么是皮影,因此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互联网、图书馆等地方查找资料,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达到事功半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相关知识、人物造型特征及美感。

2.实践目标: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自主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特征难点: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教师准备】1、录像:皮影戏《指鹿为马》2、课件:皮影的制作3、皮影实物及有关皮影的图片【学生准备】:1、了解和收集皮影的相关资料 2.分组合作便于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欣赏:播放《指鹿为马》片段的皮影戏片段,请大家说一说这段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平时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就是这部动画片,一下激起了我们对于皮影的研究兴趣,下面就请同学来共同探究一下吧。

我们在这节课上,将分成了六个小组:一、皮影的起源和历史二、皮影的造型特征和图案特点三、皮影的地区风格四、皮影的制作五、皮影的玩法六、皮影艺术的明天请在我们各组同学准备的资料中中国对皮影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现在就请你跟随我们走进光影间跳动的精灵——皮影的探究过程吧!引出课题:《走进皮影画皮影》二、探究学习:1.一组分享探究皮影的传说与历史:“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

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请同学们看我们组给大家搜集的有关皮影的美丽传说。

放幻灯片《皮影的美丽传说》《皮影戏的概念》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曾是人们对皮影戏的记忆,一幅白白的纱,2一盏昏黄的灯,光影间演绎者人间百态。

下面请跟随我们第二组同学一同探究皮影的造型特征和图案特点。

2、二组探究皮影的造型特征和图案特征造型特征:造型平面化、艺术化、卡通画、戏剧化。

1) 为什么皮影人物都用侧面像?便于戏曲人物之间的语言动作交流等。

2) 皮影身上有哪些传统图案、线条?观察、交流回答:有牡丹、龙祥云等图案,有直线、折线、波浪线等 3、三组探究皮影的地区分布特点欣赏各地皮影人物,了解其特点:陕西皮影:纤巧秀丽,色彩鲜艳北京皮影:脸谱京剧化,富有京味文化四川皮影:简约纯朴4、四组探究皮影的制作材料及方法制皮描样镂刻着色熨平上油订缀 5、五组探究皮影的玩法请学生给皮影人物摆造型提问:通过你的观察,告诉大家皮影人物为什么能动?两个学生给皮影人物摆一个造型。

告诉大家,皮影人物是靠身上的关节活动的。

表演皮影情景剧《猪八戒背媳妇》 6、六组探究皮影的延伸与拓展皮影戏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

因为演出的内容丰富,老人小孩都喜欢看。

可是随着电视、电影的出现,人们的欣赏习惯改变了,皮影艺术慢慢被人们遗忘了。

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学着制作、表演皮影了。

为了让大家关心皮影戏,河北省唐山市“俏夕阳”老年舞蹈队的奶奶们就编了一段皮影舞蹈,我们大家来看看。

(播放皮影舞蹈《俏夕阳》。

)我们也学学她们,一起跳跳皮影舞蹈吧!通过各组同学对皮影的研究及资料准备我们是不是也想画一画皮影呢?三、艺术实践:用线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

要求:注意设计要点,线条细致而不繁琐,简洁而不空洞,注意线条的刚柔、粗细、疏密变化。

四、展示评价设计多个奖项:最美造型奖,最美线条奖,最美色彩奖,最美构思奖,最佳表现奖,最佳表演奖,引导学生从技能、情感等方面对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对作品发表看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看过了大家的展示,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搜集到这么多资料,宣传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

中国皮影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希望同学们能将研究深入下去,发现更多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民族艺术瑰宝。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拥有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自豪,更应该为保护和发展这些文化而不懈努力。

希望同学们以后要继续挖掘、创新,让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3六、教学板书看听走进皮影说玩【篇二: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小兔乖乖(皮影戏)】设计意图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戏剧,通过光与影生动地表现出各种人物动画形象,深受男女老幼欢迎。

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各种动作。

设计此活动,便是采用了古老皮影戏的最简单的表演方法,生动有趣。

通过投影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动物外形特征,鼓励幼儿用动作等来模仿动物的明显外形特征,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1.知道常见动物的显著特征。

2.愿意通过多种方式模仿小动物的明显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准备贴有白布的大箱、电筒、动物图形卡以及故事“小兔乖乖”中所有角色的图卡。

过程建议1.说一说:小朋友喜欢的动物。

说出名称,并且要用动作表现其明显的外形特征。

2.将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较暗的房间。

教师在白布箱内出示不同动物图形卡,并用电筒在箱内照射,请小朋友猜猜动物的名称;教师也可用手在箱内模仿动物的形状,让小朋友猜。

3.请小朋友用手在箱内模仿动物的形状,让其他人猜。

如:小兔的长耳朵,小鸡尖尖嘴,小鸭扁扁嘴、小猫长长的胡须等。

4.观看皮影动物故事:小兔乖乖。

5.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表演故事“小兔乖乖”。

【篇三: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表演能力的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时代背景:21世纪是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的快速进步需要人的全面发展。

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教育在人们的全面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培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现实状况:在传统幼儿园教育中,老师只是简单的根据学校提供的素材和教具进行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缺乏新意,没有太大的作用。

3.教育方式误区:传统语言教育活动认为采用讲故事、谈话、看图说话三种方式就可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单一画面和连环画为主,表现形式都是静止的,并不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

幼儿园传统的表演则主要以舞蹈,手指操,以卡说话等为主,这些方式表演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发散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经过笔者在大班教育实践总结的经验,笔者认为以皮影戏为载体对幼儿的教育有以下几点意义:1.能够丰富大班幼儿的课外知识,增加历史文化教育。

2.有助于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的能动意识。

3.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幼儿不同角色不同人物的理解,进而增强幼儿的表演能力。

4.基于上述认识,我提出了《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和表演能力》,以皮影戏为载体,在大班开展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提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课题研究设计(一)课题界定1.基本概念:皮影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形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2.起源: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

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3表演形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不仅手上功夫要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尤其表演民间神话故事、武打片、古人,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变幻莫测,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爱观众喜爱,尤其是儿童百看不厌。

4大班幼儿语言培养利用皮影戏:现代医学表明,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大班幼儿大脑处于右脑发育关键期,右脑的发育注重具象表现而非抽象,发散思维而非逻辑思维,所以,要以皮影这一具象的载体,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表现形式,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二)研究目标1.引导幼儿多方位体验表演的乐趣,主动参与表演,提高表演能力2.促进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幼儿课堂表现,探索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4.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有机结合,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三)相关课题研究综述1.借助搜索引擎,以“幼儿皮影戏教育”为关键词,能搜索到几篇皮影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教案,它们大多主要注重对幼儿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没没有系统地对幼儿提高语言和表演能力进行多方位的研究。

2.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前人在利用皮影作为幼儿教育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并不多,对如何通过皮影进行传统文化的介绍也非常少。

鉴于以上两点,本人开展《利用皮影戏开发大班幼儿语言和表演能力》是有一定价值,也是相对可行的。

(四)设计理念(详细点,不要那么简化)大班幼儿处于语言和表演能力学习的黄金时间,在对这些能力培养过程中,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十分重要,笔记通过对皮影戏的理解和研究,认为皮影戏作为一种载体,即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又能以皮影戏集表演与说唱相结合这种独特方式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使全面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实施策略利用皮影戏提升大班幼儿表演能力策略(重点写表演能力、需要图框,图文并茂,不要教案的模式。

按照下面的点展开。

)1. 激发兴趣,感受皮影魅力(1)欣赏表演,感受传统文化感受皮影形式皮影表演形式它的道具主要有影人(也叫皮娃娃)、亮子(影幕)、灯盏(光源),除此之外,演出的主要乐器有四胡、三弦、唢呐、长杆喇叭、小战鼓、大铜锣、棒子、盏儿等。

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作影人、乐器伴奏和道白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把式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文场面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武场面紧锣密鼓,影人抢来剑往,上下翻腾,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故事以皮影形式呈现表演前尝试故事创编,感受表演的过程,能在语言表达和创造力有所提高。

由于孩子们没有表演的经验,在生活中也没有提供那么多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快投入到表演中来呢?我们考虑到孩子们每天都会有个别孩子与大家分享故事的环节,那么我们就利用这个契机,让孩子们由简入难,由一个人表演到两三个人表演,最后到多人分组表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