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抗日战争故事揭秘那些当过土匪的东北抗日名将 精品

最新-抗日战争故事揭秘那些当过土匪的东北抗日名将 精品

抗日战争故事:揭秘那些当过土匪的东
北抗日名将
座山雕的原型是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军长谢文东。

电影《智取威虎山》热映让这样一种说法流传,很快又被历史学者证伪。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东北的抗日将领很多出身于土匪,不过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他们大部分被埋没在史料中。

——马占山:就任伪满官员不忘抗日
马占山(1885—1950)是吉林省怀德县人。

1903年,马占山因弄丢地主家的一匹马,被逼落草为寇。

日俄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招抚“绿林好汉”,马占山带领手下“弟兄”下山接受清政府收编,1925年成为张作霖麾下骑兵第二军军长。

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嫩江桥面,马占山率部向日本侵略者奋起反击(史称“江桥抗战”),被认为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

马占山经媒介渲染成为民族英雄,瞬间红透华夏。

有人特制包销“马占山牌香烟”,有人上街募捐“马军长抗日基金”,马家军每天收到慰问品数以吨计。

人们不知道,此时马占山也面临着诸多选择——日本关东军多次与马占山接洽,劝其放弃抵抗。

没过多久,马占山出现在事关伪满洲国建国的“四巨头会议”上,并就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兼黑龙江省省长,站到了中华民族的对立面。

就在人们以为马占山就此走上亲日路线时,他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秘密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继续抗日,并率军队一度攻至XX县城,威胁长春。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东北招抚。

他坚持同共产党人合作抗日,1938年因病到延安就医,中共中央举行盛大的欢迎会。

毛泽东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谢文东:抗联军长抗战后成土匪
谢文东(1887-1946)是辽宁宽甸人。

1925年,几个土匪朋友绑票牵连到谢文东被官府捉拿,他举家逃至黑龙江省XX县。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谢文东树起抗日旗帜。

1934年3月8日,他带领当地2000多农民举行暴动,打死日本关东军第十师团六十三联队联队长饭冢朝吾大佐等17人。

1934年10月,谢文东的队伍被日伪军近万人包围,经过数日苦战,人员伤亡殆尽。

1935年1月,谢文东在黑龙江XX县遇到共产党员赵尚志,与其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

1936年9月,谢文东升任抗联第8军军长(与抗联第1军军长杨靖宇平级),带领部队与日伪军交战20多次。

从1939年冬天开始,日本关东军出动70万日军和30万伪军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大讨伐”,谢文东的抗联8军由鼎盛时期的2000多人锐减至一二百人,战士们冻死、饿死的越来越多,7个师除战死的师长外,有5个师长率部下投降。

1939年3月19日,谢文东在走投无路之下,率领仅有的24名部下向日伪投降。

谢文东投降后坚持不为日满政府做事,在煤矿当了一名普通员工。

抗战结束后,他在国民党的支持下又发展起近4000人的匪帮。

1946年4月解放军剿匪,11月20日俘虏了谢文东及其儿子。

月3日,在群众的血泪控诉中,大土匪谢文东被处决。

——张海天:诈降后猛打日军
张海天(1890-1939)绰号“老北风”,是辽宁海城人,二十出头当了土匪,逐渐成为辽河一带着名的土匪头子。

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长期在东北向土匪提供大批的枪支、金钱,以便关键时刻能为己所用。

过去数年中,土肥原没少在“老北风”身上下功夫,“九·一八”事变后,他派大汉奸凌印清来找“老北风”,让其率部归顺日本人。

与此同时,张学良也派人找到“老北风”,劝他擒奸抗日。

张海天对张学良派来的人说:“虽然少帅过去派兵打我,但我没话说,你是官,我是匪。

但小日本来了就不行,因为我是中国人。

”张海天决定诈降,再拿凌印清开刀。

1931年11月3日清晨,天降大雾,张海天突然率部突入凌印清盘踞的三道沟。

一枪未放,生擒凌印清及伪军200余人。

“老北风”在对日作战中打过不少胜仗,1932年被任命为东北抗日军区第二军区第三路司令长官。

以后,“老北风”数次受伤并赴北平疗伤,1939年在贫病交加中逝于北平。

像“老北风”这样英勇抗日的土匪不在少数,“九·一八”事变后活跃在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大部分由土匪转化而来。

就是抗联部队中也有不少人是绿林出身,很多人为抗日献出生命。

抗战胜利后,东北土匪大多被国民党收编,疯狂残杀翻身农民,1946年开始,中共进行了根除性围剿。

英雄,是历史巨人,更是人民心中的丰碑……
北京xx县,有一位英雄母亲。

她的丈夫和6个孩子,全部为国捐躯。

这位伟大的母亲叫邓玉芬。

邓玉芬是个倔强的女子,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婚后,她和丈夫借住在亲戚家,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地,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7个儿子。

好日子还没有熬到,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就把邓玉芬的家乡强行划入了伪满洲国。

为了糊口,她被迫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八路军10团挺进密云西部山区。

在邓玉芬的家门口,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她的心坎上。

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挽救国家、拯救自己。

当年6月,10团组织游击队。

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家有人,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

就叫儿子打鬼子去吧!于是,邓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白河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9月,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又把三儿子送去了白河游击队。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

邓玉芬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

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在环境最残酷的时候,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相关主题