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范本(ppt 38页)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范本(ppt 38页)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的集中消毒餐饮具监 督检查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对具有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 经营不合格餐饮具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 及时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食品药品监管和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及时通报日 常卫生监督管理、查处违法行为、核发营业执 照等信息,形成监督管理合力,消除监管空白, 切实加强餐饮具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餐饮具的采样、检测及评价执行《食(饮)具 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GB14934)----采样方法
消毒后的食(饮)具必须用下列两种办法进行消毒效 果的检验:
a. 指定生产的大肠菌群纸片;
b. 发 酵 法
使用化学消毒的还可测洗消剂残留量
消毒食 ( 饮)具碗、盘、碟、口杯、酒杯,用蒸馏水 100m L冲洗整个内表面,至少2-3次;匙(不包括匙 柄)、筷下段置入100 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20 次,制成样液。立即取样测定余氯,余下样液装 入50 ml,试管中,做烷基(苯)磺酸钠含量测定。
筷子以 5只为一件样品,用毛细吸管吸取无菌生 理盐水湿润纸片后,立即将筷子进口端(约5c m) 抹拭纸片,每件样品抹拭两张,放入无菌塑料袋 内
发 酵 法---采样方法
食 (饮 )具 抽检碗、盘、口杯,将2.0 c mX 2 .5 c m( 5 cm2灭菌滤纸片紧贴内面各10张(总面积50 cm2)碟、匙、酒杯以每5件为1份,每件内面紧贴 灭菌滤纸片各2张(总面积50 cm2/份),经1 min, 按序取置入50 ml灭菌盐水试管中,充分振荡后, 制成原液。
2、毒理指标
砷(mg/L) 0.01
镉(mg/L) 0.005
铬(六价,mg/L) 0.05 铅(mg/L) 0.01
汞(mg/L) 0.001
硒(mg/L) 0.01
氰化物(mg/L) 0.05 氟化物(mg/L) 1.0
硝酸盐(以N计,mg/L) 10 ( 地下水源限制时为 20 )
三氯甲烷(mg/L) 0.06 四氯化碳(mg/L) 0.002
第五条 消毒服务机构消毒处理过程中使用或产 生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必须具 备相应卫生安全措施,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第六条 消毒服务机构应当具备满足消毒与灭 菌工作所需的环境,应无积水、无杂草、无露 天堆放垃圾、无蚊蝇孳生地,环境清洁。
第七条 消毒服务机构生产布局应当合理,按 工艺流程分为待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处理区、 已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工艺流程不得有逆向 或交叉。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第十一条 消毒服务机构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制订消毒与灭菌运行程序、消毒与灭菌物品管 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具有能对消毒与 灭菌效果检测的人员及条件。
第十二条 消毒服务机构应对每次消毒或灭菌运 行过程做好记录,包括消毒或灭菌物品数量、 种类和包装情况、消毒或灭菌技术参数、检测 记录、意外情况和处理记录、操作员签名、消 毒与灭菌具体日期等内容,装订成册备查。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第十一条 消毒服务机构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制订消毒与灭菌运行程序、消毒与灭菌物品管 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具有能对消毒与 灭菌效果检测的人员及条件。
第十二条 消毒服务机构应对每次消毒或灭菌运 行过程做好记录,包括消毒或灭菌物品数量、 种类和包装情况、消毒或灭菌技术参数、检测 记录、意外情况和处理记录、操作员签名、消 毒与灭菌具体日期等内容,装订成册备查。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第十三条 对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或可能被病 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及其现场物品提供消毒服 务的消毒服务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必须符合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第十四条 从事使用环氧乙烷和电离辐射进行 消毒服务的卫生管理人员、检验人员、操作人 员必须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 培训,以其他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服务的人员必 须经过设区的市(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 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操作 人员同时必须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 作。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第八条 消毒服务机构消毒处理区、已消毒物品 存放区应当设有通风、防爆、防尘、防鼠、防 虫、防潮等设施。储物存放应当离地、离墙不 小于10厘米,离顶不小于50厘米。符合产品相 应的保存要求。待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处理 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内不得堆放与消毒或灭 菌服务无关的物品。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 )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2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0.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
4、放射性指标② 指导值 总α放射性(Bq/L) 0.5 总β放射性(Bq/L) 1 ① MPN表示最可能数;CFU表示菌落形成单位。当水
筷 :取 每 双的下段12c m处约50c m'(12c mX 2c mX 2c m),置入50m L灭菌盐水试管中,充分振 荡20次,制成原液。
评价标准
感官指标 物理 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等热消毒):食(饮)具必
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 化学(药物)消毒:食(饮)具表面必须无泡沫、无洗
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0〕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 生厅(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为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生产经营活动, 切实加强餐饮具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保 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及 其实施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 规定,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 规范(试 行)
江苏省卫生监督所 顾健
2010-06
第一条
为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卫生监督,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 规范》、《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和卫生 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餐 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监督 发〔2010〕25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采样 同 时 计算被检食(饮)具的表面。
指定生产的大肠菌群纸片采样方法
随机抽取消毒后准备使用的各类食具(碗、盘、杯 等),取样量可根据大、中、小不同饮食行业,每 次采样6^-10件,每件贴纸片两张,每张纸片面积 25c m2(5 c mX 5 c m)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大肠 菌群检测用纸片后,立即贴于食具内侧表面,30 s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
1、微生物指标① 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 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 得检出
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 不 得检出
菌落总数(CFU/mL) 100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
臭和味 无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 无 8.5
pH (pH单位) 不小于6.5且不大于
铝(mg/L) 0.2
铁(mg/L) 0.3
锰(mg/L) 0.1
铜(mg/L) 1.0
锌(mg/L) 1.0
氯化物(mg/L) 250
硫酸盐(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 耐热大肠菌群;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不必检验大 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
② 放射性指标超过指导值,应进行核素分析和评价, 判定能否饮用。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应当不定期对 辖区内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每年至少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餐饮具抽检 1次,每次采样不少于10件。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地方各级 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的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 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实施日常卫生监督管理, 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
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餐饮具进行卫生监
督抽检; 依法查处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的行为。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地方各级 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的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 具集中消毒单位信息后,应当及时指派两名以 上卫生监督人员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 场监督检查,填写《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现场 监督检查表》
第十五条 本规范自2002年7月1日起实施。
监管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日常监督+抽检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发营业执照+发证情况通
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FDA
购入使用的消毒餐饮具建立索证制度,索取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营业执照和消毒合格 证明,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具消毒情况 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使用不符合标准餐饮 具的违法行为
第四条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 监督检查结论为不合格:
(一)建于居民楼内的; (二)与可能污染餐饮具的有害场所距离小于30
米的; (三)生产场所(包括清洗、消毒、包装)总面
积小于200平方米的; (四)消毒工艺流程未按回收、去残渣、浸泡、
机洗、消毒、包装、储存设置的;
第四条
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
评价标准
感官指标 物理 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等热消毒):食(饮)具必
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 化学(药物)消毒:食(饮)具表面必须无泡沫、无洗
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第六条
对餐饮具检测不合格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消毒管 理办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并通报 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